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背包肩上扛,萬軍之中我獨往,美蘇攜帶型核武器列傳
冷戰這個特殊時期催生了無數稀奇古怪的武器,核武器更是在這個階段得到空前發展。在形形色色的核武器中有一類不起眼卻長期被人們津津樂道,有人叫它們「核背包」,也有人稱它們「核地雷」,那就是輕型/攜帶型核武器。美蘇在核武器小型化階段都曾經研製過類似的武器,不過由於運用上的限制,早在冷戰後期就退出了歷史舞台。
GIF
把核彈裝進背包
在說攜帶型核武器之前,先要聊聊北約在50年代初研製的所謂「核地雷」。當時為了防禦蘇聯入侵西德,英國戰爭辦公室在1954年下令開發代號「藍孔雀」的核地雷,這是喲中重達7噸的核炸彈,結構設計借鑒了皇家空軍的「藍色多瑙河」核彈。雖然名為地雷,但其實這是一種預埋的遙控/定時核炸彈,最大遙控距離為5千米,最長可以設置在8天後引爆。1957年7月,英國陸軍訂購了10枚「藍孔雀」並計劃部署在西德。在他國領土上埋設核武器自然是毫無顧慮的,但這並不代表西德人民就會同意,這種龐大的核炸彈最終因為技術原因和政治影響而在1958年下馬。
英國的藍孔雀核炸彈
美國這邊對這類預埋核炸彈的研究起步更早,但由於技術進步較快,早期的一些不穩定型號很快就退役了。最早的「核地雷」是皮卡汀尼工廠研製的T-1,採用槍式原理,核材料是高濃縮鈾,由於爆炸當量難以滿足需求,所以並未投入使用。50年代初,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製了ADM-B核地雷,使用W-7核戰鬥部,爆炸當量僅有90噸TNT,從1955年至1963年間總共生產了300枚。這兩款早期「核地雷」威力較小,體積和重量也相當大,只能有計劃的進行預埋,機動性很差。
W-9核炮彈
鑒於前兩者威力較小,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利用W-9核炮彈為基礎研製了MK-9/T-4型核彈。MK-9型核彈可拆卸為5個組件,由特種部隊士兵攜帶潛入目標附近組裝後埋設。MK-9全重降低到120磅至200磅(約90公斤),已經可以滿足作戰小組背負使用。MK-9於1957年開始生產一直服役到 1963 年,後來被 W30 型多用途核戰鬥部和 W45 型多用途核戰鬥部所接替。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隨後還研製了W-30/XM113和W-31/ADM核彈,前者重約840磅,爆炸威力為300噸當量至500噸TNT當量,後者重量相當爆炸威力為1000噸至4萬噸TNT當量.
ADM核地雷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研製的W-45/MADM中型核彈是美軍攜帶型核武器研製的一個重要里程碑,MADM重量雖然仍接近400磅(約181公斤),但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MADM使用的W-45核彈頭0.686米,直徑292毫米,重350磅(約159公斤),爆炸威力為0.1萬噸~1.5萬噸TNT當量。MADM雷於1956年開始研製,1965年正式進入美軍服役被部署在駐歐美軍基地,生產工作從1962年1月持續到1966年6月,共計生產了約350枚,一直服役到1984年才退役。
MADM核彈組成部分
美軍攜帶型核武器巔峰的到來還要歸功於W54核彈頭的研製成功,W54是美國最小最輕的核彈頭,其10噸/20噸當量版的重量僅有23.3公斤,完全可以由單人攜帶。由於重量小,W54被用於多種戰術核武器,比如被稱作「自殺核火箭」的M-388「戴維」核火箭彈,由M28型120毫米無後坐力火炮或M29型155毫米無後坐力火炮進行發射,射程為2-4公里。而美國空軍用於攔截蘇聯轟炸機的AIM-26獵鷹空空導彈以及AGM-62空地導彈也使用了W54核彈頭。採用W54核彈頭的攜帶型核武器則叫做「特種核爆破裝備」Special Atomic Demolition Munition(SADM)。
M388核火箭
SADM全重約68公斤,相當於兩枚M388核火箭,這是因為SADM有著更複雜的引信和定時裝置,加上需要步兵長時間攜帶,所以安全性設計更為周密。SADM尺寸為40厘米×60厘米,不過其外還有個玻璃纖維容器,容器一頭有解鎖和定時的操作面板。 SADM根據爆炸當量不同,分為M-129和M-159兩個型號,1964年進入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服役。這種攜帶型戰術核武器可由直升機、卡車、吉普車運載,也可由雙人小組攜帶滲透作戰。
SADM戰術核武器
SADM的作戰使用也和之前的「核地雷」完全不同,相比那些預埋在蘇軍進攻路線上的前輩,SADM的使用靈活性更強。由於重量較小,體積適中,攜帶SADM的特戰小組可以通過步行、傘降、機降等方式深入敵後作戰,攻擊蘇軍的物資集結地、通訊節點、指揮中心、軍政要地以及各類港口、橋樑、鐵路、公路等運輸線。滲透小組將SADM放置在攻擊目標附近後,設置適當的起爆時間然後撤離,雖然這類行動有極大的危險性,但並不意味這是自殺式行動,SADM的使用方式和普通的定時炸彈並無本質區別,只是其威力要遠遠超過同體積的TNT。SADM一共生產了300枚左右,主要部署在西德境內的美軍基地,直到1985年這些小型核彈才撤出歐洲,1992年全部退役。
SADM外表看上去像個不起眼的垃圾桶
蘇聯的攜帶型核武器開發要比美國稍晚一些,但後發優勢使得其技術更為成熟,體型也更嬌小。這種被稱為「超頻」-6的攜帶型核武器開發與1967年,70年代進入克格勃和蘇聯總參情報局服役。「超頻」-6根據爆炸當量不同分為兩款,大號的尺寸為60×40×20厘米,全重40千克,爆炸當量為1000噸TNT。小號尺寸為45×35×30厘米的尺寸,全重30千克,爆炸當量2000噸TNT。兩種攜帶型核彈的核材料都選用鈾和釷元素,核彈裝置被封存在一個類似行李箱的裝置中,核彈的保護殼上還有相關的解鎖和定時裝置,這種武器的使用方法和SADM類似。
「超頻」-6攜帶型核彈外殼
蘇聯解體後,曾有消息稱70年代製造的132枚「超頻」-6攜帶型核彈中有84枚不翼而飛,這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1998年叛逃西方的蘇聯前克格勃檔案館館長米特羅欣更是宣稱蘇聯情報人員曾在美國和西方國家境內偷偷安裝了多枚攜帶型核彈,為此美國政府曾經在全國進行了排查,但沒有任何下文。這些聳人聽聞的消息多半是噱頭,那位檔案館館長的驚人言論也是為了吸引注意力,但也充分說明這類攜帶型核武器對於公眾有著異乎尋常的威懾力。
美國展示蘇聯攜帶型核武器的模擬結構
攜帶型核武器雖然是人類製造過最小的大殺器,但由於戰術使用的限制,在冷戰後期基本都退出了現役。如今各個核大國都未在研製和裝備過此類核武器,不過「核地雷」、「核背包」、「核手提箱」的形象倒是反覆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畢竟這樣的題材實在太適合搬上熒幕了。
這裡是嚙花熊的防務觀察,本文系軍事自媒體號「嚙花熊」原創,首發於騰訊企鵝號,未經允許禁止其他媒體或平台轉載。本熊每天都會為諸君帶來不同的軍事解讀和裝備分析,喜歡就加個關注吧!關注「嚙花熊防務觀察」公眾號,查看更多軍事資訊。
TAG:嚙花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