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非戰役 「沙漠之狐」隆美爾不是被打敗的 是被盟軍物資壓垮的

北非戰役 「沙漠之狐」隆美爾不是被打敗的 是被盟軍物資壓垮的

阿拉曼戰役

盟軍的設想是,在北非進行登陸作戰的部隊由西向東發動攻擊,在埃及的英國軍隊則從西向東發動攻勢。東西夾擊,形成一把「鐵鉗」,將隆美爾和他的非洲軍團圍殲在利比亞,從而肅清北非的軸心國勢力。

想要完成這一計劃,首先就是英國人要穩定埃及的戰局。為此,英國向埃及派遣援軍和運輸物資。在得到大量援助後,英軍在奧金萊克的指揮下發動了一系列的反攻。隆美爾的進攻停止了,德國人被擋在距離尼羅河三角洲60英里的地方轉入了防禦。但是英軍的損失慘重,也沒能收復失地。極度不滿的丘吉爾前往開羅改組了英國中東軍司令部,由亞歷山大接替屢戰屢敗的奧金萊克出任總司令,並將第八集團軍的指揮權則交給了當時還是中將的蒙哥馬利。

急切盼望英軍反攻的丘吉爾,希望英軍立即發起攻擊,但是這個以倔強著稱的老頭遭到了更為固執的反對。不論是亞歷山大還是會蒙哥馬利,都堅持在英軍沒有準備好之前不會發動反擊。經過多番「爭吵」,丘吉爾不得不同意了延期反擊的計劃。蒙哥馬利利用這段時間竭盡所能的集結部隊,補充技術兵器,儲存戰備物資。兩個月的時間,蒙哥馬利組織起了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兵力達到10個師又4個旅共23萬人,坦克1440輛,火炮2311門和戰機1500架。而他的對手隆美爾,雖然也號稱擁有12個師又1個旅,但是人員裝備都沒有及時得到補充,兵力不過8萬人左右,坦克只有540輛,各型火炮1219門,戰機350架。英軍不僅在軍隊數量上處於絕對優勢,在技術裝備的數量上和質量上也是居於壓倒性的優勢。英軍反擊的時機成熟了,蒙哥馬利決定以第30軍為主攻部隊從右翼發起攻擊,並以第10軍的3個裝甲師作為第二梯隊,隨時準備投入右翼的戰鬥;而第13軍的部隊在在左翼發起策應攻擊,牽制德國兵力;在突破非洲敵人防禦後,補給敵人喘息機會繼續向西追擊,直至解放利比亞全境。

1942年10月20日,英軍的反攻開始了。掌握空中優勢的英軍對軸心國的機場、補給線、軍隊的集結地進行了持續三天的轟炸,當英軍的空中打擊逐漸減弱之時,地面部隊的進攻開始了。10月23日夜,英軍用1000多門火炮對軸心國的軍隊實施了20分鐘的火力打擊。可惜火炮壓制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當英國人的步兵發起攻擊時,遭到了德軍頑強的抵抗。經過一天的激戰除了在德軍的防線上打入一個「楔子」外,再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英國人的進攻被阻止了。隆美爾沒有力量對英國人進行反擊,只得依靠完善的防禦工事和反坦克炮不斷消耗英軍的力量,希望能迫使英國人放棄進攻。可以說,隆美爾的戰術是成功的,膠著的戰機讓蒙哥馬利數次更改作戰計劃,進展不順讓身處倫敦的丘吉爾感到焦慮。但是,損失慘重英軍依然可以重新集結力量投入進攻,隆美爾卻沒有可以隨意調動的戰略預備隊了。到了11月2日,在抗擊了英軍新一輪的攻擊後,隆美爾的兩個裝甲師僅僅剩下不到30輛坦克和2000餘人。此時,蒙哥馬利還擁有600多輛坦克,他沒有給隆美爾任何喘息的機會,持續不斷發起攻擊。終於,在11月4日英軍從德軍和義大利軍隊的結合部打開了突破口,英軍的三個裝甲師迅速通過突破口並不斷擴大戰果。不過,行事謹慎的英軍浪費了切斷德軍的退路,活捉隆美爾的機會。讓隆美爾成功的擺脫英軍的追擊,逃到布埃拉特重新部署防禦,以期「捲土重來」的機會。

把自由的「火炬」送入北非

10月24日,就在英軍地面部隊向德軍防線發起攻擊的第二天,美軍的兩棲登陸部隊已經從美國的港口開始出發,幾天後英軍港口的運兵船也開始揚帆起航,向各自不同的登陸地點前進。

為了完成這次登陸作戰,英美聯軍先期投入了10萬軍隊,編成了東、中、西三個編隊。其中,在卡薩布蘭卡地域登陸使用的部隊為美軍達到3.5萬,在奧蘭地域登陸使用的部隊為3.9萬美軍,在阿爾及爾地域登陸的部隊為2.3萬英軍和1萬美軍。

