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象·劉三姐」破產:公司估值1.7億 債務達15.8億

「印象·劉三姐」破產:公司估值1.7億 債務達15.8億

年賺7000萬 張藝謀IP「印象·劉三姐」為何宣告破產

每經記者 蓋源源 發自廣西南寧、陽朔 每經編輯 趙橋

「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灘險彎又多……」2018年1月5日晚,中國灕江山水劇場,中國首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如火如荼地演著。這一天,廣西陽朔飄著小雨,氣溫只有5度。從劇場頂部朝下望去,依舊來了不少觀眾。

「這是一年中最淡的季節,今天上座約1500人。」運營《印象·劉三姐》的是桂林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維文華),公司總經理李新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劇場能容納3700人,「前幾天沒下雨的時候每場還有近3000人,旺季更是一票難求,最多的時候一天連演四場。」

《印象·劉三姐》由知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國家一級編劇梅帥元等主創,是張藝謀「印象」系列的開端。自2004年3月公演以來,每年演出500多場,累計接待觀眾超過千萬,已成為廣西旅遊的活名片。

陽朔縣旅遊局數據顯示,2017年國慶黃金周,《印象·劉三姐》於10月3日、4日連續兩天各演出四場,10月1日至4日接待遊客超過4.5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印象·劉三姐》運營推廣負責人賀立德告訴記者:「截至2017年12月30日,累計銷售門票162萬張,票房總收入2.1億元,凈利潤近1億元。」

然而,十餘年來一直運營《印象·劉三姐》的公司廣維文華卻因為嚴重資不抵債,於2017年8月15日向廣西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廣西高院)申請破產重整。12月4日,廣西高院作出終審裁決,批准公司重整計劃草案,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後,北京天創文投演藝有限公司將持有廣維文華100%股權。

《印象·劉三姐》演出經久不衰,廣維文華自2006年以來一直是陽朔縣的納稅大戶,看似健康的這家公司為何會背上巨大債務導致破產?這讓外界震驚不已。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文創品牌「印象·劉三姐」現狀如何,又將怎樣破繭重生?記者近日走進廣西高院,獨家對話廣西高院民二庭庭長、本案審判長蔣太仁,並前往陽朔縣,實地調查廣維文華,揭開「印象·劉三姐」破產重整的台前幕後。

【破產現狀】

公司評估值1.7億元 債務卻高達15.8億元

《印象·劉三姐》演出風光無限,但運營該項目的公司廣維文華卻早已被掏空,身背巨額債務。廣維文華於2017年8月15日向廣西高院申請破產重整時,自述實際負債累計近15億元。

蔣太仁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廣維文華提出破產重整申請前,已成為數十起民事、執行案件的被告或被執行人,在廣西高院接手前,公司的所有財產全部被區外及區內多家法院查封,部分案件已進入執行程序,公司處於將被拆分的邊緣。」

考慮到廣維文華運營的《印象·劉三姐》品牌對桂林旅遊的深入影響,為保護這張廣西旅遊的名片,廣西高院決定通過破產重組的方式拯救企業,而非破產清算。

廣維文華破產重整管理人負責人江南向記者介紹,「截至2017年12月4日破產重整程序結束,本案申報的債權總額為26.9億元,管理人確認的債權總額為15.8億元。此外,還有3億元債權待仲裁機關確認,屬於待定債權。」

記者通過廣西高院2017年12月4日出具的《民事裁定書》【(2017)桂破申1號之二】看到,截至2017年8月31日,廣維文華經審計的資產總額為1.6億元,負債總額為9.29億元,所有者權益總額為負7.69億元。2017年10月26日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顯示,廣維文華固定資產、存貨、土地使用權、「印象劉三姐」系列商標專用價值合計1.74億元。

評估值1.74億元的資產,即便以理想的價格全部拍賣也填不上15.8億元的巨大債務窟窿。「這個情況下,司法只有一種手段,就是資產重組。」蔣太仁告訴記者,廣西高院宣布裁定受理破產重整後,依法將廣維文華所有的訴訟和執行程序中止,「這相當於為公司築起了一道『保護牆』,為公司『止血』。然後,再讓新的投資人進來,公司得以自我造血,繼續向前發展。」

最終,綜合考慮資金實力、類似項目管理運營經驗、處理複雜局面的能力、沒有不良記錄等方面因素,確定北京天創文投演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創文投)為重整投資中標方。天創文投是一家國資背景的公司,承諾投入7.5億元解決債務清償和法院認為其他必要的社會問題。

2018年1月4日,記者在廣西高院採訪時,正值本案召開第二次債權人會議。蔣太仁告訴記者:「首期清償資金一個多億已經到位,我們在債權人會議上進行了分配。」

據記者了解,本次重整計劃執行完成後,廣維文華的股東及股權比例將變更為天創文投持股100%。廣維文華原股東廣西維尼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廣維集團)和廣西文華藝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廣西文華)將其在該公司的股權100%以零價格轉讓給重整方。

