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為你的「孤獨」自豪啊
01.
英國紅十字會稱,孤獨就如同「隱形流行病」……
它如同夢魘,侵蝕著人類的健康,比疾病更可怕!有研究人員稱,孤獨對健康的危害猶如每天吸15支煙。孤獨寂寞的人,早死的概率比其他人高1/3.孤獨對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破壞性甚至危及性命的影響。
這段話,完全可以用寂寞替代孤獨一詞,而孤獨同寂寞可不對等。
我在網路上看到這樣兩個悖論,倒是很符合貼切現代人的特性,其一是使用社交軟體越頻繁的人越孤獨,在朋友圈互相羨慕別人的生活,而每個人背後都有艱辛,誰的生活都不容易。
其二越是在集體中的人越孤獨,因為他要磨平身上與他人不同的特質,投身到汪洋大海里,這是聚眾孤獨。越是深沉理智的部分,越是要遭受忍耐。我也曾聽人說道:「啊,最討厭的地方就是公共場合了。」
在眾人中我像眾人那樣生活,不是我自己在思想,若干時間之後,我就覺得人們想把我從我自己種驅逐出來,把我的靈魂奪走。
2.
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想失望而已。我之前寫過一篇聽說你還在害怕獨(gu)處(du),放上來是想說說,別不喜歡他,請為他感到自豪。
也是想反駁自己別討厭孤獨襲來的痛苦,請接受他服從他。
獨立之人,焦渴難忍時,寧可跑到曠野里去,以免受眾人公用水瓮的引誘。
這是孤獨的定義了,你一定要從自己源泉里飲水。倘若你有那麼一股泉,那麼確實要自豪,因為你無須到眾人的水瓮當中解渴。
這股泉是自我也是孤獨,因為自我永遠是一座孤島。
友人在她的公眾號里有提到,曾經經常情緒崩潰,無法社交,因為沒辦法接受現實社會中的不友好,難相處,違背想法的一些事和人,常常輾轉各地尋求理想之地,搬家辭職幾度熬不下去。常被揶揄是「活在象牙塔里」「幼稚」「不食人間煙火」,如此,更是有懷疑和自卑。
看她的文章有一年多,逐漸看到在她在黑暗裡努力傳播正能量,學習,研究心理學剖析自我,接受諮詢,一個人的能量是可以從她的文字里窺探的,逐漸看見她活成了令人欣喜的模樣,保護著心裡的象牙塔越來越美好,始終沒有屈服於現實,鼓舞了很多人。
我一度為此苦惱,總是想著「為什麼我和大家不一樣?」覺得自己怪異和孤僻;現在好像也還是學不會融入團體,跟很多人一起去談天說地聊八卦。但是至少,我現在可以覺得自己是特別的,清清楚楚客觀冷靜的理解自己的優缺點和人群中的位置。
既然當下的位置不斷消耗內心,不能使你閃光,無法習慣那便離開它。倘若能夠接受一切結果,那有什麼選擇一定是錯的?
「那個最內在和自在的我,已經被掩埋了,似乎因為必須不斷聆聽別人而已經喑啞了,現在漸漸膽怯地,疑慮重重地蘇醒了——終於他又說話了」
給自己買的花
3.
時代和輿論會同化你。
讀書多年,聽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一生?
這豈不是正常,學習為你我建造了一個巨大的跑馬場,可有人任由他人的馬匹在跑場蹂躪一通卻沒有自己的駿馬。
而擁有自己駿馬的人,勢必要孑立於馬場間享受飛馳的自由。
我不僅僅是要為自己尋求一片溫暖的陽光。我要得更多,我不是一個尋求者。我要為我創造一輪我自己的太陽。
孤獨和自我一定緊密相連,剖析的過程里,你會逐漸地享受獨處多於忍耐痛苦。
4.
1889年,尼採在都靈的一家酒店門口駐足。他的目光被酒店外的一個馬車吸引。不遠的地方,停著一輛小馬車。馬車的車夫遭遇到了一匹倔強的馬。不管車夫怎麼喊叫,馬匹根本沒有要移動的意思。最終,車夫失去了耐心,拿起了鞭子,朝馬匹打去。尼采見到此番情景,擠進人群,衝到馬匹跟前,阻止住馬夫,抱住馬的脖子,痛哭起來。
「我那可憐的受苦受難的老夥計啊。」
他的孤獨沒辦法和時代和解,他說:「在我們身上,孤獨也是一種美德,就像是春節的一種極精微的傾向和追求,它預感到在人與人接觸中——在『社會』中——是怎樣不可避免地發生不潔,不論何時,何地,以何方式,一切人際關係都造成——『平庸』」。
偏執的尼采將社會和個人完全對立起來,可人也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所以他一生都在孤獨里驕傲並且痛苦著。
我不會顯露崇尚之意,因為我本意並不是在稱讚孤獨之人,而是在稱讚能與自我相處友好,能與孤獨感起舞的人,不至於被周圍同化的能力。社交實際同糧食無異,不可否認,需要陪伴需要幸福感的我們,交友戀愛聚餐可能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獨立開這一部分,我們還需要不管一個人做什麼都依舊覺得生活明媚的自信。
而關於如何獲取生活的確幸,我已在獨處這文中有過表達。
「相信自己是最堅固的鐐銬,最嚴酷的鞭打,也是最堅硬的翅膀。」
要在自己的源泉里飲水啊。
-END-
題外話,謝謝你讀完這羅里吧嗦的可能無趣的自討文,後台有問我問題的朋友,實在不好意思,超過48小時沒有登錄查看消息就不能對話了~如果是有關考研的問題我會更新在經驗貼里~恩,實在對不起。
TAG:進擊的Sere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