此時,即將進行登陸的盟軍所面臨的第一個對手是20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法國軍隊,屬於法國維希政權的軍隊。這支曾經與英國作為盟友並肩在歐洲大陸作戰的軍隊,這支曾經被譽為歐洲大陸最強大陸軍的軍隊,此時面臨的是最為尷尬的境地。他們的任務是守衛法蘭西的海外殖民地,絕不允許任何外部勢力去損壞法國的海外利益。但是,他們同樣痛恨納粹政權,所以不願意為德國人作戰,高傲的法國人不願意承擔「德奸」的千古罵名。為了勸說這支軍心動搖,不知為誰而戰的維希政權軍隊,美國人在10月27日就派出了聯絡人員,並取得了法軍保持中立的承諾。

當然,取得法軍的承諾只是保證整個戰役成功的第一步,這支龐大的兩棲登陸艦隊還需要保證在數十天的海上行駛的安全。為此,英美兩軍都制定了嚴格的保密工作。但是,當盟軍的船隊在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德國人和義大利人還是發現了這支龐大的兩棲登陸艦隊。值得慶幸的是,軸心國的海軍羸弱的實力,無法奈何這登陸艦隊的護航軍艦,而擁有一定實力的法國維希政權的海軍又作壁上觀。再加上,軸心國害怕遭到盟軍的空中打擊,同時德國對盟軍登陸地點的判斷出現了嚴重失誤。盟軍的兩棲艦隊居然沒有受到任何干擾,在11月7日順利到達了預定的登陸地點。

接下來的任務似乎,就要簡單多了。11月8日,英美聯軍開始在三個登陸地點開始登陸作戰。由於事前的周密準備,英美聯軍的登陸更像一次武裝演習,甚至美軍的參戰部隊都被要求在登陸時不要向法國射擊,以免招來不必要的抵抗,所以登陸行動出奇的順利。當然,還是有法軍會象徵性的進行了抵抗。在奧蘭登陸區域,法國岸炮部隊進行了象徵性的反擊,造成了英國兩艘護衛艦的損失,傷亡600餘人。但是,當盟軍進行反制之後,法國人很快就放棄了抵抗,並與盟軍達成了和平協議,法軍承諾將將保持中立不再對盟軍進行武力抵抗。最終,盟軍用了6天時間,傷亡2200餘人的代價完成了在北非的登陸。

就在北非局勢即將無法逆轉之時,以往對北非和地中海戰略並不關注的希特勒,態度卻突然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決定繼續守住軸心國在北非最後的佔領地——突尼西亞。或許是他終於明白地中海的重要,或許是法國人棄抵抗刺激了他。他命令德國的機械化部隊進入法國南部,並利用空中運輸將大量武器、人員和物資投入到北非戰場。到了11月,1.5萬德國人和9千義大利人,還有100輛坦克運到北非,組成了「內格林」戰役集群。

但是,讓希特勒沒想到的是,他入侵法國南部的行動,刺激了那些還在北非宣布中立的法國軍人,他們選擇加入了北非的盟軍對德國作戰。自此,登陸的盟軍可以放心大膽的向西進行攻擊,不僅可以通過海運毫無顧忌的運輸援兵和補充物資,還得到了20萬法國軍隊的支持。到了12月1日在北非的盟軍已經達到了45萬餘人,其中英美聯軍有25萬餘人。這支盟軍與在阿拉曼戰役獲勝後繼續向西發動進攻盟軍,形成了一把巨大的鐵鉗,將北非的軸心國軍隊死死的夾在突尼西亞。

北非解放

1941年11月17日,英軍第78師來到了突尼西亞。他們所面臨的德軍,不過是一個擁有第90軍這個空頭番號的3000名德國步兵。

但是,最先發起攻擊的居然是這支德國軍隊,他們希望用自己的勇氣來掩蓋自己在裝備和兵力方面的弱點。結果,無心戀戰的法軍在德國人攻擊下,心理防線首先崩潰,將自己的防禦陣地遺失殆盡。而英軍78師則的安德森將軍則以「完成兵力集結」為借口,浪費了援助法軍並反擊德軍的良機。到了英軍準備開始所謂的突尼西亞攻勢時,德軍不僅建立了完善的防禦體系,也重新補充了近三倍的兵力。安德森將軍對於完成對突尼西亞的進攻產生了懷疑,為此艾森豪威爾不得不再次增部隊從700英里外的奧蘭前來增援。獲得支援後,英軍兵分三路開始了進攻。作戰開始後,英軍的進展還比較順利。但是當德國人的轟炸機不斷騷擾之時,盟軍在11月27日決定暫時停止攻擊。

盟軍的暫停,卻給了德軍足夠的喘息之機。12月1日,內格林組織了40輛坦克進行反擊。雖然,兵力顯得極為單薄,但是其中兩輛全新的虎式坦克為核心的裝甲集群卻完成了一次對於邁傑爾柯達的迂迴行動。這次成功的行動,幾乎摧毀了美國第一裝甲師的B戰鬥群,這個戰鬥群在攻擊下僅僅剩下44兩坦克。德國人的勝利,讓他們有了足夠的時間去調集軍力。到12月中旬,德國人已經向突尼西亞派遣了1.5萬人,但是戰鬥部隊很少,其中1萬多人是基地行政人員。不過,對於北非的的德軍來說,與援兵同時抵達的80輛坦克更有價值。雖然,德國人獲得了支援,但是盟軍依然佔據優勢,盟軍的戰鬥部隊多達4萬人。只可惜,傾盆大雨讓聯軍不得不放棄了新一輪攻擊的計劃。

