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竟這樣對待自家女婿,孫策泉下有知該作何感想?

孫權竟這樣對待自家女婿,孫策泉下有知該作何感想?

陸遜是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他深謀遠慮,忠誠剛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一生出將入相,被稱為社稷之臣。

青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間接造成蜀國重臣關羽死亡,在劉備以傾國之力伐吳時,陸遜火燒蜀國八百里連營,直接造成劉備敗走白帝城。

呂蒙死後,陸遜成為吳國抗拒魏、蜀的重要支柱,孫權稱帝後,拜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就是這樣一位功勛卓著的社稷之臣,卻在太子孫登英年早逝後陷入奪嫡之爭,落了個凄慘下場。

孫登去世後,孫權先是立孫和為太子,後又想改立魯王孫霸,陸遜與吾粲同上進諫,堅持「嫡庶之分」,孫權不聽,逐漸疏遠陸遜,還先後流放了陸遜的外甥顧譚、顧承、姚信,吾粲也被孫霸誣陷,被孫權處死。

史書記載,孫權「累遣中使責讓遜」,使遜「憤恚致卒」,也就是悲憤交加而死,陸遜一生躬行節儉,去世時,家裡甚至沒有富餘財物。

小編不禁要問,僅僅因為進諫孫權「嫡庶之分」,這樣的罪惡,會讓功勛一生的陸遜落此下場嗎?

可想而知,孫權逼死陸遜絕不僅僅因太子之事,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為了捍衛「顏面」

原太子孫登去世後,立孫和為太子,但某次孫權私下會見楊竺,因為楊竺是魯王孫霸的心腹,自然稱讚魯王有文武英才,應為嫡嗣。孫權聽後愈加動搖,試圖改立孫霸。

談話時有役使藏在孫權床下,將這段對話偷偷告知太子孫和,孫和急忙請求陸遜上疏表諫,原本秘而不宣的改立太子之事忽然傳遍朝野,孫權得知後暴怒不已,為了捍衛自己的顏面與皇權,才做出逼死陸遜的事。

二、功高震主

呂蒙病死前,陸遜地位官爵就已在呂蒙之上,呂蒙病死後,陸遜執掌兵權,抗擊魏、蜀,聲望之高,滿朝文武難以望其項背,吳國各方勢力都試圖與陸遜交好,孫權擔心陸遜權大,心有畏忌,同時又想倚長江天塹自守,不再起兵戈,所謂敵國滅而謀臣亡,才會以改立太子的由頭悄悄除去陸遜。

三、為了警示「士族勢力」

江東自古有諸多士族,這些士族英才輩出,比如周瑜、陸遜。

陸遜祖父陸紆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都尉,陸遜本身是丞相,弟弟陸瑁是東吳選曹尚書,侄子顧承、顧潭也身居高位,一家勢力龐大,甚為顯赫,陸遜剛正進諫的態度讓孫權感到威脅,所以想以此警示士族。

四、身後之計

就像諸葛亮擔心自己死後魏延功高無人能駕馭一樣,孫權也有同樣的擔心,所以才會在逼死陸遜前先流放陸氏家族要員,殺死陸遜好友吾粲,據史料記載,孫權在呂蒙死後悲痛萬分,縮食減眠以示哀悼,但在逼死陸遜後缺拿出楊竺高發陸遜的二十條罪狀與陸遜兒子陸抗一一對質,可見余恨未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