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文廟、戲樓舊照隨想》
(圖為1945年時縣府大員、鄉紳等重要活動在眉縣文廟前的合影)
《觀文廟、戲樓舊照隨想》
楊燁瓊
最近整理舊時的一些史料和圖片,有頗多的思縷纏繞心頭,揮之難去。便隨性以文字而記。
七十年前的中國,凡城,不論大小,都有城隍廟、文廟與戲樓。
城隍是護城之神,是護生的神靈,文廟則是妥安心靈之處,是敬文尊天之地,是讓人有信仰、有敬畏、有該有的忌憚之所。
而戲樓,一般都對著廟堂,具說是給神唱戲的,城隍爺也好、夫子也罷,反正是「給神唱熱鬧」,而最終的結果,往往是鄉紳士農、村夫野老們一齊被戲文影響、被戲文教化,人們從這裡知道了廉恥、知道了禮儀。所以,戲台也被稱為是「高台教化」之處。
所以,文廟、城隍廟在那時成了人們心頭的文化之地、信仰託付之地、心靈安托之地、因而也是教化之地,形成了心靈與文化與信念的一致,有血有肉,切合實際,純樸而又執著!
不要用所謂的現代科學精神與眼光看那時的廟宇文化及作用,情境不同,就是不同的世界,看古人,要用古人的情境去看古人的言行,否則你看到的就只是一個奇怪的「現代古人」,就會產生騎著豬作戰的鬼子的鬼子形象!笑笑可以,如若當真,弱智就不是鬼子了!
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傳承中不斷揚棄,揚善棄陋,有很多優秀的得東西是值得要繼承和發揚的。
科技高度發達的日本城市中,就保留有許多寺廟,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孩子成人時,沒有政府要求,沒有輿論的脅迫,沒有別人的監督,家長都會與孩子喜笑顏開得穿上盛裝和服,一家人去寺廟中恭恭敬敬地為孩子舉行成人禮,祈祝孩子健康幸福、祈祝孩子的未來。這絕不是迷信,這是在安寄心靈,讓孩子知道人生應當有信念、有寄託,人生不能肆無忌憚、不能忘卻生的責任擔當和親人的情愛。
我們稱日本為倭國,這是一種蔑視與藐視。其遠在唐時就對中華文明產生了強烈的嚮往,於是便以強烈的仰羨、傾慕之心派了大批遣唐使渡海尋經,後將之學習應用,直到今日。而在這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我們卻將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視作糟粕、視作迷信,嘲笑拋棄。熟不知,我們拋掉了多少心靈的安然與靈靜,卻追到了多少浮躁與不安。
走的太快時,千萬不要落下自已的靈魂在遠遠的後邊鮮血淋漓!
(圖為1951年群眾在眉縣文廟戲樓前集會後合影)
TAG:紋畫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