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歷史真是會有收穫的
最近一直在刷《明朝那些事兒》,算起來現在是第三次閱讀了,但收穫卻並沒有減少。
之前忘掉的又重新想起,記得的再次加強了記憶。今天要說的是關於人性的一個小話題。
/
從古至今,這個本性好像就從來沒有變過。說直白一點叫「炫耀」,說文明一點叫「追名逐利」。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實在是古今通用真理。
言官是明朝一大毒瘤,從朱元璋開始就深受其害。作為最強大的君主,明朝歷代皇帝為什麼不能杜絕這一危害?
因為皇帝要豎立「納諫」的美名,所以即使言官說得多麼噁心,也不能一棒將他打死。
那為什麼小小的言官能豁出生命大罵特罵?就是為了千古留名。
反正說話不要命,隨便說。皇帝不能殺我,殺了我就是不「納諫」,我反而會得到同僚的敬佩,更厲害的還能千古留名。
所以,看這個人不爽,上書彈劾。看皇帝不爽,上書罵他。
上到皇帝私生活,下到百姓小日常,言官管天管地管人管牲畜,卻苦了一心為百姓的好官。
言官這麼肆無忌憚,究竟是為了什麼?其實很簡單,無非一名一利而已。
/
明朝第二大毒瘤是什麼?——宦官。
舉兩個最直接的例子。
一個王振,就是「土木堡之戰」的罪魁禍首。
靠討好皇帝起家的小太監,我們可以不鄙視他,畢竟我們生活中不得不討好一些人。
討好媳婦可以吃一頓美美的飯,討好領導可以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討好同事可以有一個溫馨的工作空間……
王振靠討好皇帝,沒有文化能獲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殊榮,說起來並不算可恥。但可恥的是,一個人的無恥,要有一個度。
王振就是一個沒有度的人。在獲得可以得到的殊榮後,他轉向了另一個夢想一輩子都想要的榮譽:征戰四方。
一個沒有文化的大太監,沒有任何軍事理論的大太監,沒受過任何軍事教育的大太監,以為打仗就是以人多打人少的太監,就這樣把二十萬精銳部隊送到蒙古的鐵蹄下,直接導致明英宗被捕,成為明朝的一大恥辱。
死太監王振最後在亂軍中被殺死,也算解救了天下百姓。
王振就是一個追求無度的人。在獲得無數財富之後,追求更大的名和利,說白了就是為了炫耀,炫耀自己的權勢,炫耀自己掌控的軍隊……當炫耀的度超過了掌握之後,命運就從此改變。
/
第二個太監是魏忠賢,這位的大名相信多數人都聽說過。
魏忠賢是明朝歷史上最大的太監,沒有之一。
他的權力大到什麼程度?上到皇親國戚,下到芝麻小官,都是他的黨羽。
他一手創建了明朝最大的閹黨,一手覆滅了當時勢力最大的東林黨。
在木匠皇帝的幫助下,他獲得了一個普通人想要的一切,然後……他也開始要追求名垂千古了,怎麼才能名垂千古呢?
當聖人。
於是,他開始大肆修建祠堂,蓋在孔子旁邊,有的甚至把孔子廟拆了蓋在上面。
這就太無恥了。
作不一個臭名昭著的太監,在生前好好享受享受好日子就行了,還想向後人炫耀自己的「功績」,實在是不知臉為何物。
/
說完歷史,再來說說現實。
比如說我自己,小時候就愛炫耀。
那時很窮,其實也沒什麼可炫耀的,所以就抓住一切可炫耀的東西。
比如作為得了滿分,就放學回家跟爸媽說。比如考試得了第一名,就打電話回家無意中透露出來。
印象中最深的是這麼個小事:高中時手機MP3開始流行,那時我也買不起啊。
所以有一次周末回家請求爸媽把手機給我帶到學校玩幾天,那是一個沒有牌子的手機,我帶到學校後就陷入糾結之中:一是這手機沒有遊戲沒法公然地拿出來玩,這就達不到「炫耀」的效果,二是比起其它人的好樣好用的手機,我這「破」手機實在沒有什麼可值得炫耀的,於是下個周末回家後又還給了爸媽,以後也沒再帶過。
按理說長大了應該會成熟了,也就不會再追究這些小名小利了,可我還是太高估了自己。
比如在北京工作了,會在家裡的親戚面前炫耀一下,顯得自己多麼「厲害」;
找到漂亮女朋友會在朋友圈炫耀一下;
遊戲得高分了會在朋友間炫耀一下;
去了哪個名勝古迹也要在朋友圈炫耀一下……
這些日常的小事,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一件件真實的「追名逐利」,雖然追的是小名,逐的也是小利,但就是這麼讓人慾罷不能。
而我這次反省了,以後就能不再強迫自己追名逐利了嗎?不得不說一句Na?ve,也許想炫耀的時候還是會賤賤地炫耀一下,但只要是對自己無害對親人無害,又有何妨呢?
TAG:孫大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