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是臘八節,媽媽喊你回家喝粥啦

今天是臘八節,媽媽喊你回家喝粥啦

今天是臘八節,

媽媽喊你回家喝粥啦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中文名:臘八節

英文名: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別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

節日時間:農曆十二月初八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節日歷史

《說文》記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風俗通》記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臘,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各種禽獸經過一年的生長,膘肥毛美,歇冬的農人獵之用於祭祀,用之當時。但當時臘祭的日期並不固定,規定在每年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舉行,並將這個日子稱為「臘日」。將「臘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始於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代的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明確記載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於是,臘八這天便成為臘月里重要的一個節日了。 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公元1世紀佛教傳入中國後,為祭祀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這一天都要念經,煮粥敬佛,即臘八粥。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清代,雍和宮的臘八盛典極為隆重。雍和宮內有一口直徑為2米,深1.5米的古銅大鍋,重約4噸,專用熬臘八粥。臘月初一起,皇宮總管內務府派司員把粥料和乾柴運到雍和宮。粥料品種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和五穀雜糧以及各種乾果等,到初五晚準備就緒,初六皇帝派大臣會同內務府總管大臣,率領三品以上官員及民夫到廟裡監督稱糧、運柴。初七清晨,皇帝派來的監粥大臣下令生火,並一直監視到初八凌晨,粥全部熬好為止。這時皇帝派來的供粥大臣率領官員開始在佛前供粥,宮燈照耀、香煙裊裊、古樂齊鳴、眾喇嘛進殿念經,隨後把粥獻給宮廷,同時裝罐密封,用快馬送往承德行宮和全國各地。直到天亮以後舍粥完畢,盛典才告結束。據史料記載,每一鍋粥用小米12石,雜糧、乾果各50公斤,乾柴5000公斤,共熬6鍋。第一鍋供佛,第二鍋獻給皇帝及宮內,第三鍋給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鍋給文武官員和封在各省的大官吏,第五鍋分給雍和宮的眾喇嘛,第六鍋作為施捨。

「臘」字含義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臘八粥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歷史傳說

傳說一

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未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 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二

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三

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傳說四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五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飲食習俗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從前人們家裡窮,每到年終歲末,大人們便把一些紅棗、核桃、紅豆、小米等在臘月初八這天熬成粥,謂之為臘八粥。那麼,為什麼臘八粥會和佛教徒聯繫起來了呢,中國人過臘八是怎麼回事呢?

傳說,臘月初八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為了苦求人生真諦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因長途跋涉,飢餓難忍的他昏倒在地。這時,一位牧羊女趕來,把自己帶的雜糧乾果剩飯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的喂他,最後把他救活了。後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於臘月初八得道成佛。

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佛門弟子每逢這天按照牧羊女熬粥投料的比例,程序如法炮製,熬成粥施捨給人們,最後由佛門善事擴展為民家習俗。

來源:網路綜合 整理:電腦系統安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山家園網 的精彩文章:

TAG:靈山家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