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口出生率雪崩,別以為與你無關!

人口出生率雪崩,別以為與你無關!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當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哪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2018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整整63萬。這一數據比之前各方的最低預測還要更低。比如,國家衛計委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之初預測出生高峰將出現在2018年,而對2017年出生人口的最低預測為2023.2萬。而最新的數據表明,出生高峰在2017年就過去了,2017年出生人口比衛計委的最低預測還要少整整300萬。

專家之前的預測是,出生人口將在2017年 達到高峰,當年出生人口有望超過1800萬,但隨著生育堆積結束後育齡女性數量的銳減,出生人口將在2018年進入雪崩狀態,在之後十年將以每年減少30萬到80萬的速度萎縮。但現在看來,出生人口雪崩比我們預料的來得更早,也更加迅猛。由於國企的大量存在,作為當年執行人口政策最為堅決的東北年輕人口持續流出,其經濟現狀大家有目共睹,當前的東北經濟現狀就是未來全中國經濟的縮影。

對此有專家認為要切實減輕育齡夫婦撫養孩子的負擔,政府有必要對養育家庭進行財力支持,可以按孩子數量抵稅,也可以直接補貼。他們的理由無外乎出生人數大大低於預期背後是生育低迷,而生育意願如此低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養育成本太高。目前在大城市,一個孩子從出生到上大學,平均每人每年要花大概兩萬到三萬元的費用,這還不包括父母的機會成本以及時間和精力投入。

補貼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看起來理由充分,在養老社會化的背景下,這種做法在經濟學上是合理的。對養育孩子的家庭來說,孩子接受免費的公立義務教育,相當於家庭享受了政府的教育補貼,但孩子長大後繳納的用於支持社會養老的社保等稅金,則相當於這個家庭未來對社會養老體系的補償。

許多國家對養育家庭的補貼按孩子實行累進位,鼓勵家庭生育更多孩子。在法國,政府就長期採用這類方法鼓勵生育,而且還對生育八個以上孩子的母親頒發共和國家庭勳章。實際上,法國的生育率遠高於中國。受到長期低生育率的拖累,日本經濟一直萎靡不振。如何提升生育率成為日本社會的難題。而根據今年1月9日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報道,日本一個小鎮在推出生育補貼等鼓勵生育措施後,生育率從1.4提高到2.8。這個消息給深受低生育率困擾的日本社會透出了一線生機。

補貼作為一種行政干預的經濟手段屬於「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相對應,而且補貼這個詞常常與「尋租」相聯繫,有補貼的地方就會存在腐敗的空間。不談這些,首先我們來看政府是否有財力承受這種補貼?之前網路上沸沸揚揚爆出多省GDP和財政收入造假,而且在擠水分之前全國30多個省級行政單位只有東部6個省市是財政盈餘的,其他20多個省市財政收不抵支,缺口都是靠中央的財政轉移支付維持運轉,地方現在也是萬不得已必須爆家底了,畢竟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房價這些年高漲的推手之一就是地方瘋狂賣地獲得收入,如今房地產稅的即將推出也反映了賣地不可持續,而財政支出與日遞增。房地產稅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決策,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拿上檯面來說,可見當前的財政收入是真的不足,急需開闢新的稅源!

其次,按照現行的人口結構來看,我們的養老體系能否在這一代人退休的時候繼續維持運轉還是個問題。現行養老體系的維持是不斷有年輕人繳納社保,而這些資金當期就已經被支付給已經退休的人,目前是勞動人口數量足以支撐退休人口的養老金,當有一天退休人口急劇增加,而年輕人急劇減少的時候,養老金還能支撐嗎?最近這些年時不時爆出多省社保收不抵支或者盈餘有限,這就是一個警鐘!這不,延遲退休年齡這一方案不也是將推出了嗎?

再次,也有一部分群體認為補貼不公平。他們認為有孩子對父母來說已經極大受益,為什麼還要孩子少和沒孩子的家庭倒貼?在現在的情況下,戀愛、結婚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彩禮、房價、丈母娘都成為婚姻的攔路虎,大齡單身群體越來越多,談不起戀愛結不起婚已經成了「新常態」,能夠結婚說明至少還過得去,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補貼的來源無非就是來自稅收,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無時不刻在納稅,這種形式上的「劫貧濟富」在道義上站得住腳嗎?

除了房價、養育成本這些經濟因素外,低生育率也還由人口知識和認知水平提高帶來。首先,大家現在都會思考一個問題,人生真的快樂嗎?我為什麼要把一個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他真的願意來到這個世界嗎?第二,人生無常,世界又變化太快,我們為什麼要生個孩子讓他來應對這無法把握的一生。第三,我們生孩子是為了什麼?其實更多的是為了自己,是為了自身的延續,生出孩子後自己變得更加圓滿和快樂。但是孩子呢?你真的考慮過他的感受嗎?那麼一個小人兒,因為你的私慾來到這個世界上,對於他來說公平嗎?說得不近人情一點,現實的情況是大多數人都作為「人肉電池」而存在,為了生存奔波一生,在階層固化的當下,你的孩子大概率還是困在你自己的階層,很多父母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下一代,希望他們超越自己的階層,殊不知你的孩子面臨的未來比你當初面臨的社會形勢更加嚴峻,階層更加難以流動。

總之人為干預出生率,不尊重客觀規律背後都會自食惡果。當前的這一切是為什麼發生大家心知肚明!「只生一個好,XX來養老」如在耳畔,有網友揶揄以後為了鼓勵生育會不會出現「一人墮胎,全村受精」的怪象,當然這是個笑話,但是人為干預終究要接受歷史的檢驗。

打鐵還需自身硬

以上種種因素都顯示人口出生率雪崩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年輕一代未來將背負更重的養老壓力,而所有現在的上班族們都將面臨一個不可迴避的未來:延遲退休。能不能活著領回你這一生繳納的社保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最後奉勸大家一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人從出生就會被分為三六九等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在死亡這件事上眾生平等!

