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晉四大家族之琅琊王氏(三)-書聖王羲之

東晉四大家族之琅琊王氏(三)-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子少逸,王導堂兄弟王曠之子。王羲之年輕時沉默寡言,但生性曠達,不拘小節。16歲那年,當朝太尉郗鑒有一女兒,年方二八,天生麗質且知書達禮。郗太尉一次與宰相王導聊天,說想從王家眾子弟眾擇一公子為婿。王導應道:我家子弟眾多,你去挑選便是,只要你看上的,我都同意。郗太尉就命管家到王家去挑選,王府子弟聞聽此事,都精心準備,唯獨王羲之不以為然,靠在東牆床上袒腹仰卧。管家回去對郗鑒說:王府子弟二十餘人,聽說小姐擇婿,無不爭先恐後,盡心應對,唯獨東床上有位公子,視若無事。郗鑒聽到後大喜,忙去王導家考察此人,發現此子(王羲之)果然豁達有才,遂擇為婿,這就是「東床快婿」一次的來歷。成年後,王羲之歷任秘書郎,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這就是王右軍的由來。

但王羲之最大的成就還是書法,他七歲就跟書法家的父親學書法,十二歲開始通讀前人筆論,對書法特別的痴迷。投入時連走路、吃飯都無時無刻的在揣摩書法結構和筆法等,以致達到忘我的境地。相傳有一次他正在埋頭練字,家人把飯菜送了過來,他下意識的蘸著墨汁吃了起來,還連跨好吃好吃,當家人發現時,他滿嘴黑墨。他經常臨池書寫,寫完就在池邊洗硯,時間長了池水都變黑了,被稱之為墨池,時至今日,在紹興蘭亭等四個地方都有被稱之為王羲之墨池的名聲古迹,咱們暫且不論真假,但王羲之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王羲之書法兼具隸草行各體,集前人之大成,自成一家,開魏晉書法一代新風,後人稱之為「書聖」,其代表作最出名的就是《蘭亭序》了。

蘭亭是會稽山陰的一處名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謝安等共計41人在此飲酒賦詩,並彙集成集,王羲之乘酒興揮毫作《蘭亭序》,記述當時集會時的情景,被後人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永和十一年,就是蘭亭集會後的第三年,王羲之稱病辭官,歸隱紹興,教書與子弟,怡情與山水,享受相忘於江湖之樂。又6年,病逝於家中,享年57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