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本拒絕魯迅文章?原因何在
近幾年,曾經有人提出:初中課本應該移除魯迅的文章。2017年全國開始統一使用的部編本語文依然有魯迅文章:7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下冊《阿長與山海經》;8年級上冊《藤野先生》,下冊《社戲》,9年級上冊《故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9年級下冊《孔乙己》。
學生學語文有三怕:「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也許,這種呼聲代表了一部分人對魯迅的不解與厭惡吧。為什麼有人不喜歡魯迅,希望他的文章從課本移除呢?有以下的原因:
1、雜文深奧晦澀難懂。
魯迅文學成就最高的是雜文,其次是小說。魯迅雜文因時代的關係,寫得不夠直白,用了很多暗喻和反語。有時要看懂他的雜文,還要看下面的注釋,搞清楚來龍去脈。因此,現代人跨時代去讀懂他的文章會比較辛苦。
2、文章語言冷僻生硬。
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就是魯迅的《狂人日記》。白話文脫胎於文言文,肯定還會有生硬的痕迹。和現代成熟的流暢的白話文相比,魯迅的文章不容易被現代學生所接受。所以選編教材時候,都力求挑選他的貼近學生生活和淺顯的小說和散文,議論文只選錄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3、文章拆解過分解讀。
感覺魯迅文章枯燥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有的老師沒有講好課。有的授課過分的肢解和剖析課文,力求面面俱到。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更難學。
4、思想偏激直指人性。
魯迅是個特立獨行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喜歡嬉笑怒罵,幾乎把同時代的名人都罵遍了。他的深邃思想和激進的言論,讓一些人難於接受。但他像戰士,以筆為劍,「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是最有骨氣的文人,他的骨頭是最硬的,而這偏偏是現代文人最缺乏的高貴品質!
對於魯迅,至今仍然有很多褒貶爭議。儘管魯迅有很多「論敵」,有很多人不喜歡他。但這並不影響他在現代文學史的崇高地位。
偉人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蜚聲世界文壇,是五四運動以來,唯一被稱為「偉大」的作家。
所以,我覺得,不管時代怎麼發展,我們不能忘記魯迅,我們的教材也不能沒有魯迅!
TAG:尋找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