面對一個不太令人樂觀的未來有沒有解決辦法呢?當前的「中產焦慮」就是反應了這樣一個現狀,說點實際的大家還是都在儘力讓物質財富的積累更加充足,至少這樣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更有底氣,也有更大的概率生活得好一些!打鐵還需自身硬,養老還得靠自己!

國內大多數人為了資產保值增值都會去買房投資,或者買股票和各種基金以及理財。有點眼光的也會做海外投資,大到海外買永久產權的房產,小到去香港買保險。李嘉誠從2013年開始大面積拋售大陸資產,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但是目前外匯管制日趨嚴厲,跨境大額資金轉移困難重重,廟堂之上的人也明白這個道理,大家都是在用腳投票。2017比特幣的暴漲與中國炒家的資金轉移不無關係,而央行等部委的聯合絞殺和監管不斷加強也讓這條路快要被堵死了。

在當下這種情況下,國外不給你玩,國內的投資方式實在是有限。房地產已經被凍結,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又太低,為了每年經濟增長的目標財稅政策不會過於緊縮,這就意味著市場上必定有大量資金無處可去,最後資金也只有一個去處:股市!歷史是一面鏡子,中國的股市和樓市大概率是負相關的,這是典型的蹺蹺板效應,按葫蘆浮起瓢!資金都是逐利的,哪裡有利潤哪裡就有資金,只不過股市現在的玩法已經發生變化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

從剛剛過去的2017年來看,「慢牛」才是管理層正真願意看到的,藍籌股和白馬股漲勢如虹,曾幾何時大家都在期盼A股什麼時候能出現美國和香港股市那樣的長陽行情,這一期盼在MSCI納入A股後讓我們看到了曙光。以前那種妖股橫飛,爆炒中小創題材和講故事的方法正在離我們遠去。取而代之的是「價值投資」理念,小步慢跑將是未來股市的大概率事件,在這件事上管理層和廣大普通投資者其實利益空前一致!

一方面,為了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問題,股市可以為實體經濟輸送資金,這與高層的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定位是完美契合。但是管理層也明白,如果任由資本大鱷在市場上胡作非為,那股市終將不會有資金流入,這也是我們目前這位證監會主席大力打擊各種股市亂象的根本原因。從保護中小投資者角度來看,劉主席實至名歸!證監會去年罰款40多億,行政處罰書發了200多份。另一方面,對廣大投資者來說慢牛行情也有助於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從國外成熟市場經驗來看,股市未來將是國內投資者一個重要的投資渠道而不是「投機」渠道。

在慢牛行情下,有沒有辦法實現超越指數本身的收益呢?方法不是沒有,那就是槓桿交易。付首付買房其實就是利用資金槓桿效應的方式之一,它的好處就是在趨勢性行情下放大收益,不過這種槓桿在下跌行情中同樣會放大損失。相信經歷過股市2015年從瘋狂到泡沫破裂的人都知道,那一撥牛市就是因為配資的存在,簡單說就是大家都借錢炒股。但是當趨勢改變的時候,很多利用配資槓桿的人就爆倉了。需求催生創新,從15年股災後監管層也開始推出多元化的投資方式,金融衍生品從那時就開始放開了口子,融資融券、股指期貨、指數期權都開始嶄露頭角。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不過這些衍生品大多和普通人距離太遙遠,不說50萬資金的硬性門檻,參與交易的主體還要通過相關考試才能參與,說白了一些能夠很好規避投資風險的工具普通投資者都用不了。不過好消息是股票期權這種工具現在普通人也能用了。期權簡單說就是一種選擇權,股票期權一方面能夠在趨勢行情中利用槓桿效應放大自己的收益,更重要的是風險有限收益無限,下跌的最大損失已經被提前鎖定。如果是配資,一旦股價下跌就需要追加保證金,否則就會爆倉導致血本無歸。股票期權的唯一成本就是所付出的權利金,也就說當趨勢和你預期不一致時,你會損失購買這種選擇權的費用。

2015年國家推出了上證50ETF期權,對個人投資者門檻比較高,除了最低50萬的資金門檻外,還要通過相關的知識測試才能進行交易,而且交易標的非常有限。股票期權交易就簡單很多,兩三千隻個股可供交易,資金門檻低至1萬甚至幾千,這個規避風險的利器終於從廟堂之上走進人間。2017年是股票期權交易的元年,交易新增規模不過130億元,到7月份就超過了600億。2017的兩會報告中也提到期權是重點扶持對象,結合房地產市場的動向,我們也很好理解為何監管層在此時放鬆對金融衍生品的限制,這一波趨勢將是國家意志和市場規律疊加所形成,變化已經來臨!

到底什麼是期權,怎麼玩轉期權,點擊公眾號詳細了解菜單馬上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瓦爾登湖:一天是一年的縮影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