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達沃斯的中年危機:如何擺脫精英階層與社會之間的鴻溝

達沃斯的中年危機:如何擺脫精英階層與社會之間的鴻溝

騰訊《一線》 作者 王丹薇 發自瑞士達沃斯

達沃斯小鎮在雪崩預警中,迎來了2018年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從1971年開始,WEF走過47個年頭,無數人類歷史轉折點都在這裡留下寶貴瞬間。

2018年,在美國民粹主義抬頭,歐盟在保護主義黨派影響下搖擺不定時,WEF似乎應該再一次「挺身而出」,以精英的姿態成為普羅大眾的明燈,然而,WEF自身的基因,其處理問題的模式和對待世界的態度,都經歷著挑戰。

「年近半百「的達沃斯,似乎努力與自己的「中年危機」握手言和,在外界對其「傲慢「的指責中,謙卑前行。一位曾經在WEF工作學習數年的年輕人面對「你怎麼看外界對WEF作為精英階層,實際上對很多底層社會問題『視而不見』」的指責時,流露出疑惑的表情,他曾在WEF的全球青年學者項目學習兩年, 他對騰訊《一線》表示,WEF從來沒有把我們當做領袖或者精英培養,在這裡,自己學到的更多的是對自我的認知,和如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如果把世界經濟論壇看做一個會議產品,那麼它的創始人施瓦布(Klause Schwab)在過去四十多年的很多歷史轉折點,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1971年,日內瓦大學教授施瓦布組織了444位西歐企業高管在達沃斯小鎮召開歐洲管理論壇時,這個活動更像是一場商學院研討會。彼時,在二戰後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經濟增長速度驚人,施瓦布希望通過研討會向這些歐洲公司高管們介紹「先進的美國式企業管理經驗」。

施瓦布的「1.0會議產品」歐洲管理論壇在西歐企業中一炮打響,立即吸引足夠資源將她變成一個非盈利機構,並召開年度論壇。

短短兩年後,論壇完成了第一次成功的「產品升級」。1973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二戰後建立的布林頓森林體系瓦解,全球經濟在搖擺中前進。同年,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戰爭讓政壇角色在1974年1月亮相論壇活動水到渠成,論壇抓住時代的痛點,完成了從單一經濟管理學維度到政經跨領域的過度。到1976年,論壇會員公司已經擴展到1000家全球領先企業。

1987年,論壇正式更名為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更名給了論壇正式重新定位的機會,WEF成為覆蓋全球會員和以經濟政策為活動重心的組織。

此後的十年,時勢造英雄般,論壇大事記上增添一筆筆歷史瞬間:1988年土耳其和希臘簽署《達沃斯宣言》開啟兩國關係新篇章的開端;1989年,在WEF框架下,韓國和朝鮮實現第一次部長級對話;1992年,南非總統弗雷德里克·威廉姆·德克勒克第一次在南非之外會見了南非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的兩位黑人精神領袖曼德拉和曼戈蘇圖·布特;1994那年年會使參會者記憶猶新的是佩雷斯和阿拉法特在掌聲雷鳴中自然地握手並一起走上議會大廳的台階。

論壇的第一次「危機」發生在九十年代末。彼時,市場中正醞釀著互聯網泡沫,技術帶來的高速增長乏力時,人們開始注意到全球化中「被遺忘的一代產業犧牲品」。

這個問題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愈加嚴重,並在2016年隨著歐美政界的大選而徹底改變了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數位參會者在論壇第一天對騰訊《一線》表示,他們最期待的演講是開幕式印度總理莫迪和閉幕式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亮相——兩位分別來自發展中和發達國家的「反全球化」的代表,將在一群全球化呼聲最高的聽眾面前發聲,而在特朗普確認參加論壇之前,達沃斯人們熱切等待的則是政壇新秀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現身。

耄耋之年的特朗普的「反叛」和年輕朝氣的馬克龍的對主流和傳統全球化的回歸,在達沃斯小鎮,產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愈加溫和的WEF,似乎努力再為歷史畫下一道令人難忘的刻度,但她這次是否會成功?

一位多年參加達沃斯論壇的英國投資人對騰訊《一線》表示,年輕人對達沃斯逐漸失去了興趣,而達沃斯參會者最該問自己的問題是,為什麼精英階層和社會有如此大的鴻溝,「我甚至懷疑達沃斯人在被溫水煮青蛙。」

雖然當地政府在論壇開幕前夜數次發布雪崩預警,但第一天的會議照常舉行,達沃斯人在這個頗具象徵意味的場所的熱絡討論是否意味著達沃斯和達沃斯人的「化險為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線plus 的精彩文章:

中興手機CEO講述為何要做摺疊屏:不變就會被取而代之

TAG:一線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