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是傅雷的精神導師?

誰是傅雷的精神導師?

傅雷

【誰是傅雷的精神導師?】

中企思智庫:

著名翻譯家、作家、教育家傅雷留法期間,讀到一位法國作家的作品,「讀罷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燭照,頓獲新生之力,自此奇蹟般突然振作。此實余性靈生活中之大事。」

這位作家是誰?他的作品為何會有如此大的魅力與力量?

今天,我們與您一起走近法國思想家、文學家、音樂評論家以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

傅雷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外國文學翻譯家。他的翻譯,以法國文學為主,在此中,又以大作家巴爾扎克及羅曼·羅蘭的作品為中心。

在翻譯羅曼·羅蘭作品過程中,他還懷著對精神導師無比尊崇的心情,與這位大作家有過書信往來,為中西文化交流留下一段有益的佳話。

傅雷翻譯羅曼·羅蘭,是從他閱讀並受其作品《貝多芬》影響開始的。傅雷四歲喪父,其母為撫養他成人,督教甚嚴。在其後來的自述中,他有「故我童年只見愁容,不聞笑聲」之句。

傅雷的少年經歷及感染浪漫派文學,對他的情緒有極大影響,用他自己後來的話說:「神經亦復衰弱,不知如何遣此人生。」

但是,傅雷的這種情緒很快就被羅曼·羅蘭轉移。留法不久,一個偶然的機會,傅雷讀到了羅曼·羅蘭寫的一本小書《貝多芬》,「讀罷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燭照,頓獲新生之力,自此奇蹟般突然振作。此實余性靈生活中之大事。」

此時,傅雷便發願要將《貝多芬》一書譯出。從他個人說:「療治我青年時世紀病的是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戰鬥意志的是貝多芬,在我靈智的成長中給我大影響的是貝多芬,多少次的顛撲曾由他攙扶,多少的創傷曾由他撫慰……」

由此他認為:除了把我所受的恩澤轉贈給比我年青的一代之外,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償還我對貝多芬,和對他偉大的傳記家羅曼·羅蘭所負的債務。

今天,我們為您推薦羅曼·羅蘭的經典美文——《論創造》。

創造就是消滅死。羅曼·羅蘭如是說。生命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步一步地滑向死亡的深淵,再有威勢的手也不可能阻止這一切,因此我們只有選擇創造。創造能使我們有限的生命得到無限的延伸。

羅曼·羅蘭

論創造

生命是一張弓,那弓弦是夢想。箭手在何處呢?

我見過一些俊美的弓,用堅韌的木料製成,了無節痕,諧和秀逸如神之眉,但仍無用。

我見過一些行將震顫的弦線,在靜寂中顫慄著,彷彿從動蕩的內臟中抽出的腸線。它們繃緊著,即將奏鳴了……它們將射出銀矢——那音符——在空氣的湖面上拂起漣漪,可是它們在等待什麼?終於鬆弛了。永遠沒有人聽到樂聲了。

震顫沉寂,箭枝紛散;

箭手何時來捻弓呢?

他很早就來把箭搭在我的夢想上。我幾乎記不起何時我曾躲過他。只有神知道我怎樣地夢想!我的一生是一個夢。我夢著我的愛,我的行動和我的思想。

在晚上,當我無眠時;在白天,當我幻想時,我心靈中的謝海萊莎特就解開了紡紗竿;她在急於講故事時,把她夢想的線索攪亂了。我的弓跌到了紡紗竿一面。那箭手,我的主人,睡著了。但即使在睡眠中,他也不放鬆我。我挨近他躺著;我像那把弓,感到他的手放在我光滑的木杆上;那隻豐美的手、那些修長而柔軟的手指,它們用纖嫩的肌膚扶弄著在黑夜中奏鳴的一根弦線。我使自己的顫動融入他身體的顫動中,我顫慄著,等候蘇醒的瞬間,那時神聖的箭手就會把我摟入他懷抱里。

所有我們這些有生命的人都在他掌中;靈智與身體,人,獸,元素——水與火——氣流與樹脂—— 一切有生之物……

生存何足道!要生活,就必須行動。您在何處?我在向您呼籲,箭手!生命之弓在您腳下橫著。俯下身來,揀起我吧!把箭搭在我的弓弦上,射吧!

我的箭如飄忽的羽翼,嗖地飛去了;那箭手把手挪回來,擱在肩頭,一面注視著向遠方消失的飛矢;而漸漸的,已經射過的弓弦也由震顫而歸於凝止。

神秘的發泄!誰能解釋呢?一切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此——在於創造的刺激。

萬物都在期待著在這刺激的狀態中生活著。我常觀察我們那些小同胞,那些獸類與植物寄異的睡眠——那些禁錮在莖衣中的樹木、做夢的反芻動物、夢遊的馬、終身懵懵懂懂的生物。而我在它們身上卻感到一種不自覺的智慧,其中不無一些悒鬱的微光,顯出思想快形成了:

「究竟什麼時候才行動呢?」

微光隱沒。它們又入睡了,疲倦而聽天由命……

「還沒到時候吶。」

我們必須等待。

我們一直等待著,我們這些人類。時候畢竟到了。

可是對於某些人,創造的使者只站在門口。對於另一些人,他卻進去了。他用腳碰碰他們:

「醒來!前進!」

我們一躍而起。咱們走!

我創造,所以我生存。生命的第一個行動是創造的行動。一個新生的男孩剛從母親子宮裡冒出來時,就立刻灑下幾滴精液。一切都是種籽;身體和心靈均如此。每一種健全的思想是一顆植物種籽的包殼,傳播著輔送生命的花粉。造物主不是個勞作了六天而在安息日上休憩的有組織的工人。安息日就是主日,那偉大的創造日。造物主不知道還有什麼別的日子。如果他停止創造,即使是一剎那,他也會死去。因為「空虛」會張開兩顎等著他……顎骨,吞下吧,別作聲!巨大的播種者散布著種籽,彷彿流渴的陽光;而每一顆灑下來的渺小種籽就像另一個太陽。傾瀉吧,未來的收穫,無論肉體或精神的!精神或肉體,反正都是同樣的生命之源泉。「我的不朽的女兒,劉克屈拉和曼蒂尼亞……」我產生我的思想和行動,作為我身體的果實……永遠把血肉賦予文字……這是我的葡萄汁,正如收穫葡萄的人在大桶中用腳踩出的一樣。因此,我一直創造著……

【相關鏈接】

羅曼·羅蘭(1868—1944),法國著名作家。生於法國中部小城鎮克拉姆西,15歲隨父遷居巴黎。在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並從事文學創作。

代表作為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傳記有《米開朗基羅傳》《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等,散文集有《戰時日記》《內心旅程》等。191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責任編輯:艷嬌

微信美編:晨光、紅菊

審 校:素娟、文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企思智庫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茅台市值攀上一萬億,但卻不一定知道周總理如何用其喝服許世友

TAG:中企思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