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在南洋的風花雪月
1938年冬,42歲的郁達夫偕妻子王映霞和兒子郁飛從福州乘船出發,途經廈門和香港,於12月28日抵達新加坡。他是應《星洲日報》的邀請,前來主編《晨星》副刊的。他的月薪為200新元,而其他人的薪水都在150新元以下。
《星洲日報》是新加坡最大的報紙,1929年由永安堂虎標萬金油老闆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創辦。
有人認為,郁達夫來新加坡,是為了配合當時國內流行的「赴海外宣傳抗日」口號,以及試圖挽救他和王映霞那已經破裂的婚姻。
此前,王映霞和浙江省教育廳長許紹棣傳出了「麗水同居」事件。對許紹棣狂追王映霞一事,郁達夫早有所聞。為了斬斷王映霞和許紹棣的曖昧關係,郁達夫才接受《星州日報》的聘約,帶王映霞遠赴南洋。
然而到新加坡後,王映霞因為不堪夫妻關係愈來愈惡化,一度隻身遠赴印尼廖內島端本學校,擔任教師。廖內島實在太荒涼了,一學期後,王映霞又被迫回到了新加坡。終於,在一次爭吵後,郁達夫將有著詳註的19首詩和1首詞集成一組《毀家詩紀》,交予香港《大風》旬刊發表。這組詩詞公開了他們婚變的內幕以及王映霞紅杏出牆的艷事。
1940年8月,王映霞離開新加坡隻身回國。隨後,他們分別在新加坡、香港和重慶三地刊出離婚啟事。郁達夫帶著兒子郁飛繼續留在新加坡,直到1941年底,郁達夫才安排13歲的郁飛在紅燈碼頭上船,離開新加坡。
在感情上,郁達夫似乎從未出現過空當。
王映霞離開新加坡後,他很快就有了新的情人。女方名叫李筱英,比郁達夫小20歲,福州人,畢業於上海暨南大學,才貌出眾。兩人在新加坡同居了一段時日,李筱英是守活寡的怨婦,郁達夫是離了婚的鰥夫,同病相憐,也不畏怕人言。
李筱英當時在英國殖民政府宣傳處做事,郁達夫在《華僑周刊》連載的《瞬息京華》譯文,就是兩人合作的成果。
也許是緣分不夠,也許是時局使然,他們最終還是各奔東西。
郁達夫和王映霞離婚後,由於按捺不住寂寞,經常跟朋友進舞廳、搓麻將和找女人談天。怡和軒僑商俱樂部是他經常搓麻將的地方。1942年初,日軍進逼新加坡。2月的一天,郁達夫準備乘小電艇逃往印尼,當晚就寄宿在怡和軒。據說,郁達夫的行李只有一隻小皮箱,箱內放著白蘭地一瓶、牛肉乾一包、《詩韻》一部,準備在船上喝酒寫詩。在逃亡中還有如此閒情逸緻者,想必也只有郁達夫一人了。
郁達夫輾轉逃到印尼蘇門答臘島,化名趙廉,並娶當地華僑少女何麗有為妻。 1945年,郁達夫失蹤。
關於其死亡的推測最早出於胡愈之的文章,胡文中推測郁達夫是為日本憲兵所殺害。建國後此一推論基本被延續下來,但證據並不充分。此外還流傳著其他的說法,如郁達夫系由印尼游擊隊殺害(郁達夫曾當過日本憲兵隊的翻譯)。因此,現今學術界只是謹慎地稱郁達夫是「失蹤」而已。
TAG:歷史很好玩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