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萬里做官怎麼樣?

楊萬里做官怎麼樣?

我們都知道楊萬里是宋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幾乎婦孺皆知,但我們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他也是一名淡泊名利、官品極佳的好官。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本生於貧窮之家,七歲喪母,父親楊芾以教書為生,先後攜楊萬里拜當世諸多名臣大儒為師。紹興二十四年春,萬里以進士入仕途,歷經磨難,終成大器。

其詩學成就為世人所共知,有《誠齋集》133卷存世,其中作詩約2萬餘題,今餘4300首。他第一個將口語入詩,開創「誠齋體」,成為宋代「中興四大詩人」之一。

他尤其喜歡寫題贈詩,今錄其題贈詩一首,從其詠竹詩中可見其高潔的品質。

寄題朱景元直節軒二首(其一)楊萬里

見說幽居似渭川,一川修竹雪霜寒。

如何剪得蒼蒼玉,乞與誠齋作釣竿。

——詩人看到友人朱景元居處的一川修竹,想到如玉翠竹不畏雪霜嚴寒、直節向上的高潔品質,渴望把如玉的翠竹剪裁為魚竿以便歸隱垂釣,反映了詩人淡泊名利的內心追求。

他不僅是詩中這樣寫,從他仕途經歷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官聲人品亦為後世之楷模,只為詩名所掩,知之者甚少。

南宋詩人葛天民誇他「脊樑如鐵,心如石」(《南宋群賢小集葛無懷小集》);明代大儒解縉更贊他:「文章足以蓋一世,清節足以勵萬世。」

楊萬里任永州零陵縣丞時,南宋主戰派領袖張浚正謫居永州,楊多次求見,張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

在零陵任職期間,楊縣丞愛民如子,其父楊芾也「皆侍公之官居,每過庭必曰:『儉則不賄』」,楊萬里時刻銘記於心,清廉奉公,深得民心。隆興元年(1163)秋,張浚被孝宗重新啟用,拜為右丞相。因其舉薦,時任零陵縣丞的楊萬里被調往京城,升為臨安府教授。

同僚們便聚在一起商量如何歡送楊縣丞赴京上任。知道楊萬里從來不收錢財禮物,大家決定擺一大桌酒席,邀請鄉紳代表與楊縣丞薄酒話別。

楊萬里獲知,他想:擺酒餞行,勢必增加百姓負擔,接受宴請又有違自己為官準則。思忖之後,決定提前動身,於是當晚便安排家人裝好書籍衣物,悄悄請好渡船。次日清晨,當同僚們相約來請楊萬里赴宴時,只看到書桌上的一紙便箋,是楊萬里昨夜臨行前寫下的《夜離零陵,以避同僚追送之勞留,二絕簡諸友》,楊萬里遺詩避宴之事傳為宋代官場美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彩的大周 的精彩文章:

「吃貨」孟浩然吃魚喪命,貪吃的代價是生命

TAG:精彩的大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