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吮乳無力是什麼?引起的原因是什麼?
新生兒吮乳無力的定義:
剛出生的寶寶喝奶量有明顯下降的狀況,好像感覺不到餓一樣,吮吸乳汁的時間少,而且感覺寶寶吮吸沒有力氣,吃奶的時候還容易有嗆奶的現象,這類情況就屬於吮乳無力。
引起新生兒的原因: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因素為小兒多為先天稟賦不足,氣血未充,元陽不振,其次是生後調養不當,感受寒邪,故本病在北方寒冷季節發病率高。西醫學則認為本病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可由受寒、早產、感染窒息等多種原因引起。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體溫易隨著環境溫度波動: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少,皮膚薄,血管分布較多,易於散熱;新生兒皮下脂肪中飽和脂肪酸成分相對多,熔點高,體溫低時易凝固,新生兒產熱主要靠棕色脂肪,並需要氧的參與,當缺氧、寒冷,酸中毒等因素存在時,產熱過程極易受抑制,早產兒此種脂肪儲存不足。
新生兒吮乳無力的判斷:
1、初生兒出生時形體瘦小,肌肉瘠薄,面色無華,精神萎軟,氣弱聲低,吮乳無力,筋弛肢軟。一般體重低於2500g,身長少於45cm。
2、有早產、多胎、孕婦體弱、疾病、胎養不周等造成先天不足的各種病因,及胎盤、臍帶異常等。
3、母產前及臨產時有感染、胎膜早破、產程延長、羊水污染、臍部感染及皮膚黏膜破損或感染等病史。
4、一般表現為不吃、不哭、少動、精神萎靡,並可伴有嘔吐,或見易驚惕,體溫不升或發熱,皮膚蒼白,可有進行性加重的黃疽,肝脾腫大。重者皮膚有出血點,少數可有抽搐、硬腫症等。體檢應注意臍部、皮膚、甲溝及黏膜傷口等處有無感染病灶。
5、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少於4x109/L或超過25x109/L有助於診斷。如白細胞正常但血培養有致病菌生長,即可確診。局部病灶的細菌培養及塗片可作診斷的參考。
注意與以下癥狀鑒別:
1、新生兒吃的少:寶寶吃奶、哭鬧以及活動是他們天生就有的需求。當這些需求次數減少時,可能就是新生兒生病的一些預兆。
2、新生兒反應低下:這是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包括出現一定程度的意識受阻,寶寶肌肉張力下降,四肢減少運動,寶寶哭聲會比較微弱且吮吸出現無力的現象。剛出生的寶寶不但在中樞神經系統出現疾病時反應能力下降,還會在寶寶出現感染休克脫水等重大感染病症時,都會表現出反應能力下降的現象。
新生兒吮乳無力的治療:
1、餵奶後豎著抱寶寶,輕拍其背,直到打嗝,再緩緩放下。
2、餵奶後發現寶寶尿了,拉了,也不要換尿布,待寶寶熟睡後再輕輕更換。
3、如寶寶吃奶急,要適當控制一下。如奶水比較沖,媽媽要用手指輕輕夾住乳暈後部,保證奶水緩緩流出。
4、要讓寶寶含住乳暈,以免吸入過多空氣,更要避免寶寶吸空乳頭。
5、使用奶瓶時,要讓奶汁充滿奶嘴,以免寶寶吸入空氣。
預防
1.准媽媽在懷孕期間,要做好產前的各項檢查,觀察胎寶貝的生長發育的狀況。
2.准媽媽也要積極治療孕期的嚴重妊娠反應,預防出現妊娠中毒的癥狀,也要積極治療自身的貧血,注意休息和運動相結合,防止出現感染的現象。
3.媽媽要注意,胎兒期時,如果發現胎寶貝不生長,可以通過母體服用藥物補腎培元,來促進胎寶貝在子宮內的生長發育。
4.孕婦要定期產檢,生產的過程中要嚴格進行無菌的操作,對於胎膜早破、生產過程延長以及胎寶貝在子宮內窒息等情況,要進行預防性的治療。
5.媽媽們要時刻關注新生寶貝的精神狀態、面部顏色以及體溫變化等,確保寶貝的口腔、臍部乾淨,一旦出現感染等異常情況,要及時解決。
TAG:杭州富陽海馨月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