【名人債權人】

張藝謀和馬雲間接持股的「觀印象」債權4416萬元

廣維文華15.8億元的債務涉及20位主體,破產重整管理人負責人江南告訴記者:「債務根據類別按順序和比例清償。廣維文華最大的債權人是柳州銀行,債權核定總額為8.48億元,是擔保債權。獲償金額共為4.11億元,總清償率為48.40%。」

記者在廣維文華的債權人表上看到,觀印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觀印象)也是債權人之一,觀印象是張藝謀和馬雲的雲鋒基金間接持股的公司。張藝謀通過上海觀印向投資中心(有限合夥)間接持有觀印象25%股份權益,而雲鋒基金間接持有觀印象50%股份權益。三湘印象(000863,SZ;原證券名:三湘股份)於2016年5月完成對觀印象100%股權收購,交易價格為19億元。

廣維文華經管理人確認的債務情況顯示,截至2017年7月31日,廣維文華拖欠觀印象4416.26萬元,其中策劃費4097.7萬元,維護費23.3萬元,利息295.2萬元,屬於共益債務。本案的審判員李娜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共益債務在債務人財產中優先全額清償,不會受到影響。」

不過,觀印象對廣維文華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損失不小。破產重整前,廣維文華的股東廣維集團持股67%,另一股東廣西文華持股33%。觀印象於2016年通過轉讓和司法拍賣的方式共獲得廣西文華45%股權,合計取得成本為4717萬元。從而,觀印象間接持有廣維文華14.85%股份權益。

由於廣維文華破產重整,原股東將以零價格轉讓股份給重整方天創文投,因此2017年度廣西文華對廣維文華的投資可回收金額為零。三湘印象表示,相應的觀印象對廣西文華的長期股權投資損失4711萬元,初步預計破產重整事項對三湘印象2017年度合併財務報表凈利潤影響為負4711萬元。三湘印象董秘徐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後這部分股權投資收益都沒有了。」

觀印象被三湘印象收購時做出業績承諾,2017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歸母凈利潤不低於1.6億元。2017年上半年,觀印象凈利潤4731萬元。能否完成業績承諾要看下半年的經營情況,但上述股權投資損失會讓公司有一定壓力。

【破產真相】

不當的關聯擔保和投資

位於陽朔縣田園路的中國灕江山水劇場,《印象·劉三姐》已經在這裡演了13年。劇場佔地約100畝,穿過安檢大門,前方几百米處有一棟三層樓高的白色小樓,廣維文華就在這裡辦公。

一走進公司大門,映入眼帘的是右邊牆上20餘塊牌匾,公司因為運營「印象·劉三姐」被授予「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桂林最具影響力品牌功勛企業」等多項榮譽,同時2006年至2011年被陽朔縣人民政府授予「納稅大戶」。

記者了解到,公司經營一直比較穩定,持續盈利。2012年~2015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79億元、1.7億元、1.82億元和1.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9592.9萬元、7667.6萬元、6949.7萬元和5078萬元。《印象·劉三姐》運營推廣負責人賀立德告訴記者:「2017年門票銷售創歷史新高,截至2017年12月30日,累計銷售門票162萬張,票房總收入2.1億元,凈利潤近1億元。」

熟悉實景演出行業的相關人士表示:「全國有多個『印象』系列,但『印象·劉三姐』不僅是運營時間最久,也是最賺錢的。」那麼,這樣一個近幾年平均凈利潤7300萬元左右的公司,又為何負債纍纍,一路走到破產的境地?

蔣太仁告訴記者:「主要是兩方面問題:一是關聯擔保,公司為它的股東或者關聯企業做了很多擔保,擔保債務至少不低於10億元,雖然其中有些擔保我們不認可,但這個擔保是無底洞;第二是關聯企業的投資,有了這些錢之後,拿去做了一些別的投資,方向不對之後,投資只出不進。」

廣維文華成立於2001年7月18日,註冊資本1.2億元。現股東廣維集團持股67%,廣西文華持股33%。廣維集團由丁磊絕對控股,因此丁磊是廣維文華的實際控制人。

廣維文華的小股東向記者表示:「丁磊主導將公司反覆抵押、擔保,獲取的巨額資金不知去向。」廣維文華總經理李新傑2008年就認識了丁磊,後來在丁磊收購的廣維集團工作。廣維集團的業務主要涉及金融、酒店、擔保、旅遊,李新傑告訴記者:「丁磊是做金融出身的,傾向於用金融的思維做實業,做好之後就想把這個東西上市,這是他的基本思路。」

廣維文華曾在2013年~2016年幾次嘗試「上市」,接觸的上市公司包括天夏智慧(000662,SZ;原證券名:索芙特)、ST山水(600234,SH)、金洲管道(002443,SZ)、八菱科技(002592,SZ),以及香港上市公司保集健康(01246,HK;原證券名:毅信控股)和中國海景(01106,HK),但均以失敗告終,這也給公司的債務埋下了隱患。

