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遠瞻資本胡明烈:大疆十一年,每一步都踩在汪滔的計劃中 | 來片兒 VC

遠瞻資本胡明烈:大疆十一年,每一步都踩在汪滔的計劃中 | 來片兒 VC

遠瞻資本胡明烈:大疆十一年,每一步都踩在汪滔的計劃中 | 來片兒 VC

遠瞻資本創始合伙人胡明烈

做無人機的大疆與做激光雷達的禾賽都成為了細分行業里年輕的巨頭,但它們的早期投資人卻一直在創投圈內保持著低調。

「我們投的 2C 項目不多,所以出鏡的需求也就不是很強烈。」胡明烈說。

遠瞻資本創始合伙人胡明烈曾主導了對 大疆創新、禾賽科技、海拍客、iHear、秉坤科技等項目的投資。「另外我們還在美國投了不少小而美的智能硬體項目。」胡明烈稱它們為「悶聲掙小錢」的公司。

「我與 Frank(筆者註:大疆創始人汪滔)上學的時候就認識了,後來知道他在創業,只是不清楚他具體在做什麼。」胡明烈說,11 年,他與老朋友閑聊,才知道他在做無人機。恰巧,遠瞻的另一名合伙人李喆一直都是無人機等電子產品的骨灰級愛好者,上手玩過之後,對大疆做出了「牛逼」的評價。

有了這麼一次接觸之後,胡明烈開始關注大疆。「一開始只是玩玩他們的產品,也沒想過一定要投資。後來看到他們一步一步的變化,才意識到這個投資機會一定不能錯過。」胡明烈回憶:「2012 年,大疆推出雲台,我就知道這個公司會很賺錢,但我不知道會像現在這麼賺錢,這是實話。」

遠瞻資本胡明烈:大疆十一年,每一步都踩在汪滔的計劃中 | 來片兒 VC

大疆剛剛發布的「御」 Mavic Air 隨行無人機

12 年以前的大疆還是一個「純粹賣無人機零件的公司」,胡明烈和汪滔計算過,這個行業的天花板也就 1 億美金左右,因為真正有「自己買零件組建無人機」愛好的極客畢竟是少數。「大疆在飛控、配件方面已經可以算是細分行業里做得最好的了,但天花板仍然在頭頂。促成我做出投資決策的其實是另外兩個原因。」胡明烈說。

首先是雲台的推出。這在胡明烈看來正是打破天花板的突破之舉。「當大疆把每個雲台的價格降到 3000 元左右的時候,我就意識到他們即將要顛覆整個航拍行業了。」胡明烈說,原本需要租用直升機,配備專業航拍攝影師和攝像頭,耗費數千萬美金的開銷,被大疆以萬元左右的解決方案替代了。而且錄製的畫面可以隨時在後端查看,方便隨時調試,降低了行業的准入門檻,鼓勵一批飛手進入了航拍行業。

其次是對大疆創始人的欣賞。「 Frank 在十五年前就已經看到了未來十年甚至十五年後的產品形態。」胡明烈說,從 Phantom 系列到 Mavic 系列再到 Spark 系列,基本都在汪滔當年的預想之內。「我到現在為止,沒再見過第二個像他一樣這麼有遠見的創始人,以及這麼有執行力的團隊。」

大疆的團隊到底牛在哪?去年九月,筆者在與某位騰訊早期海外員工閑談時,對方有些惋惜地說,自認為騰訊的團隊已經可以算是國內頂尖的了,但若論這些年騰訊的出海大業,仍然感覺差強人意,因為「用微信的美國人太少了」,但他同時也顯露出對大疆的佩服,因為「玩無人機的美國人幾乎人人知道大疆」。

Made in China 的產品早已遍布全球,但能得到世界認可的中國科技品牌少之又少。一家土生土長的中國公司,怎麼把自己的 logo 掛到美國人心尖上去?

