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甲山鎮王大嫂怎樣做豆腐

看甲山鎮王大嫂怎樣做豆腐

GIF

豆腐,最富人間尋常味,

白嫩如玉,可直接蘸韭花吃,

或者蘸辣椒調料、蒜泥汁等。

煎炒烹炸燉,隨便料理,

不管怎麼做都十分香,

中國人的餐桌上,

永遠少不了一道豆腐做的菜肴。

甲山鎮王大嫂做豆腐

樂未央

臘月磨豆腐,是北方的一種年俗。現在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在哪,想吃豆腐,都能買到,但總感覺外面買的豆腐不如以前家裡做的好吃。

天南地北,各地做出的豆腐各不一樣,各地做豆腐的傳統手藝也是千差萬別。我老家在承德縣甲山鎮二道河,小村莊依山傍水,村前流淌的是從不幹涸的老牛河。

記得,小的時候,每次做豆腐,全家都要跟著忙碌,前一天晚上就把黃豆泡好,最初還用石磨,後來都是去加工廠磨豆腐,燒豆腐汁子時,小孩子在灶膛前添火,做豆腐的過程中,每一道工序都有美味出來,除了豆腐,還有豆漿、豆腐腦、豆皮、豆腐嘎渣,這些可是買不到的。

上周末回家,我母親常年在三奇石材(公司在甲山鎮趙家莊村的原3540工廠)做飯,廠子來一撥北京的客人,想吃熱漿豆腐。我姥姥家原本也是趙家莊村的,我母親找村裡熟人幫忙做一包豆腐,幫忙做豆腐的是趙家莊村王憲軍家的嫂子。十多年沒看見做豆腐了,忽然來了興緻,很想去看看,有幸目睹了做豆腐的全過程。

以前,農村一年四季都要做豆腐,黃豆都是自家地里種的。如今都是集市上買的,我去的時候,王大嫂提前把黃豆用水泡發好了,正在磨豆子,磨黃豆的小電磨就在廚房,現在農村都是個人家買一台,幾百塊,也不貴。

大紅盆里黃豆混合著水,一勺一勺往裡舀,磨出的豆腐沫,分成5桶,豆腐包、豆腐口袋也提前用水泡好了。磨好後,大鍋里的水也燒開了,灶火里的棒柴火都是王大哥山上砍的。王大嫂用水舀子舀出開水,沏豆腐汁子,一邊倒水,一邊用勺子攪拌。

沏完豆腐汁子,就要過豆漿,把豆腐撐子橫放到鍋沿兒上,我要幫忙倒豆腐汁子,王大嫂不用,她一個人把桶放到鍋台上,豆腐口袋撐開口,桶一傾斜,豆腐汁子就倒進去了。

在豆腐撐子上,先來回晃,濾出的豆漿嘩啦嘩啦的流出,不怎麼流時,再用手按壓,很燙手,按一會,就要用冷水浸一下手。

GIF

壓不出豆漿後,把豆腐口袋裡的豆腐渣倒出來,再過濾下一桶。半個多小時,5桶就都過完了,光過濾剩下的豆腐渣就半大盆。撤下豆腐撐子,灶膛重新點火,用小火煮,豆漿快煮開的時候,喜歡喝豆漿,可以盛一碗喝,放點白糖兒。

開鍋後,掀開鍋蓋,撇去浮沫,晾兩張豆皮,以前習慣給孩子蘸醬油吃,或者晾乾留著來人拌冷盤。和王大嫂聊天,她告訴我,嫁到這裡時,就很少有人用石磨磨豆腐了,她家的老房子是89年蓋的,快20年了,那時就都去加工廠,用電磨加工。

王大嫂晾了一個給我吃,好多年沒有吃過農村做豆腐晾出的豆皮了,豆皮上還沾著豆漿,豆味很濃。

柴火灶里劈啪作響,鍋里翻滾著豆漿,豆漿騰起的熱氣圍繞在王大嫂身上,還有窗外冬日的陽光和小村莊的景色,恍惚之間,一下子回到了20多年前。

最關鍵的時刻來了,點滷水。俗話說「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北方一般用的是鹽水滷水,裡面主要含氯化鎂,能讓豆漿里的蛋白質凝聚在一起。

