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千多年前天文學的真實體現——匏壺

三千多年前天文學的真實體現——匏壺

匏壺,現展出於山西博物院《晉國霸業》展廳內,是一件1988年出土於太原市金勝村趙卿大墓的青銅器。它通高39.5厘米,口徑6.7厘米,最大腹徑18.2厘米,是春秋時期貴族使用的酒器。

匏壺

此器外形別緻,饒有生趣,壺頸向捉手方向傾斜,頸部細長,腹部渾圓,飾有四條蟠虺紋帶,帶間以素麵相隔。腹部外有一虎形捉手,虎整身趴伏在器身側面,前肢微伏,後肢直立,四隻腳爪好似緊緊扣抓住山石側壁,尾部蜷曲,就像正在使盡全身力氣向上高高躍起。虎的頭部昂起上視,口中銜環,環又與鉸鏈相連,鏈接壺蓋上的鳥尾,壺蓋為圓雕的鷙鳥形捉手,而蹲踞於壺蓋上的鷙鳥恰是整件器物最為精彩之處。此鳥彎喙瞪目,顯然模擬了自然界中的猛禽形象。鳥頭上有冠,鬢毛盤捲成漩渦狀,又很難與某一種真實的鳥類掛鉤,只能說,這也是古人結合觀察自然與藝術想像的精彩結晶。鳥頸上束一箍環,渾身羽毛層次分明,十分生動。鳥嘴大張,似乎正在鳴叫,顯示出兇猛的本性,而仔細看它的雙爪,原來各抓著一條小蛇,也許是用力太大,小蛇痛苦難當,都張大了嘴巴,吐出長長的信子,一幅鷹擒雙蛇的鮮活畫面躍然於人們眼前。鳥的喙與壺身內部相通,鳥形器蓋之下有子母扣的扣槽,保證了與壺口的緊密相銜,以防止傾倒時壺蓋掉落,可見古人設計器物時對美觀與實用功能的兼重。

之所以稱之為「匏壺」,有學者認為它是仿造自然界中一種名叫「匏瓜」的植物形象,而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匏壺的形象和得名其實源自於古人夜觀天象時對「匏星」的觀察,「匏星」又稱「天雞星」,其形象確與匏壺外形一致,可見古人已將天文學知識應用於生活之中。這件趙卿墓匏壺,雖然稱不上青銅重器,但卻是晉國春秋晚期一件精美絕倫、研究價值非凡的珍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來吾事兒 的精彩文章:

《禪邸》:保存完整、規制齊全的太原延聖寺

TAG:閑來吾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