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系李誕和幾個男人不得不說的事兒

佛系李誕和幾個男人不得不說的事兒

就是這倆人

這無疑又是個標題黨。

為了避免更深的厭棄,直接劇透本文有關的幾個男人名單吧:馬東、蔡瀾、許知遠、陳嘉映、賈樟柯、李安等。對,不喜歡以上人物的可以洗洗睡了。

選擇這些《十三邀》里出現的人物並非這些人天賦異稟,也不是說我是這個節目的鐵粉,只不過湊巧我大概看了這些訪談,隨手拿來對比而已。本文的主要人物大概還是李誕。

當然也不定,寫著看吧。

我這麼一羅列,發現確實看了不少期的《十三邀》,但我實在對油膩中年許大師喜歡不起來。這麼說的主要意圖是和對李誕的態度作對比。沒錯,我太喜歡這個小夥子了,雖然他一樣並沒有顏值,再過幾年也可能會變成油膩中年討人厭。但他年輕啊,年輕帶來的創造力確實是太迷人。這麼說好像我對中年有意見,也不是,你看馬東,假飾天真,活得還很有勁。

這麼說也並不是全部主觀判斷,看過許知遠和李誕的對話的人都能強烈感受到李誕的機敏甚至圓滑,相較之下,許大師的笨拙就顯得觸目驚心。他說他追求笨拙,這實在也是自我掩飾,追求深刻追求思維的精確,並不一定非要失掉機警變得笨拙。或者他是有不屑,在和賈樟柯那種熟悉的機鋒里輾轉騰挪在這裡全然消失不見了。

這個對話更大的部分實在是典型的尬聊:一個說:你說說吧。另一個答:我沒啥說的,什麼都無所謂。這個說:哦。

一個起初還抱著點好奇心:為啥這幫年輕人變成了這麼個樣子?為啥就佛系了呢?到底是什麼觸發了它?等到看對方一臉無所謂的弔兒郎當的樣,忽然就失去了耐心和對話慾望,於是我們就看到一個化了妝的男人和一個沒有化妝的男人在一個房間里喝酒。這畫面要多無聊就有多無聊。

我感興趣的當然並非這個,除了兩個人完全不同的個性產生的交鋒之外,更多吸引我的是李誕的多處的自相矛盾。他一邊說著無所謂,又在多個地方露出真態度,在嬉笑中藏著嘲諷。他對現狀表現的很滿足,卻又在多個瞬間呈現出成名後的落寞神情。他做出一副看破紅塵的樣子,其實內心裡卻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他滿足於現在名和利,其實內心不乏鄙夷。一個寫詩的文藝青年的靈魂,無論經過多少「麻醉」,總還是明白自己的小小背叛。

這個時候我不禁就想到馬東和蔡瀾。這兩位明顯在此事上的修為更為高深:一個用理論包裹自己,一個縱情酒色,任許知遠再怎麼深挖,也不見端倪。

馬東實在也是個機敏的人,也有他自己的誠實:他總結自己雖然獻身娛樂,但內心的底子卻是悲涼。許知遠呢?雖然整日里憂國憂民苦大仇深,對世界卻是滿是好奇。李誕和許知遠的對話也有類似的表達,只是留下一個問題:內心虛無的人投身娛樂並能取得成績,內在的邏輯是什麼?

我膚淺的回答是:不過是本人的才華剛好迎合了社會大眾的某個心理潮流罷了。

李誕是有才華的,這個毋庸置疑。但這個才華如果用在堅守理想上,恐怕會死得很難看。所以無論他現在如何看待自己世俗的成功,都無法改變可能成立的事實:也許他就適合干大眾娛樂。

但這又有什麼用呢?就像我們失戀時理智地知道自己應該放手,事實上可能還是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就李誕這個狀態,他的以後出現任何的異常走向都是正常的。更加得意的以吐槽為生,或者退出娛樂圈,或者回歸寫作,都是他的命。他年輕啊,年少成名實在羨煞旁人。那又如何?你不服,去持續寫個幾百個段子試試?

單說個人的心理狀態,我可能更羨慕的是李安。他可能算是個忠於自己內心的人吧?他將內心的思考、感觸和痛苦的撕扯都付諸於電影,沉迷,沉淪,但不分裂。有痛苦,但還算能承受。陳嘉映這種講究思維精準的哲學家,高山仰止,高不可攀,不說也罷。

或許看《十三邀》的最大趣味就在這裡:你能夠看到一幫不同的靈魂在掙扎,在奮爭。有人相信未來,有人沉溺苦海,有人大徹大悟,有人自相矛盾。懷著點慈悲心,登上桌子顯得高點,給眾生一個阿彌陀佛吧。

最後,留個招罵的問題:糾結的,痛苦的,掙扎的多是男人,你看同樣是《十三邀》里的女人:俞飛鴻、張艾嘉,活得多通透,多洒脫啊!這是為什麼?

朗讀寧波

夢回紅樓

外語社

線下讀書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創連萌 的精彩文章:

TAG:文創連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