「我覺得最本質的原因,是大疆從 2006 年誕生開始,就是一個『願意做生意』的公司。」胡明烈解釋說,什麼叫願意做生意的公司?就是要「盡一切努力把產品銷售掉」。

「所以他們從 2B 開始做,用最艱苦的方法嘗試把產品賣掉。」胡明烈稱自己與大疆負責銷售的員工也很熟識,「他們最大的優勢是,每到一個地方,都能迅速混入當地人的圈子。他們知道雖然大疆的核心團隊都是華人,但是要把產品賣到一個海外市場,就要了解對方的思考方式,明白對方的核心需求,知道他們怎麼看待這些產品,以及如何幫助渠道商更快地轉手。」

業內有一個定論,大疆這家中國公司與很多本土科技企業有著截然不同的出海戰略——這個戰略叫做「先去歐美,再回中國」。先打通自己並不熟悉的海外市場,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

歐美的消費水平普遍更高,航拍行業發展歷史更長,相對而言市場也更成熟。先打下這塊市場,就算是佔據了全球消費級無人機的制高點,接下來隨著「西風東漸」回到國內,就如同順水推舟。精靈系列無人機誕生之初,大疆將產品送到了好萊塢和矽谷,讓影視、科技行業的意見領袖們嘗試。隨後陸續出現在各種熱播美劇和電視節目中,既有參與制作又有產品植入,很快北美市場就在大疆全球銷售額中佔到了將近一半。

「另外還有很值得一提的,就是大疆的產品團隊和研發團隊是兩個『共進的團隊』。」胡明烈補充說,一開始做零配件生意的時候,大疆打通了電器城;小飛機生產出來後,他們打通了玩具店;給飛機裝上攝像頭之後,他們又進入了攝影器材市場。「如今的大疆成了 CES 上的主角。他們的產品和渠道一直在同步擴大,這一點很重要,叫做『兩條腿一起走』。」胡明烈說。

最後一個有趣的小細節,是胡明烈回憶稱,大疆在 2012 年時還沒有確定自己將來會是一個外資公司還是內資公司,所以當年打了錢的遠瞻資本並沒有拿到股份,一直到 2015 年,大疆才把真正的股東價格確定。「所以如果算投資時間,那麼我們應該是在 2012 年底投資了大疆的 A 輪。此前大疆一直是個內部融資的公司,所以我們可以算是他們的第一個投資機構。」

2015 年,終於拿到了大疆股份的遠瞻資本,還在天使輪投資了另一家公司,後來也成為了國內細分領域的佼佼者。

「2015 年第一次接觸禾賽科技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有一定技術門檻的公司,但是他們做的東西在我看來不是很難。」胡明烈曾在亞利桑那大學取得光學學士和碩士學位,更能從專業上理解禾賽創始人、鑽研激光雷達技術的孫愷。

「其實一開始我是看中了他們的團隊構架。起初禾賽只有三個人,CEO 負責找人找錢,把團隊搭起來,然後出去賣產品;首席科學家決定公司到底要做什麼產品,以及評估這個計劃在技術上有沒有可能實現;首席工程師從工程學角度輔助科學家,把圖紙變成現實。」胡明烈說,另外禾賽創始人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在回國後吸引了一大批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加入了這支隊伍,並且在後續用不斷發布的新品證明了團隊的執行力。

遠瞻資本胡明烈:大疆十一年,每一步都踩在汪滔的計劃中 | 來片兒 VC

禾賽創立之初的三人團隊

「天使輪之後我們跟進了禾賽的每一輪融資。每一次禾賽打動我的點都不一樣。」胡明烈說,禾賽作為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在面對商業決策的時候,體現出了自己的可道之處。「比如他們一開始把激光檢測技術與天然氣行業結合,非常垂直,每年打死也就一兩億人民幣的銷售額,但他們知道怎麼把技術『橫切』,如何攻克行業壁壘,並且有能力找到足夠多的資源和人,來繼續做更廣泛的事情。」

從激光氣體探測到 智能駕駛激光雷達,如今,禾賽已經與京東、百度(阿波羅計劃)達成合作,其客戶還包括美國底特律、匹茲堡和歐洲的一些大型 OEM 廠商。去年年底,禾賽發布了基於 Apollo 平台的自動駕駛開發者套件——Pandora,在火熱的無人駕駛賽道上更進了一步。

「我不排斥小而美的事情,我們在美國還投了其他很多『悶聲賺小錢』的公司。」胡明烈說,「很多投資人動不動就提一定要投千萬級的市場,造就萬億級的公司,實際上國內市值真正達到萬億的公司屈指可數,要真的按這個標準來,大家都沒辦法工作了。」

大疆和禾賽的故事證明了一個共同的道理。「一個公司的天花板是他的團隊造成的,不是市場造成的。」胡明烈說,一個創始人在做小而美的事情的過程中,有沒有學到足夠多的東西,能不能成長,這才是最重要的。「把小而美的事情做好,把團隊壯大,突破天花板,跨到其他的行業去,這是我最看重的品質。」

本文 遠瞻資本胡明烈:大疆十一年,每一步都踩在汪滔的計劃中 | 來片兒 VC來自動點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點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動點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