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沒有這對良臣賢主,歷史恐怕要改寫!

如果沒有這對良臣賢主,歷史恐怕要改寫!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朝代順序歌大家耳熟能詳,短短的50個字,講述了中華兩千年歷史。

學歷史知道,秦國滅六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秦國的歷史典故多的小學生能背出N多段。秦國歷史上的名人秦惠文王、商鞅、嬴政、呂不韋、公子扶蘇,甚至羋八子無不聞名歷史幾千年!有眾多的影視劇向我們描繪了秦國的崛起。

2016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孫皓暉的《大秦帝國》,描述了在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秦國面臨亡國之禍,在列強環伺之下,從秦孝公開始,篳路藍縷,變法圖強,經過幾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終掃六合而一統天下的艱辛悲壯歷程。

國家走向復興之際,總有良臣明主,天時地利人和即為時運。今天我們來聊聊秦國商鞅和秦伯贏渠梁的那些事兒。

先來說說秦伯贏渠梁。

我們現在隨處可見的招聘廣告,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是由一個二十一歲的青年渠梁發明的。他發的招聘廣告就是聞名歷史的《求賢令》:

「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潛力,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丑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要說贏渠梁可能不熟悉,但說到《求賢令》,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孝公了!看官這次就明白了!

秦孝公對本國歷史與現實的評價很客觀,沒有抹殺祖先的功績,也沒有掩蓋前人的過失,發揚秦國先輩的優良傳統,也如實改正其不足。

再來說說商鞅。商鞅,衛國人,也叫衛鞅,生於約公元前395年,卒於公元前338年。是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出身也不算差,是衛國國君的後代,姬姓公孫氏,也稱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

商鞅入秦後,由秦孝公寵臣景監舉薦,第一次面試,秦孝公困得不行,一直到第三次面試,秦孝公說,這個人還行,可以聊聊天,這一聊不要緊,聊出了整個大秦盛世!

商鞅有才,秦孝公慧眼,兩拍即和,共商大事,也就有了後來的商鞅變法!

商鞅主持了秦國的法制建設、經濟政治改革。剛推行新法時,上千秦國人民到國度櫟陽上訪,說新法不便,秦孝公沒露面;太子犯法,太子傅公子虔和公孫賈被追究連帶責任,秦孝公也沒露面;商鞅有次處罰罪犯,殺了七百人,血染渭水,秦孝公還是沒露面;變法十年後,秦國人民感受到了新法的好,當初說新法不便的紛紛前來表揚,結果商鞅說「此皆亂化之民也」,把他們強行遷徙到了邊城,秦孝公依然沒露面。

商鞅完全把持朝政,秦孝公簡直像被歷史淹沒了,秦孝公用委託式管理的方法立了法強了國還未得罪人。最後商鞅為了變法能夠順利實施,秦國能夠發展壯大,自己的抱負能夠名垂千古,被車裂而死,悲壯至極。

暫且不議新政帶來的慘烈的陣痛,也不議權臣末路,商鞅遇到秦伯渠梁,秦國確實震三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識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何手握30萬「虎狼之師」的扶蘇會自殺?

TAG: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