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科學家上天入海開展「熱」研究

中國科學家上天入海開展「熱」研究

中國科學家近日獲得兩項有關「熱」的研究成果。一項「上天」,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郭守敬望遠鏡(LAMOST)觀測數據找到熱海星;一項「入海」,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宣布「2017年是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熱一年」。

記者從國家天文台獲悉,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東蘇勃等天文學家,利用LAMOST發現一類新的太陽系外行星族群。

人們已從上千個系外行星中找到一類特殊的存在,即熱木星。它們的大小與太陽系中的木星相當,但表面溫度極高,與宿主恆星的距離僅是木星距離太陽的五十分之一左右。

天文學家說,通常每100顆恆星周圍才有1顆熱木星,並且它們附近難以發現其他行星,因此有關其形成和起源仍是一個謎。於是他們另闢蹊徑,設法找到與熱木星具有類似關鍵特徵的其他行星族群。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已探測到數千顆系外行星。如今,中國製造的全球光譜獲取能力最高望遠鏡LAMOST「接棒」,對這些系外行星進行準確分類和系統研究。

東蘇勃及其研究團隊利用LAMOST數據,研究了不同金屬丰度情況下行星的軌道周期和行星半徑分布,找到熱木星的「表親」,並將其命名為熱海星。這是因為它們的平均大小與太陽系中的海王星類似。

中國科學家認為,通過對含熱海星的恆星系統進行高精度視向速度觀測,可測量熱海星的質量,研究其構成,或將找到熱木星及其他短周期行星起源的線索。

在海洋「熱」研究方面,中國科學家分析觀測數據發現,2017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從海面到2000米深度)的熱含量比歷史第二高的年份2015年高出15萬億億焦耳,這個數字相當於2016年中國發電量的699倍。

「全球海洋熱含量變化是氣候變化的一個穩健的指針。」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副研究員成里京說,海水累積了全球變暖的主要信號。

專家提醒,大西洋和南大洋是海洋變暖最為迅速的海區。海洋變暖將持續對脆弱的海洋生態系統造成衝擊,還將進一步推動海平面上升,乃至改變洋流系統。

來源:中國新聞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科研人員選育出「高產又好吃」水稻新品種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