戰爭停頓了。盟國之間的爭吵又一次爆發,蘇聯政府一直催促英美儘早結束北非戰事,然後在歐洲開展第二戰場,以便緩解蘇聯承受的戰爭壓力。而英美兩國也一直在為新的攻勢不斷進行調整。希特勒再次抓住這一機遇向北非戰場運輸援兵。從1941年11月到1943年1月,希特勒將11萬餘人運到了北非,其中10萬餘人投入到了突尼西亞方向作戰,其中德國人為7.4萬,義大利人為2.6萬,另有200餘輛坦克,其中包括12輛虎式坦克。雖然,軸心國不論在兵力和技術裝備上依然處於絕對里的劣勢,但是軸心國具有內線作戰的優勢,可以集中力量來應對來自東西兩個方向的盟軍攻擊。

終於,戰火在停止了近一個月後再次爆發。1943年1月中旬,蒙哥馬利依靠著450輛坦克率先開始了新一輪進攻。面對蒙哥馬利的進攻,應該說面對盟軍巨大的物資優勢,只有36輛坦克的隆美爾沒有進行無畏的抵抗,開始大踏步的進行戰略收縮和後退。到了1月23日拂曉,蒙哥馬利兵不血刃的攻佔了的黎波里。但是,隆美爾的主力並沒有受到多大損失,他們也安全的退到了突尼西亞邊境的「馬雷特防線」。

為了防止隆美爾與到突尼西亞增援的德國第五坦克集團軍匯合,盟軍在2月初發起了攻擊。盟軍希望集中英軍第8集團軍和美軍第2軍,全殲隆美爾。第8集團軍則負責從正面進攻,美軍從右翼發起攻擊切斷在「馬雷特防線」德軍的向北撤退之路。可惜,作戰經驗不足的美軍,剛剛出發就遭到了德軍的反擊被迫退回到出去地域。到了2月中旬,德軍集中兵力再一次對於美第2軍發起攻擊。德國人的攻擊取得了極大的戰果,突進了150公里,不僅擊潰美軍一個裝甲師,造成美軍大量有生力量的損失,進而威脅到美軍在機場。盟軍不得不調集大量航空兵和裝甲部隊來阻止德國人的攻勢。最終,在3月3日才迫使德國人退回到了原出發陣地。

這一輪的進攻,雖然讓盟軍手忙腳亂。但是,德國人也耗盡了最後的銳氣。到了3月17日,盟軍再一次對北非的軸心國發起攻擊時,軸心國再也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反擊。雖然,負隅頑抗的軸心國軍隊在局部戰場能遲滯盟軍的進攻,但是這種遲滯只是讓自己的喪鐘晚一些敲響罷了。3月27日,英軍第10裝甲軍繞過了「馬雷特防線」,對整個軸心國軍隊側翼形成了威脅,軸心國軍隊不得不向北撤退。由於軸心國後衛作戰組織得力,盟軍的攻擊決心略顯猶豫,所以軸心國軍隊退到了突尼西亞東北的三角區域,繼續抵抗。

4月20日,盟軍開始了對北非軸心國軍隊的最後一戰。但是在邁傑茲-巴卜一線狹長的正面戰線上,盟軍在兩周時間內沒有取得任何突破性進展。但是由於掌握著3000-架戰機、1100輛坦克、2000門火炮的盟軍最終還是砸開了軸心國的防線。5月13日,軸心國在北非的軍隊再無力抵抗盟軍進攻,宣布投降。由於,軸心國軍隊缺少有效的撤退工具,所以,24萬軸心國軍隊成為了盟軍的俘虜。

尾聲

從1940年6月到1943年5月,圍繞北非盟國與軸心國展開了一系列廝殺。

軍人們在戰場上展現出的勇氣、智慧,在政治家們的嚴重不過是達到某種目地的工具。丘吉爾為了自己的巴爾幹戰略,是盟軍取得北非作戰勝利的重要原因。但是正是由於他對巴爾幹戰略過於重視,險些讓盟軍在北非遭受滅頂之災。

與丘吉爾相反,希特勒對於北非的和地中海的認識,前後差距如此之大。很難想像,如果希特勒在1940年就重視地中海和北非,那麼二戰的戰局是否會就此改變呢?是大英帝國投降,還是美國提前參戰,這都是假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在北非作戰後期,希特勒對於北非不是那麼的熱衷,就不會將大量的人力、物力調往北非,也不會有24萬軸心國官兵被俘。那麼,這支力量將會對盟軍最終取得勝利增添極大的麻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趣味 的精彩文章:

三國中他曾默默無聞,但是卻連曹操,周瑜,劉備都不是其對手!

TAG:歷史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