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驚魂26秒!楊利偉說升空時的這個意外狀況讓他瀕臨死亡

驚魂26秒!楊利偉說升空時的這個意外狀況讓他瀕臨死亡

央視網消息:說到中國人的飛天夢,就不能不提到中國的飛天人。199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這支特殊的隊伍就成為人們眼中的飛天夢之隊。20年來,神秘的太空已經見證6次11位中國航天員的身影。這個英雄的群體也為我國載人航天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快速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

2003年,神舟五號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浩瀚宇宙太空,第一次迎來了中國訪客——中國航天員楊利偉,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2005年,神舟六號,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征戰太空,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

2008年,神舟七號,首次驗證空間出艙活動,航天員翟志剛揮舞國旗,以豁達自信的一小步,實現了中國人與太空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2012年,神舟九號,首次驗證手控交會對接技術,航天員劉旺以高精度的完美表現,一次對接成功,叩開了中國首個太空家園的大門;

2013年,神舟十號,首次開展太空授課,航天員王亞平站在世界最高講台,在數以千萬計青少年的心底,播下了科學與夢想的種子;

2016年,神舟十一號,首次實現中期在軌駐留,航天員景海鵬、陳冬33天的太空之旅,為後續中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不斷突破,不斷創造新的輝煌,這是20年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留給世界的深刻印象,然而輝煌的背後,離不開中國航天員20年的拼搏與堅守。在加入航天員大隊前,他們都是有過1000多小時駕機經驗的優秀飛行員。雖然太空與天空僅一字之差,但對人的要求卻是天壤之別。

征戰太空從來都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航天員要承受超重、失重、低壓等特殊環境因素的嚴峻考驗,挑戰的是生理和心理的承受極限,必須在飛天前跨越一道道高強度訓練的難關。讓人頭暈嘔吐的轉椅訓練,讓人極其疲勞的模擬失重水下訓練。而挑戰超重耐力的離心機訓練,則是每一位航天員腦海里最深刻的共同記憶。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中,常人只能承受3至4倍重力加速度,而航天員要承受8倍,相當於8個自己的重量壓在身上,往往面部肌肉變形,呼吸異常困難。

然而,具備過硬飛天本領,並不意味著飛天之路就像預想一樣的順利。2003年10月15日,這是載入中華民族史冊的一天,航天員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首飛成功。人們通過電視屏幕看到的是楊利偉神情自如的英雄形象,然而這背後是楊利偉剛剛經歷了一場誰也沒有預料到的生死考驗。在飛船發射的上升階段,當楊利偉正承受數倍於自己身體重量的巨大過載壓力的時候,火箭與飛船產生了低頻共振,二者疊加在了一起。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特級航天員楊利偉說:「就像在我周圍放的都是敲鑼打鼓,振動得你受不了,有一種像瀕臨死亡的這種感覺。一是你覺得你用不上力量,二個就是你有點要過去的那個意思。」

首飛意味著要用生命去探索許多未知的風險。楊利偉用常人難以企及的意志力挺過了來勢洶洶的26秒低頻共振考驗。凱旋後,他把這個意外情況及時反饋給了航天科技人員。經過技術攻關,從神舟六號飛船開始,低頻共振問題就徹底解決了

現在,航天員們正在按照計劃,展開新年度空間站工程任務學習訓練,為建設航天強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我們祝中國航天員再創輝煌。為中國航天加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網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中國阻礙對朝鮮輸送人道物資?外交部回應

TAG:央視網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