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日子總會過去!請你2018也努力地生活吧!
「每天坐上10點地鐵,才覺得生活是自己的」
文 / 大大
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是坐在高樓林宇裡面的深夜加班狗,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
他們的生活常態是:上班高峰期永遠擠不進的地鐵和工具;一日三餐里打交道的永遠只是穿著紅黃藍的外賣小哥;還有的便是永遠加不完的班。只有當坐上回家的地鐵時,才會覺得那一刻的時間是屬於自己的。
選擇在一座城市裡打拚,誰都有著自己的歡喜悲傷。
01
26歲的鬥魚主播阿冷月收入351萬元
20歲廣州男孩鍾超能設計乖巧寶寶表情包,一套賣了50萬元
42歲濟南夫婦賣煎餅果子,月收入10萬+
智聯招聘2017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資料庫統計顯示,2017年白領年度九大關鍵詞依序分別為:焦慮,窮,成長迭代,挑戰,喪,價值實現,度日如年,自信,一言難盡。
但與其說焦慮佔了首位,倒不如說是其他八個關鍵詞導致的白領集體焦慮綜合征。剛畢業時野心勃勃立誓要干出一番事業的我們,現在卻還在拿著月薪幾千的工資,被囚禁在繁華的大都市、匆匆忙忙的高樓大廈里,干著日復一日的機械式工作。
02
這個一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的年代!
曾經有人問過我一個問題:是什麼支撐你一直努力的在工作?責任心?使命感?對美好的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NO!只是因為窮!
總是說「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但在我們這,感覺像是「貧窮讓我不敢也不能辭職!」
直播、自媒體、電競等一大堆新型賺錢方式興起,而大多數白領卻只能坐在辦公室里看著別人在短短時間內積累起自己干10年都未必拿得到的薪資。
而且現在看到的經常不止是敗給了同齡人,還被比你小的人完虐!
95後,00後都月入十萬了,對比一下還拿著固定工資的自己,更別說指不定哪天公司或許就要裁員了,誰心裡能沒點焦慮?
別人坐在電腦前唱首歌的時間可能就輕輕鬆鬆的達到了你的月薪甚至是年薪;在家敲敲鍵盤寫寫稿子每個月賺的可能就是你的好幾倍。
不用朝九晚五;不用擠沙丁魚罐頭似的地鐵公交;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當我們看到別人的生活和收入超過我們太多太多的時候,我們就開始不自覺地產生了焦慮。
更糟糕的是,即使你知道了有這些賺錢方法,但依舊沒有能力或是資源來讓自己的生活得到提升。你依舊拿著月薪幾千的工資,依舊吃著十幾或者幾十的快餐外賣,依然每天睡眼朦朧地去趕地鐵公交。
芳華不再,又存不到錢,這是都市白領焦慮的首要原因。
但壓力往往不是來自一面,通常都是四面八方地湧來。除了收入上的焦慮,年齡帶來的負擔也與日俱增。
03
「白領」這個概念是什麼?
白領:「23-45歲之間,大學專科及本科以上學歷,從事腦力勞動,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一線城市5000以上)」的人群統稱為白領。
而目前中國白領的主要年齡層在26-35歲之間,佔80%的比例。(數據來源於中國白領網民調查報告)
而很明顯的是,在這一年齡層的人,都會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什麼時候結婚?
什麼時候可以買房買車?
如何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教育?
父母老了,拿什麼給他們頤養天年?
在這個年代,結婚少說花費幾十萬,多則幾百萬,到了一定年齡被催婚是必然的,但口袋裡的錢並不會隨著你的結婚壓力上升而跟著暴漲,年齡越來越大,而對自己未來的婚姻不說一無所知,卻也是負擔滿滿,所以你覺得焦慮、覺得迷茫。
買車買房從來不是物質上的滿足,它們是你立足在城市的根本。
眼睜睜看著房價連年攀升,而你的薪資卻萬年雷打不動。《歡樂頌》主題曲里的那句「人群中步履匆匆,追不上房價首供」就是我們的真實寫照!
看著日益昂貴的房價和口袋裡不變的錢,所以你覺得焦慮、覺得喪。
而26-35這一代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自己還沒照顧好,就要開始負擔起教養小孩和贍養老人的重任,可是,在那麼多先決條件都沒能做到的情況下,又怎能很好的完成這兩個呢?
事業未成,幼子年弱,父母老邁,你成功的速度趕不及孩子成長、父母老去的速度,如何能不焦慮、迷茫?
04
我們上學時,老師總愛和我們說:你們這一屆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但當你畢業了回學校時,老師們又說:你們那一屆是我們帶過最好的一屆!
老師在撒謊?
不是的,而是當你在此中經歷時,你覺得無法更糟糕了,但其實等你以後回頭時就會發現當初困擾你的其實也就是個小問題。
這也就是我們現在需要明白的一個點: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沒有哪個時代的人永遠過得瀟洒快活,也不會有哪個時代的人生活會過得永遠糟糕至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事實上,即使你解決了其他8個關鍵詞的問題,還是會有其他事來使你焦慮,所以與其消極以待,我們不如正視焦慮!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努力的話,糟糕的日子總會過去。
或許焦慮,正是推動你往前一步有一步的動力!
希望現在的你能夠對2017年的你說一句:很棒呢,又挺過了一年,今年也不算太糟不是嗎?那麼請你2018也多多指教了!
—— 今日作者 ——
大大
肆意追尋夢的大人
-配圖- 來源於網路
-編輯- D大調
文章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投稿轉載合作等事宜請聯繫編輯(yj-stu)
TAG:楊靖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