李新傑表示:「比如金洲管道說來買股份,先交了定金,後來不合作了,錢又沒退回去,就成債務了。再說八菱科技,過來說要弄,又打了1億元,又沒弄最後成了債務。」李新傑從2014年底離開廣維文華兩年多,他說:「我走之前,還沒有太大問題,但等我2017年再進來的時候,20多億元的債務已經形成了。」

對於丁磊的問題,蔣太仁表示:「我了解到他現在因為詐騙正在被公安機關追逃。他在這裡面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追責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救活企業。丁磊的問題細節,公安機關了解,如果他拿了公司的錢,我們也是要追回來的。我們要通過各種手段,讓合法利益得到保護,非法利益得到懲處。」

【經濟效應】

「印象·劉三姐」對當地經濟有1:5的拉動效應

數九寒天的陽朔,最高氣溫徘徊在3~5度。記者於1月5日晚觀看《印象·劉三姐》演出時,陽朔下了一整天雨,陰冷潮濕。這是一年中旅遊最淡的季節,但能容納3700人的劇場來了約1500名觀眾,足以說明演出的吸引力。

「現在這時候已經接近停演了,是觀看人數最少的。別的時候一般都是一晚兩場,國慶、春節最旺的時候一晚連演四場,一票難求。」當地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印象·劉三姐》從2004年3月公演至今,久演不衰,是桂林灕江旅遊必推的項目。

《印象·劉三姐》演出帶來的大量人氣,給陽朔及桂林相關產業帶來了強大的拉動力,增加了就業崗位,提高了當地人的收入水平。《印象·劉三姐》演職人員600名,約210人是來自陽朔縣周邊田家河、木山村、興坪村等5個自然村的漁民。他們中的不少人,靠參演《印象·劉三姐》每年創收1.5萬~2萬元,大大改善了生活條件。有的漁民還順帶做起餐館、包車、酒店等與旅遊相關的生意,搖身一變成為老闆。

在《印象·劉三姐》擔任了10多年報幕員的竹筏工徐全發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前在灕江打漁、做些竹筏生意為生,一家十口年收入不到1萬元。上有老,下有小,日子真是太難。後來靠當演員以及家人搞旅遊的收入,再加上種果養魚,現在一年全家收入差不多三四十萬元。」

《印象·劉三姐》演齣劇場所在的田園路,2004年以前是一片甘蔗地,背後是個大魚塘,如今這條路車水馬龍,魚塘的原址變成了張藝謀灕江藝術學校,這裡培養的都是參演《印象·劉三姐》的學生。他們來自廣西、貴州的邊遠山區,10歲左右被招入學校,一年有1.5萬元的純收入。有的畢業後留校,有的被送往北京舞蹈學院進修,有的回到家鄉做藝術培訓,人生價值得到拓展。學校副校長鬍明告訴記者:「學生畢業後找工作也是很容易的,萬達在武漢的『漢秀』項目去年來這裡招走8人,開的工資每個月1萬出頭。」

如今,毗鄰劇場的餐館都學會了跟著《印象·劉三姐》「晴雨表」做生意。「這邊的餐館中午不開門,都只做晚上的生意,因為演出一般是7點過開演。我們會看劇場大屏幕今天要演幾場,知道觀眾的人數,然後以此來進貨備菜。」劇場正對面一家餐館的老闆徐曉琳告訴記者,「連演四場的時候,周邊餐館還要加做夜宵生意,因為最晚一場結束已經12點過了。」

在2014年中國陽朔旅遊可持續發展論壇上,廣維文華曾發布《印象·劉三姐》十年回顧報告。報告認為,僅以旅遊業為例,項目公演以來,陽朔縣旅遊人數從2003年的281.8萬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1170萬人次,其中留宿人數從23.3萬人增加到430萬人次,床位數從6100張增加到42000張,旅遊收入從2.44億元增加到60.5億元,對當地經濟產生了1:5的拉動效應。

陽朔縣2015年成為廣西首個旅遊年收入突破百億的縣,2016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17.84億元,增長了17.6%。

為何讓廣維文華破產重整而非破產清算,蔣太仁特別提到了「印象·劉三姐」品牌的影響力以及公司對陽朔乃至桂林旅遊的龍頭帶動作用,「它是廣西旅遊的活名片,將企業保護起來,這個文化品牌就不會消亡,未來還能通過升級、系統打造擴大它的影響力。」

破產重整方天創文投也表示,將另行投入2億元用於設備、設施更新、升級項目、提供服務水平。將依託公司在演藝界的渠道資源,擴大「印象·劉三姐」的品牌影響力,並在此基礎上開發文創類二次消費旅遊產品,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加強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

2018年1月11日,《印象·劉三姐》進入每年固定的停演期,進行設備維護,大年初三重新開演。但願,歷經破產之後的重整,能讓經久不衰的「印象·劉三姐」破繭重生,煥發新的生機。

(實習生張玉路對本文亦有貢獻)

轉載自:每日經濟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財經綜合 的精彩文章:

賈躍亭孫宏斌塑料兄弟情:從一見如故到翻臉不認人

TAG:騰訊財經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