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所謂藝術,也許就是用心看世界

所謂藝術,也許就是用心看世界

你想了解版畫藝術嗎?

我拿這個問題,問了很多學生。

只要不是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生,得到的答案,大多都是模稜兩可的。

那你想知道【帶著妹紙看畫展】的正確打開方式嗎?

一群如狼似虎的男生個個眼冒金星………

其實,在這次接待日本版畫藝術家堤明香老師之前,我對版畫藝術幾乎也是一無所知。

但好在我的高中語文老師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看到下面這些圖片,相信很多人就和我一樣,

不僅不會陌生,甚至倍感親切,

彷彿時間一下子被拉回了挑燈夜讀的苦逼歲月。

是的。

我對版畫唯一的一點印象,就是來自於高中語文課。

老師曾提到過,魯迅先生喜愛收集日本的浮世繪畫作,和日本的版畫藝術有過不少交集,尤其推崇日本的浮世繪師葛飾北齋和安藤廣重兩位先生。

(葛飾北齋像)

(安藤廣重像)

儘管我對版畫知之甚少,但也曾有幸,在奈良美術館欣賞過一次日本浮世繪展。因此,對浮世繪的平面構圖和色彩組合還是有一些感性認識的。

這次,為了更好地完成翻譯工作,我也事先查閱了一些資料,得知日本被稱為「版畫王國」,在世界版壇上有著重要地位。

日本不但有兩個半世紀優秀的浮世繪版畫傳統,對歐洲現代藝術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有著先進的現代版畫技術,使日本版畫在戰後國際版畫大發展的趨勢中,佔有一個突出的位置,贏得了新的國際榮譽。【趙經寰. 日本版畫技術的發展現狀. 世界美術,1984,(2):24-27.】

葛飾北齋 《紅富士vs白富士》

葛飾北齋72歲作品 《神奈川衝浪里》

同時,也了解到魯迅先生晚年在上海倡導的木刻運動,包含著極其豐富的「美術日本」的元素,1931年8月他組織的「木刻講習會」,是請到了內山完造的弟弟——內山嘉吉先生為中國的青年木刻家講授木刻技法,並親自擔任翻譯。【董炳月. 浮世繪之於魯迅. 魯迅研究月刊,2016,(6):84-91.】

(魯迅與內山完造合影)

另外,關於本次要接待陪同的日本版畫家堤明香老師,我也想預先做一些功課,卻發現網路上關於堤老師的文字介紹較少,而她的版畫作品倒是能看到一些。

可能這就是藝術家吧,用作品說話。

擅長京都方言——土生土長的京都姑娘

那天早上,在酒店大堂初見堤明香老師,給我的第一印象,她長得並不像日本人。

後來聊天中,她自己也說,朋友常常開玩笑說,如果只看外表的話,根本不覺得她像個日本人。

之後在講座中,堤老師還分享了一個故事。

有一回,她在一個版畫展上和一位來自京都的老先生聊天,老先生愣是沒看出來她是日本人,連連誇她日語好,她只能禮貌地笑笑,謙虛地表示其實自己是日本人。老先生的吃驚還沒結束,繼續說哇,那你怎麼連京都方言都說得跟開了掛似的!她只能微微一笑,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長的京都姑娘……

當然,京都姑娘也有國際夢。

「堤明香」這個名字的日語發音,可以用英語的「Asuka Tsutsumi」來表記,堤老師在和歐美朋友初次相識、交換名片時,都會有意識地強調「Asuka Tsutsumi」,據說,這也是為了能夠讓歐美國家的朋友更快、更方便地記住自己的名字。

她笑著說成為國際化的藝術家是她的目標。

祝她早日達成這一理想!當然,這個夢想可能也已經實現了。

改造工作室——親力親為

在講座中,堤明香老師還帶著大家「參觀」了她位於京都的工作室,從庭院到玄關,從工作台到儲物間,一一做了介紹。

其中最大的亮點,莫過於整個工作室的設計、裝修,都由她自己操刀,

幾張裝修前後對比的照片,是這位藝術家超強的動手能力的最好證明。

(裝修前)

(裝修後)

由於京都地處日本列島中心的關西地區,為盆地地形,比較潮濕,因此,還需要為房間塗上一層特殊的防潮的塗料,這些工作,也都由堤老師親自完成。

無用之用——藝術家的視角

其實,堤明香老師不僅看上去不像個傳統印象中的日本人,甚至僅憑外表的話,還能難看出她是一名藝術家。

一般我們眼中的藝術家,應該是這樣的~

或是這樣的~

就算是亞洲人,也應該是這樣的~

共同點,貌似都得蓄點兒鬍子~

即便是女性,

頭髮也得有點特色或顏色,方能彰顯個性~

但是,堤明香老師,詮釋了有一些藝術家,無需靠外在的東西來證明自己的身份,而恰恰是從一些細節中,就能透露出別樣的氣質和和靈感。

在講座中,堤明香老師還分享了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次,當她準備出門時,發現有人在她家門口放了一件「禮物」,顯然,這可能是誰家不需要的東西。

