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搖滾式的死去,像民謠一般活下來

沒有搖滾式的死去,像民謠一般活下來

第85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尋找小糖人】講述了民謠歌手羅德里格茲傳奇的一生。

在美國,沒有人知道他是誰。他的唱片在本土只賣出6張。他被解約了。在南非,他的1張唱片偶然被帶到了那裡。在種族隔離政策的鐵幕之下,他歌聲中透出的叛逆精神可謂生逢其時。他成為比貓王、比滾石樂隊還要火的歌王他的專輯在南非賣出了50萬張,連小孩子都會唱他的歌。然而沒有人見過他本尊,也沒有人知道他的近況,只有各種關於他死亡的謠言,有人說,他在舞台上朝自己開了一槍,有人則說他是自焚身亡。實際上,他還活著。他今年已經71歲,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地球另一端的地位。他在一間拆樓公司做苦力,這意味著,他要把一些大的家電,例如冰箱,扛在背上。同時,他在密西根的一間大學獲得了哲學學位,還參加過1次底特律市的市長選舉……

在美國籍籍無名的他緣何能在南非收穫如此巨大的影響力?上個世界七十時代的南非幾乎是納粹德國的翻版,南非的年輕人知道一切正在發生的自由運動,卻沒有人知道南非正在發生什麼,那裡是精神孤島。對於美國人民來說,南非真就像另外一個星球。誰也無法確定小糖人的歌是如何傳到南非的。被廣泛接納的一種說法是,一個來探望男朋友的美國姑娘隨身攜帶了一張《Cold Fact》的唱片,無意間在聚會中播放了幾首歌。也許是歌詞的大膽坦率和對底層生活的關懷,Rodriguez讓南非的青年們望見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這恰恰吻合了種族隔離時期他們的心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發的翻錄唱片,抄寫歌詞,在沒有媒體和網路的幫助下,擁有同樣反抗意志的人們因為Rodriguez的歌聚在了一起。

每一場革命都必然有自己的聖歌,就像東德的樂迷們想方設法偷聽Beastie Boys和Public Enemy,南非的年輕孩子高唱著Rodriguez的歌展開了激烈的反種族隔離運動。滾石、貓王、披頭士……這些風靡全球的流行樂旗手在南非人的心目中全是Rodriguez的手下敗將,他們星火相傳,擁他為王。當今南非流行樂壇的歌手和樂隊,無不自稱師承Rodriguez,世間卻遍尋不到Rodriguez的任何背景信息,甚至他的模樣也被帽檐和墨鏡遮擋,影影綽綽的印在唱片封面上。這個神秘的精神領袖,引導了一代人,開啟了一個時代。

在默默無聞幾十年泥瓦匠人生涯之後,他受邀來南非開演唱會。演唱會的消息鋪天蓋地,所有的南非歌迷都以為這是詐騙集團。但大家還是來了,擁擠的看台上滿是早已不再年輕的革命青年,還有五顏六色的十幾歲孩子們,大家搭肩高喊Rodriguez的名字,哼著再熟悉不過的前奏。等到Rodriguez站在舞台中央一開口,所有人的靈魂都被瞬間點燃,沒錯,不可能是別人,就是他。這場跨了半個地球的首場演唱會,真可謂是他們和Rodriguez之間的久別重逢。Rodriguez在從未踏足過的南非熱土上受到萬千粉絲的頂禮膜拜,也只是站在舞台上認真歌唱,沒有慟哭,沒有咆哮,鞠很長時間的躬,微笑感謝。他甚至在主辦方準備的豪華套間里只睡在沙發靠椅上,並沒有動卧室中間的大床,因為覺得沒有必要。最讓人慨嘆的是巡迴演唱會結束之後,創下多項南非流行音樂史上紀錄的他又回到了底特律。回到自己熟悉的世界,住老舊的公寓,繼續從事他的日常工作,幫別人修理破損的屋頂和地板。人世間的起起落落與己無關,真正的榮辱不驚。

羅德里格茲縱使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工人,卻從未將自己局限於「工人」的身份。他會身穿燕尾服去連做8至10小時的臟活,對任何事情都抱以極其認真的態度;他熱衷於閱讀,常常帶三個女兒去博物館(讓他們欣賞文化中最美好的那一部分,讓他們知道在內心也可以和有錢人平起平坐)並將彈吉他、看演出的習慣一直保持了下來;他也熱衷於參加抗議和遊行,樂於為了無法發聲的弱勢群體搖旗吶喊。枯燥的工人工作並沒有影響到豐富的精神生活,他甚至曾嘗試競選市長。

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家啊,他們貼近大地,貼近所有人,他們的謙卑和真正的高貴一樣稀少珍貴。大部分人都在努力成為別人的焦點,努力顯得與眾不同,努力活得有優越感而超越眾生,努力跳出所有陳規陋俗而不用受到拘束。而小糖人明白藝術家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他們一樣要組織家庭,帶孩子,做繁重的工作,在社會規範內行事,過平凡人的人生,他或許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同,他可能就是覺得己頂多有更多的話想唱出來。

音樂誠然是種產品,它的銷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明音樂人的「業績」;音樂也誠然是種事業,「走紅」恐怕是絕大多數音樂人的理想;但音樂更是一種精神、一種藝術與一種生活方式,它的「價值」決不能單純地用金錢來衡量——特別是在消費社會中,文化藝術走入市場,「受歡迎」往往與「有品質」是徹頭徹尾的兩碼事。

有趣的是,影片儘管反覆強調了羅德里格茲的工人階級屬性,他的南非樂迷卻大多來自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這使人不得不思考起了「平民文化」「精英文化」之間,是否真的存在嚴格的界限?顯然,所謂「文化」,特別是「藝術」,皆不應該是「自上而下」的宣傳品,而應是「自下而上」的「有感而發」。底層平民或許缺乏了知識與智識,卻具備著孕育「感受」的肥沃土壤;正是影片中形形色色的底特律酒吧,造就了羅德里格茲作品中鮮活的生命力。

電影 藝術 文學 旅行 音樂 詩歌

詩意地棲居

也就是讓你的生活更加藝術化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技術漫談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