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od馬上發售 全面了解這款蘋果智能音箱
它可以買回來來做什麼?要怎麼使用?和別的智能音箱有什麼區別?
蘋果公司的 HomePod 早在去年 6 月份就已經發布,是一款具有 Wi-Fi 功能的智能音箱,與亞馬遜 Echo 和谷歌 Home 展開競爭,而售價要更為昂貴。和市面上主流的智能音箱一樣,HomePod 有著始終在線的語音助手和作為終端控制連接其他設備的能力,但蘋果又著力標榜它與其他智能音箱的不同。
蘋果 CEO 庫克表示:「我們認為這個市場缺少元素之一就是高質量的音頻體驗——非常逼真的音頻體驗。」從中可見聲音質量是 HomePod 的一個差異化因素,另外就是其內置的室內感測器和與蘋果音樂的完美整合。
HomePod 何時發售?
HomePod 經歷了長時間的延遲,日前終於宣布在 2 月 9 日發售,1 月 26 日開始預購,首發國家只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今年春季在法國和德國推出。據此推測,HomePod 可能以季節性日程推向更廣闊市場。但何時登陸中國市場目前尚未得知。
售價多少?能搶到嗎?
HomePod 的價格為 349 美元(約合 2200 人民幣),有白色和灰色兩種顏色可供選擇。這個價格與其他競品相比偏高,亞馬遜的第二代 Echo 售價 99 美元,Google Home 零售價 129 美元。當然 Google 也生產高端音箱 Google Home Max,售價 399 美元。
至於好不好搶的問題,根據此前供應商提供的消息,HomePod 首發數量相當有限,儘管生產 AirPods 的英業達也加入 HomePod 訂單供應方以滿足更大出貨量,但是這一批 HomePod 可能只有 50 萬台左右。
它會像iPhone一樣智能易用嗎?
當談到「智能」音箱時,我們得看看它用的是什麼大腦。HomePod 的大腦是 A8 Fusion 晶元,和 iPhone 6、iPhone 6 Plus 同一級別,應該說這個大腦能夠處理的任務還是非常足夠的。
設置 HomePod 也很簡單,你只要將 iPhone 放在 HomePod 旁邊,就可以開始播放音樂,這款音箱還具備運行 iOS 部分功能的能力。根據爆料,它的初始設置和 AirPods 相似,而隨後的設置過程則跟設置新的 iOS 設備一樣,對於 iOS 用戶來說非常好上手。
蘋果已經正式發布 iOS 11.2.5 for iPhone,iPad 和 iPod touch。這次版本更新正式加入 HomePod 支持,可以設置並自動將你的 Apple ID,Apple Music,Siri 和 Wi-Fi 設置傳輸到 HomePod。
激活 HomePod 過程中必然需要 Apple ID,以便它可以順利訪問 Apple Music 和 iCloud。
如果用戶在家庭中放置多個 HomePod,每個 HomePod 均可保持獨立的設置,用戶還可以設置 HomePod 上 Siri 的口音和性別,這跟在 iOS 設備上一樣。
HomePod 可以用來做什麼?
HomePod 與 Apple Music 契合度最高,允許用戶要求 Siri 播放 Apple Music 目錄中的 4000 萬首曲目中的任何一首,作為一台獨立的家庭點唱機使用。根據 9to5Mac 的消息,點歌無需訂閱。
另外,HomePod 可以播放從 iTunes 購買的音樂、播客還有 Beats 1 電台。
HomePod 不支持非 Apple 音樂服務(如 Spotify),不過仍然可以使用附近的 iOS 設備將其他音樂 AirPlay 到 HomePod 來播放。同樣這些 AirPlay 的音樂也可以通過語音命令或簡單的輕擊手勢進行控制。
蘋果的意圖還是想要通過推動 HomePod 和 Apple Music 捆綁推銷來完全無限制的體驗。在 HomePod 的技術規格頁面上,蘋果表示蘋果音樂訂閱是「完整的音樂功能」所必需的。
除了聽歌之外,與音樂無關的所有其他 Siri 功能(如控制 HomeKit 配件、天氣、消息和 dos)顯然也可以在 HomePod 上實現,無需訂閱費用。用戶可以要求 Siri 發送消息、播放天氣、播報最新的新聞、獲取百科搜索答案、播放播客等等。
控制 HomeKit 配件也是 HomePod 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是支持 SiriKit 的第三方應用程序,HomePod 就可以向附近的 iOS 設備發送處理請求,控制 HomeKit 配件。
雖然 HomePod 是一個語音終端,但很遺憾它不能主動接聽和撥打電話,不過用戶可以用「免提」功能,把電話從 iPhone 轉移到 HomePod,然後你在音箱上接聽和交流即可。
發送消息倒是沒什麼問題,你可以用 HomePod 發送語音消息,另外如果你收到一個文本消息,Siri 會念給你聽。
支持第三方應用嗎?
