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年紀,能原諒叛逆的自己?

什麼年紀,能原諒叛逆的自己?

童年所遭受的不快樂,在潛移默化影響著長大後的自己,無論什麼年紀,都有可能抗拒原本的家庭生活,從而逃離,不是害怕它帶來的控制,而是擔心自己的未來會拷貝過去的不快樂,影響不太好的結果。

10歲左右,是最讓人愜意的,但干農活成了必需的事,不覺間,從不懂事一直延續到小學畢業,當徹底告別農地後,卻成了留守兒童。當小小的依賴還沒準備好脫離,就一下子變成了大大的憂慮,彷彿是聽著故事在跌宕起伏,看不到時光的盡頭。一個剛剛小學畢業的孩子,要去「獨自」面對往後的10年,甚至更久,這實在是一件糟糕的事。在父母即將遠赴他鄉,去做生意的那晚,等到送行結束,人潮散去後,我洗凈手腳,爬上床,在暖烘烘的小房間里,一聲聲嘆息清晰可見。

在旁人看來,和父母乃至和家鄉的同輩相比,長大後的我應該是有更多見識、有點小聰明的頭腦,去過的地方、見過的人及經歷的事比他們多太多,那麼就能辨正的認為我應該更加懂事?

18歲,已經成人,往前看有莫名的不知所措,往後看有如釋負重的喜悅,高興之後,眼前只有現實,甚至是一眼望到頭的生活,選擇了留下來,就得老老實實,學著如何打理生意,裝模作樣的像個「老闆」。沒敢幻想能再次拿起書本,走在朝氣蓬勃的校園裡,領略大學裡的四季風光,邊走邊在心裡大喊:「哇哦,真是太棒了」。然而當我真讀了個大學後,看到的景色是美的,但物是人非,時過境遷,心境早已不是當時的樣子。原來發現還沒有來得及「揮霍」,就早已揮霍完了,因為在最燦爛的年紀「被」選擇了放棄。

供我吃飯穿衣上學,十八年來,父母對我的付出到底有多大,我不知道,但起碼是不可估量的。有些家庭為了孩子的所有成長需要傾盡全力,有些家庭只是提供物質,然而我屬於後者,不能因為是這樣,就要捨棄自己的選擇,提前開始了「贍養」。任何人際關係是相互的,父母只是提供了物質,難道還要孩子指望事事都要言聽計從?那入股朋友請你吃飯,難道你就當他是「親爹親媽」了?公平嗎?

28歲,就在今年,一不小心就要奔三、奔四了,很難想像自己也有這麼一天,感覺自己還小,卻發現身邊的同齡人孩子早已滿街跑了,發現自己的「人生大事」也早已提上日程了。但看到即將到來的三十歲,正慢悠悠在向我走來,像一個公子哥,一身西裝革履,表情嚴肅又有點小傲慢,眼睛裡寫滿了不服輸:「哼,我還能折騰」。一副彬彬有禮的樣子,讓人覺得你該擔起責任來了,你該做這做那了……還沒來得及準備,就劈頭蓋臉的到了這個年齡。可心裡的一句話在循環播放,又清晰可見:「我還是個孩子啊。」

公不公平不重要,重要是欠了父母的恩情,總要去還掉,而不是一味的愚忠愚孝,因此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比朋友更深一點的關係,父母除了提供物質,伴隨著的是無微不至的關懷,一直延續到成年,大家算是建立了完善的親情:每到思念的日子,總會打打電話問問,聊幾句,每到月末年初的時候,總要多多少少給點,然後我們自己再一步步步入正軌:該戀愛戀愛、該結婚結婚……水到渠成。如果只是一味的放任和逃避,父母還想著在孩子懂事之後能得到更多的愛,那簡直是「強人所難」呀。

因此,在每一段年齡到來的時候,我都在反思,想想過去,希望能扭轉行進的軌跡,如果那樣走該多好啊!可只能再一次被回憶打臉,感嘆未來的夢想,還虛無縹緲。如果真的能回到過去,即使能幫助我有另一番景象,達到一種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可是就體驗不到遺憾帶來的驚喜了:雲南的人文風情無法深沉的感知,遺落在重慶的舊校友就不會記得我…… 所有的不甘和失敗就顯得理所當然了,無法理解的事就會被理解,然後一路回潮,再也不敢去冒險,並且再一次錯過想像不到的美景。

28歲的時候,你在獨自面對世間的噁心和複雜。不知怎麼就沒了脾氣,整天盤算著時間還剩多少;不知怎麼就沒了朋友,不覺得孤獨卻異常平靜。回不到最初,想不起一同前進的那些人和事,換種姿勢再去回想時,那個曾經誇我的老師,還真說對了:「傻瓜需要不要命的拼勁兒」,我曾經一心追求的圈子就自然而然的進去了。我翻不開的心情,不得不承認在這麼多年之後,還是放下了,放下對自己的懲罰,恍然大悟,不覺得每一個影響我選擇的人,是應該被憎恨,表象下面是寧靜的脈跳和奔騰的激流,也終於明白人生是怎麼操盤的,又是用怎樣的變戲手法遮蓋了真相。

10歲的時候,我捲縮著,抱著誰也看不見的空虛,真真切切的感受著一個人的堅強,一面煎熬,一面期待未來的美好。在心底的最深處,還是滿懷信心 ,即將迎來的每一段時光,18歲、28歲…看著它一點一點從種子變成小苗長成參天大樹,親眼目睹每一次的蛻變。希望在30歲到來時,能有一首歌在耳畔迴響,餘音繞梁,繞在肩頭,伴隨每一晚的美夢;讓自己變了模樣的原因,是在無數次的跌倒後,就立馬爬起來,跌倒、爬起來…

你需要和自己達成和解,也就是和世界、和父母達成了和解。自己只能給自己一個人設,活在轉瞬即逝的每一個故事裡,同時,你還需要在自己更為寬廣的見識基礎上,理解人生的不堪和個體的局限,理解愚昧並非是他人幫你做出的,更多的時候可能是他們的一片苦心而已。此刻所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都盡量不要去傷害他們,也許微小的一言一語,將會改變行進軌跡,複製父母當時為你做出的選擇,原本想逃避的無奈,最終會拷貝在你的命運之輪上。

誰說

我們變成了我們不喜歡的樣子了???

年年歲歲贊相似

歲歲年年賞不同

謝謝欣賞和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寫一個童話給青春 的精彩文章:

TAG:寫一個童話給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