點滷水很關鍵,點少了,豆腐嫩,點多了,豆腐老,吃著苦。一勺一勺的滷水,逆時針輕輕攪拌,混入豆漿中,進行著沉澱反應。王大嫂根據經驗,滷水倒入差不多時,蓋上鍋蓋,燜幾分鐘即可。

再次掀開鍋蓋,乳白色的豆漿變成了淡黃色的清湯和豆腐腦,王大嫂常年做豆腐,這些過程自然輕車熟路,毫無問題,用舀子把豆腐腦舀出來,裝入塑料桶里,最後一步就是壓豆腐。

GIF

鍋上重新放上豆腐撐子,豆腐淺子放豆腐撐子上面,淺子里鋪好豆腐包,把豆腐腦一瓢一瓢倒入,接著,豆腐包包裹好放上鍋蓋,壓上半桶水,過十幾分鐘,就壓好了,剛壓出熱漿豆腐,趁熱吃,是最好吃的。

熱漿豆腐沾蒜泥汁、韭花或者辣椒是最講究的,小時候每當做完豆腐時,把本家要好的兄弟找來一起吃一頓,那個年代物資匱乏,平時買不起肉,吃頓豆腐就像吃肉一樣,也給左鄰右舍送兩塊。

不知道何時,王大嫂早已和好了一碗辣椒蘸料,是在灶膛燒的辣椒,辣味嗆人但很香,碾碎後再切點蔥花,用食鹽水攪拌後即可。自家做的豆腐看著不如買的嫩滑細膩,但吃起來更有感覺,豆子味道香濃,入口即化,在口腔里餘味迴轉。

鍋底的豆腐嘎渣就是豆漿高溫中在鍋底結成的一層嘎渣,也是一道美味,比起豆腐更有嚼勁,越是鍋底的部分越是發黑,甚至略帶苦味,過去人們就喜歡這種味道,蘸著辣椒調料,十分享受。

過去做一次豆腐,連豬圈裡的豬都能沾光,美美地享受幾頓豆腐渣,嫂子家院外的豬圈沒有豬,裡面養了一條小黑狗和幾隻雞,豆渣都送給養豬的人家。

這次目睹了做豆腐的過程,也嘗到了小時候的味道,農家做的豆腐沒有因時間的推移而變了味道。不過說實話,現在農村平時做豆腐也很少,因為太麻煩,每個村莊都有走街串巷賣豆腐的,人都習慣買現成的豆腐,兩塊五一斤,也不貴。

相傳,漢代淮南王劉安煉丹時發明了豆腐,豆腐伴隨國人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真正傳承了千年的美食,從國內流傳到國外,正在風靡世界。

豆腐是每家餐桌上都少不了的,有諸多做法,如凍豆腐、炸豆腐丸子、豆腐泡子、白菜燉豆腐、麻婆豆腐、韭花炒豆腐、芥菜纓燉豆腐……不一而足,但每一種做法所奉獻出來的豆腐菜肴,味道都不一樣。

承德人吃不厭豆腐,什麼時候吃都很能解饞。

小時候,感覺做豆腐就像變戲法,

一粒粒黃豆最終變成了嫩白的豆腐,

10斤黃豆做出20多斤豆腐,

還有10多斤豆腐渣……

這個計算中不能忽略水份。

黃豆是山坡地里種的,

水是門前洋井壓的,

滷水是天然的滷水,

自家做的豆腐

因為這方水土而獨具地方風味。

只要山水不變,

家鄉豆腐的味道就不會變。

編輯:樂未央

註:我們尊重作者原創,以上圖文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家熱河 的精彩文章:

尹忠老先生談承德的臘八粥習俗

TAG:老家熱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