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018年彭博全球創新榜出爐:美國首次跌出前十,中國上升兩位

2018年彭博全球創新榜出爐:美國首次跌出前十,中國上升兩位

本文系商業周刊App付費文章,禁止轉載。

韓國、瑞典和新加坡位居前三;中國、中國香港分列第19位、第37位

「將失敗看作是創新過程的一部分」

在最新發布的2018年彭博全球創新指數排行榜中,韓國繼續蟬聯榜首,美國的排名有所滑落。自2012年全球創新指數推出以來,美國首次跌出前十。韓國和瑞典繼續保持了前兩名的位置。彭博創新指數的排名參考了諸如研發支出和高科技上市公司集中度等七個分項指標。

美國跌出前十

美國的總體排名從第九位降至第11位,主要原因是第三級教育(或中等以上教育)效率排名下降了八位,該指標考察了包括新增的科學和工程專業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的佔比。美國的製造業附加值指標也有所下降。生產率指標雖有上升,但未能彌補其他指標下降的影響。

蘋果公司旗下的一家鐳射工廠

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的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novation Foundation)主席羅伯特·D阿特金森(Robert D Atkinson)表示:「我沒有看到顯示這種趨勢不會持續下去的證據,不少國家對創新採取了體現智慧的資金充裕的政策,包括對研發項目提供稅收激勵,政府增加對研究項目和技術商業化項目的資助等。」

新加坡憑藉在第三級教育效率指標排名第一的成績,超越德國、瑞士和芬蘭等歐洲經濟體,躍居全球創新指數排行榜第三的位置。

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教授兼副教務長楊傑聖(Yeo Kiat Seng)說:「新加坡一直非常注重全民教育,特別是STEM學科(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教育。而且新加坡還一直堅持為研發和創新提供資助。」楊傑聖本人擁有38項專利。

新加坡城市的一景

供應商生態系統

韓國連續第五年蟬聯全球創新指數榜冠軍。從2000年至2009年,韓國市值最大的公司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獲得的美國專利數量僅次於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三星電子的半導體、智能手機和數字媒體設備在韓國的供應商和合作夥伴中間催生了一個類似日本圍繞索尼公司(Sony Corp .)和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 Corp .)形成的生態系統。

中國在全球創新榜上的排名上升了兩位,至第19位,因新增的科技和工程專業畢業生在勞動力人口中佔比較高,而且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創新企業擁有的專利數量不斷增加。

2000年—2015年中國國家創新指數排名情況

里昂證券(CLSA)泰國業務負責人普林·巴尼巴滴(Prinn Panitchpakdi)指出:「美國、韓國和中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們將失敗看作是創新過程的一部分。那些在文化上比較注重規避風險,研發費用被視為純支出而非投資的國家,創新方面就比較落後。泰國人就有這樣的心態。」泰國在創新指數榜上的排名比去年下降一位,至第45位。

2018年彭博創新指數排行榜

榜單從左至右顯示的內容分別是:2018排名、2017排名、名次變動情況、國家地區名稱、總分、研發密度、製造業附加值、生產率、高技術密度、第三級教育效率、研究者集中度、專利活動。

2018年彭博創新指數排行榜

一線國家

在創新指數榜上位居前十的三個亞洲國家中,日本排名上升了一位,至第六。法國的排名從第11位升至第九,與其他五個歐洲經濟體同處「第一梯隊」。以色列的排名也位於前十,是這一組中唯一一個「研發密度」排名先於韓國的國家。

南非和伊朗重新進入創新指數榜單前50,它們上一次進入前50是2014年。土耳其是名次提升最快的國家之一,由於第三級教育效率、生產率和其他兩個分項得分的改善,土耳其的排名提高了四位,躍居第33。

名次下降最多的是紐西蘭和烏克蘭,各下降了四位。生產率指標影響了紐西蘭的名次,拖累烏克蘭的則是第三級教育效率排名。與2017年相比,2018年創新指數的名次變動沒有那麼劇烈。去年,俄羅斯的排名因受到與烏克蘭有關的制裁和能源價格暴跌影響,下降了14位。在今年的創新指數中,俄羅斯的排名上升了一位,至第25位。

2018年的創新指數榜單來自200多個經濟體的排名結果。每個經濟體的得分區間是0分至100分,總分來自具有相同權重的七個分項。最先去除了沒有報告至少六項數據的國家,將名單中的國家數縮減到80個。在這些國家當中,彭博社公布了總分前50名及各個分項的排名情況。

撰文:Michelle Jamrisko、Wei Lu

編輯:方李敏、梁桐

翻譯:王忠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換道先跑,中國欲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打造世界級車企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