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期便秘也會引發直腸癌嗎?

長期便秘也會引發直腸癌嗎?

一篇《女子便秘3年竟是患了直腸癌!》的文章在網路上引髮網友們的熱議。長期便秘也會引發直腸癌嗎?直腸癌還有哪些表現需要我們提高警惕?為此,我們特別邀請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外科副主任、大腸外科常務副主任徐燁教授為大家解答疑問。

警惕痔瘡掩蓋下的直腸癌

我們每個人的排便都有一定的規律性,如每天1次或數日1次等,但當排便習慣突然發生改變,即排便的規律和性狀發生改變時,那麼就應該要引起警惕,詳細來說有以下幾點:

1.排便規律發生改變。有一定排便規律的人,在沒有任何誘因的情況下(感染、藥物、運動等),排便習慣發生改變。如本來每天排便通暢的人出現排便困難,甚至便秘數天;或1日內大便腹瀉數次,好像拉肚子一樣;或一段時間內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當出現這些表現,並且持續一段時間都未見好轉時,就應該考慮這是可能腸道給我們發出的一個重要信號。

2.大便性狀發生改變。大便變細、或拉稀便、粘液便、膿血便、便中帶血等。

3.腹脹、腹痛、里急後重感(解便後有便意未盡或排便不暢的感覺),或其他腹部不適。有些人會伴隨腹部包塊。

看了上述這些介紹,你會不會想到另外一個疾病「痔瘡」。徐教授表示,痔瘡、肛瘺和其他肛門直腸疾病與直腸癌的臨床表現確實有諸多相似之處,所以臨床上很多患者會誤把直腸癌當痔瘡,從而錯過了直腸癌的最佳治療時機。

所以說,不應該僅以臨床表現來判斷疾病,若出現上述表現,或痔瘡久治不愈時一定要加以重視,及時地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查,經過專業醫生的檢查後,兩者還是很容易就能鑒別的。

腸鏡檢查沒你想的那麼痛

臨床上很多直腸癌是因為腺瘤性息肉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演變而來的。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對於直腸癌來說至關重要。

建議一般人群定期進行肛門指檢和大便隱血測試。首先肛門指檢通過觸摸可以發現低位直腸癌。其次,直腸癌往往有血便,通過大便隱血測試藉助化學反應可檢出糞便中肉眼無法看出的微量血液。

但是肛門指檢的範圍比較有限,對病灶位於腸道更深位置的,可能鞭長莫及,這時候就需要通過腸鏡檢查。

說道腸鏡檢查,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痛。徐教授表示,其實腸鏡檢查沒有你想的那麼痛,不必過度擔心。只要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積極配合醫生做好前期準備,由技術熟練的醫生進行操作,腸鏡檢查所帶來的疼痛等一些不適感,其實還是很小的,絕大多數人是能耐受的。對於疼痛耐受差的人,或一些特殊人群,如老人等,也可選擇無痛腸鏡。無痛腸鏡主要是通過鎮靜藥物的使用,催眠受檢者,以此來可以提高患者的耐受力、降低應激反應、消除恐懼感和不適感,使檢查能順利進行。目前診斷直腸癌的最佳方法就是腸鏡檢查以及病理活檢,所以在必要的時候千萬不要過於排斥腸鏡檢查,它還是非常重要的。

建議50歲以上人群定期參加腸癌篩查,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腫瘤治療比保肛更重要

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和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保肛手術成為很多直腸癌患者的首選手術方法。但是徐教授提醒,保肛手術不是單憑患者主觀願望就可以的,必須要有客觀條件,任何為了保肛而放棄腫瘤根治的觀念,都是錯誤的。相反,為了治療腫瘤而不加思考完全犧牲肛門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保肛還是不保肛,還是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由專業醫生來進行判斷。。

最後,徐教授介紹,不管是直腸癌,還是結腸癌,如果不幸罹患腸癌,也不要驚慌。中國在治療腸癌方面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在發達城市已完全達到或超過歐美國家。尤其在上海,有數據顯示,腸癌患者的相對生存率(即為研究人群的觀察生存率與假定其為一般人群時的期望生存率之比)已超過歐美腸癌患者,對於腸癌的治療一定要有信心。

專家簡介

徐燁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外科副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常務副主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肝轉移學組副組長,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腫瘤經肛微切除手術學組副組長,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遺傳學組副組長,上海市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上海市疾控中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秘書。擅長結直腸癌和複雜病例外科手術和綜合治療。特別是結直腸癌肝肺轉移治療、直腸癌超低位保肛手術、家族性大腸癌診斷和治療。

特需門診:周二全天

專家門診:周三下午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便秘 的精彩文章:

5塊錢就可搞定的一道糊:瘦9斤,治便秘,膚白嫩滑!

TAG: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