根據固件信息,HomePod 可運行 iOS,但是暫時沒有內容表明 Apple 提供了第三方 App 開發和擴展用的專門框架,所以我們對 HomePod 的第三方支持表示存疑。
對比 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 強大的開放性,HomePod 這一點可能使它處於劣勢。希望蘋果未來能夠將 HomePod 作為一個更開放的平台對待,就像 Siri 一步一步擴展一樣。畢竟蘋果給予了 HomePod 1GB 內存,這款設備應該能夠實現更複雜的性能。
HomePod 如何操控?
HomePod 有六個麥克風,因此可以隨時使用「Hey Siri」語音命令以口頭方式激活它,對 Siri 下達指令。此外,你可以點擊設備頂部的觸摸屏,接觸並且按住屏幕,可以和 Siri 保持交流。
在音樂播放時,頂部的觸屏可以實現單擊輕擊暫停/播放音樂,輕輕雙擊下一首曲目,三次輕擊前一曲目。
它有沒有顯示屏?
HomePod 的頂部有一個 272x340 屏幕,不過它跟普通顯示屏有點不一樣,主要是用來響應觸摸控制的。你可以點擊這裡來播放、暫停、調整音量以及和 Siri 交流。但它無法看到更多視頻內容,只能看到 LED 矩陣和 Siri 向你發送的某些形狀,或者符號。
蘋果已經發布了發售後可用的首個命令系列:
點擊:播放/暫停
雙擊:下一首曲目
三次點擊:上一曲目
點擊或按住加號:音量增加
輕按或按住減:音量減小
觸摸並按住:與 Siri 保持對話
HomePod 的 Siri 可以手動禁用嗎?
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 都在音箱本體上有靜音按鈕,HomePod 本體上有沒有同樣的按鈕恐怕要等發售後才能得知,但 iOS 11.2.5 的一系列設置圖片中能夠看到,用戶可以在設置中為 HomePod 創建場景,暫時禁用 Siri 的始終監聽功能。
HomePod 的聲音可以自定義嗎?
可以,從 HomePod 固件的早期版本我們就能看到開發人員為其配置了自設計的自定義系統聲音。
HomePod 的音質有多好?
音質實際有多好,還得看發售之後使用的效果。
不過蘋果最開始設計 HomePod 就是作為一款專業音響設備而出現的,直到後來漫長的項目過程中,智能音箱出現並獲得市場認可,HomePod 才順應潮流地加入了 Siri。從這一點來看,HomePod 的確是「音質在前,智能在後」。
HomePod 內置蘋果設計 4 寸的低頻揚聲器,擁有 7 波束高頻揚聲器陣列,灌以自動低音均衡、動態建模等音效演算法和 Spatial awareness 空間沉浸技術,高音、低音應該表現出色,保證音質真實同時不失豐富,我們到時候可以聽聽。
它支持多音箱音頻組合嗎?
目前還不能。蘋果正在加緊 AirPlay 2 對 HomePods 多音響同步音頻播放的支持,這個功能在 HomePod 首發時不可用,要等到今年軟體更新後才能實現。
當然 AirPlay 1 現在在 HomePod 上是可用的。
另外,在 HomePod 的技術規格頁面上還有另一個細節:支持藍牙 5.0。樂觀預測,這意味著你可以將 HomePod 與大量的藍牙設備配對。
如果買了兩個 HomePod 呢?
如果你把兩個 HomePod 放置在同一個空間,它們會「自動檢測和平衡彼此」來模仿出 3D 環繞聲。但是,此功能暫時也不可用。
HomePod 還有沒有別的黑科技?
蘋果給它加入了「空間意識」,其內置的空間感測器,可以用來確定周圍環境的大小和布局,每個房間的大小以及構造不一樣,而 HomePod 通過空間意識,可以自動提供最合適該房間的音量和聲學輸出,獲得虛擬環繞聲場。
當兩個配對的 HomePod 同時放在一個房間,它們將能互相感應,提供真實的環繞聲場。
HomePod 的 Siri 始終在線,那會不會一直監聽我說話?
蘋果也特別為 HomePod 強調了隱私問題。據介紹,它只有在「Hey Siri」語音指令或者觸摸指令之後,才開始收集處理信息,不會在別的場合秘密記錄你的對話,更不會以收集到的信息給你播放定向廣告。HomePod Siri 所有的信息都記錄在設備本地,並發送到使用匿名 Siri ID 加密的 Apple 伺服器,安全級別還是比較高的。
HomePod 與哪些 iOS 設備兼容?
HomePod 支持 iPhone 5s 以上設備,需運行最新的 iOS 11.2.5(及以上)系統。
HomePod 的保修政策?
如果你想保護 349 美元的 HomePod 免受意外損壞,可以花 39 美元購買 AppleCare+。
這項 AppleCare+ 覆蓋範圍包括 AirPort 產品和兩次 HomePod 意外損壞險,服務費為 39 美元,不包括不影響設備功能的外觀損壞。
歡迎關注威鋒網官方微信:威鋒網(weiphone_2007) 匯聚最新Apple動態,精選最熱科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