按照一般人的邏輯,你家不需要的東西,那就等同於垃圾啊,結果送到我家來……那多半是要火冒三丈接著罵娘了。

但藝術家到底是藝術家,堤老師轉念一下,在對方看來是不需要的東西,沒準兒對我來說,是很有價值的東西啊,作為禮物贈與我,那我豈不是應該美滋滋偷著樂嘛!

而且這人吶,一旦心態好了,各種腦洞隨之大開,藝術家的靈感迸發閃光!

堤老師決定發起一次特殊的活動,把對自己來說用不上的東西裝進一個個小紙袋兒里,裝飾在牆上,讓參觀者自由選取。沒準兒,別人就能從中淘到自己的寶貝。

您看,這可能就是藝術家和咱普通人的差別。

咱們收到「垃圾」,就算不破口大罵,也得鬱悶上老半天,而人藝術家,四兩撥千斤,把一件平常事兒秒變成了超贊的行為藝術!

而用堤老師的話說,

所謂藝術,也許就是用心看世界。

外行看版畫——層的藝術

當然,畢竟堤明香老師最重要的身份,還是版畫藝術家。儘管我是一個外行中的外行,但也能感受到堤明香老師通過作品傳遞出的美。

面對堤老師的版畫作品,普通觀者的第一反應常常是——這究竟是照片?

還是手繪畫?

還是版畫?

對於這個問題,堤明香老師自己倒並在意答案。

她認為,比起作品的創作形式,她更關注自己的作品,能夠給觀者傳遞一些什麼,觀者從作品中能夠感受到一些什麼。

當然,作為「版畫」,卻能夠帶給別人「照片」或是「手繪畫」的印象,也說明堤老師的作品有著獨特的表現形式和魅力,因此,堤老師也常被人問起她的作品是如何誕生的。

而對於外行的我,堤明香老師告訴我,關於版畫,如果說只能用一個關鍵詞來濃縮,那就是「layer」,用我膚淺的理解加百度的翻譯,就是「層的藝術」。

在講座中,面對同樣是「小白」的聽眾,堤老師也不止一次地提到layer一詞,很多看似不易理解的問題,用「層」的概念去思考,或許就能進一步地揣摩出版畫的奧妙。

而我也聯想到在之前做功課時,關於浮世繪也有這樣的描述:

浮世繪是於16世紀末到19世紀末,在日本風行的版畫,所謂的「浮世」即可理解為版畫主題,即浮世眾生,又可理解為版畫吸取了西方透視畫法,從而呈現出空間感,畫中的景象如同浮現了出來。

這兩種解釋在一定程度上都表達了浮世繪的特點:出現在日常生活中,豐富多樣的場景,以及透視法的影響。或許這種看似平面、實則立體的、有層次的藝術表現形式,正是版畫的魅力所在。

當然,真正的版畫製作,遠不是幾句話就能概括的。

上圖就是堤老師羅列的版畫製作的10道工序。

正好在講座的前一天,有學生參加了一次堤老師的版畫體驗課程,她笑著說,只有體驗過的人,才能真正了解版畫製作的艱辛與樂趣。

正所謂「痛並快樂著」。

和堤明香老師,從見面到第二天送她到機場,接觸的時間甚至都不到24小時,但這位比我年長4歲的藝術家,更像是一位沒事兒常樂呵的大姐,用平實的語言敘述的看似簡單、卻又耐人玩味的版畫藝術。

我問她,是不是第一次來上海,她說她高中時曾經來過一次,那時上海的地鐵網路還遠不如現在這麼發達。

而今年開春,她準備帶著家人再來一次。

這一回的上海國際版畫展從2017年的11月將一直持續到2018年的4月中旬。屆時,她的作品還在中華藝術宮展出。

感興趣的小夥伴不妨去近距離感受一下這位青年藝術家眼中的生活和美。

如果身邊有妹紙,你就可以不經意地說起幾則藝術家的小故事,

別人問你怎麼知道的,你就告訴她,所謂藝術,就是用心看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怡夏的花屋 的精彩文章:

有了這隻蛙,忘了我的他——李沢言は誰か?

TAG:小怡夏的花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