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一酷吏,秦始皇的啟蒙老師,結局悲慘只因一本「居住證」
在戰國後期,秦王嬴政橫掃六國,一統中原,最終統一了中國。秦王嬴政統一中國,不僅是他個人的豐功偉績,還和秦國一代代國君的勵精圖治,卧薪嘗膽分不開。
秦王嬴政統一中國的100多年前,一位秦國的先祖秦孝公在21歲登基即位後,實行了商鞅變法,為嬴政統一中國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商鞅變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還得追溯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了解整個變法的來龍去脈。
在秦孝公即位初期,戰國七雄的局面已經形成。齊,楚,燕,韓,趙,魏,秦。秦國雖然經過了秦穆公稱霸西戎的鼎盛時期,奠定了秦國稱霸的基礎,但是秦穆公之後的很多代國君都碌碌為為。到孝公即位的時候,秦國雖佔據一席之地,但實力並不強大,隨時可能在七雄爭霸戰爭中被其他六國所吞併。而秦孝公是一個有作為,做抱負的國君,一直想實現穆公東擴,稱霸中原的野心。在這種背景下,秦國迎來了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改革家,商鞅。
商鞅變法讓秦國富國強兵,百姓富庶,為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軍事基礎。然而最終卻落得五馬分屍的結局。那麼商鞅變法的改革內容是什麼?為何能使秦國富國強兵?為何自己會走向窮途末路?
商鞅變法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闊斧的進行政治制度的革新。
實行郡縣制,合併鄉和邑,為縣,縣令為縣的最高地方行政長官,縣令由國君或中央直接任命。
實行官僚制,廢除世襲的世卿,世祿制,極大了削弱了地方的力量,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控,也受到底層平民的擁戴。
實行軍功爵制,不論貴族,平民,都根據戰功大小,授予爵位。一方面削弱碌碌無為的舊貴族勢力,另一方面極大調動了舉國參軍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軍隊數量和軍隊的戰鬥力。
實行連坐法,把全國百姓集中起來管理。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什,一家犯法,十家連坐,加強了中央集權。
商鞅變法在政治制度改革上,別出心裁,獨樹一幟,大大增強了秦國的軍事實力,迎合了當時群雄紛爭的歷史背景。那麼他的經濟制度改革,又是如何使得秦國國家富庶呢?
廢除井田制,這是中國農耕文明銅器時代向鐵器時代轉變的必然產物,農業生產力提高了。井田制,中間一個口,周圍八個口,意思就是九口田地為一個井字單位,大小共900畝(每畝100步寬和長),外圍八口田為八戶農民耕種,糧食自給,而中間一口田地由八戶共同耕種,收穫的糧食得全部上繳國家。商鞅的做法一是擴大每畝田的大小,每畝240步寬和長,農民得到的土地變多了;二是減少賦稅,獎勵農耕;三是強制分戶,家裡成年男子有2位者,必須分為2戶,這樣一來國戶數增加了,國家收到的賦稅就多了,國家就富裕了。
主民和客民分業。何為主民和客民呢?主民就是本國農民,客民就是商鞅變法期間,獎勵農耕,從韓趙魏邊境吸引過來的農民,因此被秦國本地稱為客民。客民負責農耕,主民負責上戰場打仗。那麼怎麼讓主民為國家奮勇殺敵呢?商鞅的做法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殺一個敵人,帶回一個腦袋,就升一級爵位。這就大大提高了秦軍打仗的積極性,在戰場上,從不畏縮,殺紅了眼。因此秦國軍隊被六國稱為虎狼之師。
那麼商鞅的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無疑是嚴重觸動了秦國世襲貴族的利益的,定會群起抵觸商鞅,商鞅為何可以完完整整的實行下去,使變法走向成功。毫無疑問,脫離不了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但是商鞅還有自己獨特的一套做法。
樹立自己的威信。在國人面前,商鞅本是魏國人,庶子出身,後面做了魏國大夫公孫痤的客卿,地位不高,國人根本不拿正眼瞧他。商鞅想了一個辦法,叫做立木為信。他在秦國國都的南門樹立了一個三丈高的大木樁,發出告示,誰能把這個木樁搬到北門,重賞十金,結果沒人回應,後面商鞅重新貼出告示,賞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賞之下,必有動心之人,結果有一個人就把木樁從南門扛到了北門,商鞅很高興,就將五十金賞給了這個人,結果消息傳開,舉國震動,國人都相信,商君是一個講信義的人。
嚴懲貴戚。秦國太子犯法了,因為法不加尊,商鞅想了一個辦法,懲罰太子的老師,割掉了太子老師的鼻子。從此商鞅的威嚴,在國人面前樹立了起來。
秦孝公死後,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商鞅的保護傘就不存在了。秦國貴族對商鞅早就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聯名上奏惠文王,污衊商鞅謀反,商鞅得知消息,不得不逃離秦國,跑到了魏國邊境的一個小城(原屬魏地,後被秦攻取,劃歸秦地),又累又餓,他就想住店,但是又不敢出示證件,更不敢說出自己的身份,店主就告訴他,商君法制,沒有證件,我讓你住店,我是會受到牽連的,商君聽後,仰天長嘆,後悔不已。魏國魏惠王聽說商鞅跑到了自己的都城邊境,就派人捉拿了他,並遣返商鞅回秦國,商鞅受了車裂之刑,被滅九族。一代英明的偉大改革家就這樣從人生輝煌走向了覆滅,不禁為世人所嘆息!
商鞅變法之後,中原六國再無力量與秦國抗衡,天下一統是歷史的必然,可以說,後來秦始皇能統一中國,真得好好感謝商鞅,商鞅算得上是秦始皇的間接啟蒙老師。他雖是酷吏,但是他的改革卻永載史冊。
參考文獻《史記 商君列傳》《戰國策》《商君書》
TAG:余競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