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技術獎巡禮之一
2018年1月8日上午,從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傳來喜訊: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推薦,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以下簡稱「中檢院」)王佑春研究員團隊和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永唐研究員團隊共同完成的「艾滋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產品的評價關鍵技術建立與推廣應用」項目(以下簡稱「艾滋病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從2002年到2017年,中檢院和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共同完成的艾滋病項目歷經艱辛,終獲成功。該項目建立了艾滋病診斷、預防和治療產品評價的系列關鍵技術,在促進艾滋病防控產品的轉化和質量提高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全面提升了我國艾滋病防控產品的水平和國際地位。
圖為王佑春(中)與團隊成員在實驗室討論工作
凝心聚力
攻堅克難
為了解該項目主要完成人之一王佑春研究員及其團隊背後的故事,1月15日,記者來到了中檢院。
剛剛處理好手頭公務的王佑春十分謙和,他告訴記者,這一項目成果是在中檢院原細胞室艾滋病診斷試劑工作基礎上,數位團隊成員一步一個腳印探索出來的。項目的成功,既有已經退休的李秀華等老同志的努力,也有現在的團隊主力黃維金、許四宏、聶建輝等人的奮鬥。
艾滋病防治研究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該項目設立之初,我國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正面臨嚴峻挑戰: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診斷試劑存在嚴重漏檢(HIV診斷試劑漏檢率為26%~62%),檢測窗口期長、品種單一,不能滿足多種防控需求;國內相關預防疫苗研究剛剛起步,當時國外已經開展了上百次臨床試驗,但是我國的研究正處在臨床前的探索階段;對患者來說,抗病毒治療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HIV新葯,急需研發。
王佑春介紹,為促進HIV診斷、治療和預防產品的研發以及質量的提高,中檢院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兩個團隊的研究人員聯合攻關,對影響HIV試劑質量的關鍵因素進行了系統分析,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HIV診斷試劑綜合評價體系,推動了我國HIV診斷試劑的研發,通過建立全品種HIV診斷試劑國家參考品以及國家標準品的升級換代和質量標準提高,實現了試劑的多樣性以及品種的更新換代,顯著提升了HIV感染的早期檢出能力,保障了血液安全,實現了HIV檢測試劑的國產化。同時,該團隊構建了我國最大規模的HIV假病毒庫。研究人員通過利用該病毒庫HIV假病毒的生物特徵、中和抗體以及耐葯產生的機制等進行了系統研究,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艾滋病疫苗和抗HIV藥物的篩選和評價技術。此外,團隊建立了符合國際規範的靈長類動物模型,對國內外候選製品進行了篩選和評價,推動了我國艾滋病疫苗和抗HIV藥物的研發進程。
然而,艾滋病項目的研發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其中充滿了各種挑戰。「項目研究中,遇到難題是常有的事。」王佑春告訴記者說,「前後嘗試幾次、十幾次才最終攻克難關的情況,幾乎在每一個關鍵的技術環節都會遇到。」
對於建立艾滋病血清樣品庫和假病毒庫的艱難過程,團隊成員黃維金記憶猶新。他介紹:「在樣品庫和假病毒庫建立過程中,王佑春老師奔赴一線,和不同感染途徑的HIV感染者接觸並完成採樣,逐漸彙集了具有中國流行特徵的HIV病毒不同基因型品種和各種變異株,構建出了國內最大的艾滋病假病毒庫,假病毒總量超過400餘株。假病毒庫的構建對系統、全面、準確地評價艾滋病疫苗意義重大。」
圖為中檢院副院長王佑春研究員
歲月崢嶸
不忘初心
除了艾滋病項目,王佑春在病毒學方面建樹頗多:1999年和2009年,王佑春團隊先後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戊型肝炎病毒(HEV)4型和兔HEV兩個新亞型,研發出國際首個HEV抗原診斷試劑、HEV核酸檢測試劑,建立了HEV抗體基因分型方法。
對於艾滋病項目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這一殊榮,王佑春謙虛地表示,和其他做科研的人比起來,這次獲獎是因為足夠幸運。「我平時的愛好很少,就喜歡做科研,尤其是涉及病毒領域,越難的問題自己越想去攻克它。」王佑春說。
黃維金告訴記者,王佑春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研究工作中,他一周工作六天,還經常在節假日加班。團隊成員遞交的總結和報告,他每次都會及時回復,有時候甚至會在凌晨四五點回復郵件。
最令人欽佩的是,為把研究做深、做精,他不顧個人安危,始終堅守在第一線。SARS疫情爆發期間,王佑春主動申請第一批進入三級實驗室,進行採集樣品、分離標本等工作。在他的帶動下,大家打消了顧慮,最終確保了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他為團隊樹立了榜樣。
王佑春說,「科研工作是一個需要耐得住寂寞、長期堅持的工作。在這方面,中檢院老領導李河民老師始終鼓勵我堅持研究、樂於奉獻,李老師的科研思想對我影響深刻。為了合理利用時間,自己會在完成行政工作的同時,把周末、節假日和碎片化的時間用在科研工作中,通過在時間和知識上的不斷積累,將科研工作做好。」
圖為獲獎證書
砥礪奮進
再啟征程
堅守無聲,奉獻無言。經過王佑春研究員團隊和鄭永唐研究員團隊15年鍛造,艾滋病項目為中國艾滋防控鑄起了大國盾牌。
在開展艾滋病項目研究期間,王佑春負責組織了我國第一個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並負責4個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的實驗室檢測評價,有效推動了我國艾滋病疫苗的研發進程。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為國內120多家單位和美國、俄羅斯及印度等6家國外機構開展了抗HIV藥物、殺微生物劑和疫苗的篩選、機制研究和臨床前藥效學評價。
目前,HIV試劑國家參考品在國內廣泛應用。艾滋病項目推動了我國HIV試劑的國產化,引領中國創新HIV藥物的研發,在9個已批准臨床試驗的一類HIV新葯中,5個藥物的臨床前藥效評價受益於本項目。此外,我國自主研發的全部7個獲批臨床試驗的HIV疫苗,均為本項目推動;艾滋病項目促進了相關血篩試劑的更新換代,使HIV檢出時間從感染後6~8周縮短至1周,極大地減少了HIV經血傳播比例,保障了輸血安全。
「我們的研究目的,是為國家監管科學和製品標準的提高提供技術支持,進而幫助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達到甚至超過國際水平,讓中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黃維金說。
回顧整個艾滋病項目,王佑春告訴記者,科研工作越深入,越能發現新的問題,這些問題一環扣一環,相互銜接、不斷延伸。團隊在病毒性肝炎、艾滋病項目中的經驗積累,是助力在新的研究領域有想法、有行動的關鍵要素。
記者了解到,在艾滋病項目已然完成之際,王佑春並沒有選擇休息調整,而是再次投身到新的研究之中。目前,王佑春正帶領團隊進行新發突發病毒性傳染病,如埃博拉、MERS、SARS、H7N9等病毒製品的篩選和評價研究工作,並且已經構建了20餘種病毒的幾百株假病毒,組成了新發突發病毒的假病毒庫。
「通過提早進行研究,在企業研發製劑之前,做好相關技術儲備,比如製備參考品、標準物質,建立檢測方法、評價方法等,突破創新產品轉化的限速瓶頸,促進、加速創新產品的轉化。這一舉措正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所提倡的。早期介入,是監管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監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王佑春說。
文/《中國醫藥報》記者 劉博
圖/崔宏偉 攝
證書圖/中國葯檢
新媒體編輯:郭厚傑
統籌策劃:劉爽
TAG:中國醫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