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心靈留一個安靜的位置
一個文友在我QQ空間留言說:「你是需要熱鬧的人。」我回答她:「我是個安靜的人,當然也有偶爾的熱鬧。」
「我發現,世界越來越喧鬧,而我的日子越來越安靜了。」我一直喜歡周國平的《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這篇哲理散文,道出了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
我是個安靜的人,習慣了孤獨。當然,這並不等於我沒有朋友,不等於我沒有應酬,不等於我不出入熱鬧場所。凡事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我以安靜為主,也喜歡少數的熱鬧。上班時間,我安心坐在電腦前碼字,做好本職工作。周一到周五,上午四小時,下午三小時,這7個小時,我屬於單位。除此之外的時間,包括雙休日、節假日,都屬於我自由支配。從前我不打牌,前兩年,我迷戀過周末打哈。所謂打哈,就是四個人玩的撲克遊戲。圈子裡有一幫文友,經常在雙休日聚集在耒陽河邊魚坊,打哈下棋,喝酒品茶,圈內人自嘲為哈子,鬧出很多趣事笑談。
2017年以來,我們這幫哈子兄弟,很少打哈了。原因當然很多,對我來說,則是因為越來越喜歡安靜的緣故。周國平先生說過,我們需要在熱鬧的世界之外佔據一個安靜的位置。步入中年,我開始反思自己這些年走過的道路,確實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光。於是,我回歸到從前的安靜狀態,除了上班,就是散步、讀書、寫作、上微信,有時到外面遊山玩水。能推掉的飯局盡量推掉,能謝絕的娛樂盡量謝絕。我堅持每晚散步1.5萬步左右,多數時候是一個人,美其名曰陪伴靜兒,邊走邊思考。有時,幾個知己好友陪著散步,談人生談社會談文學。即使無法推脫的飯局,我也是吃完就走人。我不喝酒,不抽煙,不喜歡酒肉之樂。
周國平說:「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的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所謂安靜,心安即靜。但是,不能是空虛寂寞的靜,要追求富的安靜。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安靜是相對的。老子哲學更是以靜為之根。古人亦有「寧靜致遠」的情操。而我更願意把它理解為一種心態,即內心的平和與淡然。用最初的心,做永遠的事,確實很難做到。貴在恆心和決心,我從1985年起,堅持每天寫一篇日記,已經有32年了,從未中斷一天。時間像一個漏斗,過濾掉一些人和事,卻把一部分沉澱下來,凝固成有色無聲的記憶。思之,謂之靜。
有個好友曾經跟我爭辯:「安靜有什麼用?安靜的人不善交際,很難混出名堂。還有,成天呆在家裡,不外去交朋友,這樣的生活過得孤單苦悶,有何快樂可言?你看某某、某某某比你還安靜,寫了這麼多年文章,有多大出息?你有很多朋友,那是因為你比他們混得好些,有利用價值。你身邊那麼多安靜的朋友,有幾個混得好的?安靜的人,無論在單位還是在社會上都吃不開。」其實,這個朋友對安靜的理解,是片面的。每個人的個性不一樣,有喜歡熱鬧的,有喜歡安靜的,還有既喜歡熱鬧也喜歡安靜的,只要覺得自己個性適合哪一種,就選擇一種,自己覺得開心快樂就好。這與事業的成功關係不大。並不是說,安靜的人就一定比熱鬧的人,會更有出息;也不是說,熱鬧的人就一定比安靜的人會更有用。並不是說,安靜的人就完全沒有應酬,也有少數時候的熱鬧;也不是說,熱鬧的人就總是浮躁,也有安靜的時候。並不是說,安靜的人就過得苦悶,他們在安靜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內心世界是豐富的。他們的快樂外人體味不到。熱鬧也好,安靜也罷,只是一個人生活的方式,都沒有對錯。
實際上,安靜的人相比熱鬧的人,更有時間思考人生和社會,更有時間看書做學問。歷史上那些著名的作家、詩人、藝術家、科學家、發明家和學者,大多數的時光無不是安靜的,孤獨的。茅盾文學獎得主、山東省作協主席張煒蒞臨華中師範大學第106期「博雅大講堂」,在題為「安靜的故事」的演講時說:「人如果不安靜下來,一切都談不上——休息不好,不能思考,人靜不下來。在這樣一個劇烈旋轉的現代社會裡生活,我想人有再多的錢,再高的地位,再多的知識,都不會獲得基本的幸福,更談不上人的尊嚴。」周國平在各種熱鬧面前,諸如記者採訪、大學講座、電視訪談之類種種,依然選擇用自己最愛的方式去生活,看書寫字,給心靈留一個安靜的位置。在那個安靜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熱鬧,去看熱鬧背後的無限廣袤的世界。
當然,安靜不靜止,不是封閉,如井中的死水。即使是周國平,「我並不完全排斥熱鬧,熱鬧也是可以是有內容的。」我有時也會參加一些聚會,組織一些文學活動,一年也會去幾次KTV歌舞廳,感受熱鬧的氛圍。但是,哪怕身處這些熱鬧的場合,我的心還是安靜的。我在歌廳,都可能來靈感,趁別人唱歌的時候,在手機微信上寫詩。最近一個晚上,我在看文藝晚會,那麼熱鬧的場合,都埋頭在寫詩。我的徒弟看到後,立馬在微信上發信息問:「師傅,您究竟是在看晚會呢,還是在寫詩呀。」所以說,一個本質安靜的人,哪怕是在喧嘩的環境,內心依然能保持寧靜,依然能夠找到創作靈感。
莫言獲得諾獎,表達的心愿卻是「希望低調一點,想專心寫作」,希望自己要儘快從當前的熱鬧與喧囂中走出來。面對巨大成功,莫言並沒有產生浮躁的心理,而是很快靜下心來潛心創作。莫言說,自己只有站在家鄉高密的土地上,創作才有感覺。他喜歡的是原本平靜純樸的高密,這是給予他生活源泉、文學營養的安靜、清凈、純真的精神家園。
今天這個充滿浮躁和喧囂的世界,似乎失去了創造安靜的本領,處處充滿了浮躁。我們搞文學的人,身陷這種環境,要堅守心靈的安靜,精神的安靜,生命的安靜,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甚至是一種考驗。有人會說,某某人安靜寫了二三十年,也沒看到他功成名就,這樣的安靜有什麼用?這是理解的偏見。我們評價一個人的價值,判斷一個人的快樂,不能拿成名成家來判斷。因為,人生的美好,人生的快樂,在於追求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有些文學作者安靜中寫了一輩子,確實沒有成為名家,沒有多大成就,但不等於他們不快樂。他們把文學當成了充實精神世界的愛好,儘管沒有功成名就,但在讀書寫作的過程中,享受了一種樂趣。也許他們生活清貧,勉強解決了溫飽,卻有著豐富的安靜。這樣的人,即使物質不富裕,精神是富有的。所以,他們過得還是幸福的。可惜,這個道理,有些人無法懂得。
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的匆匆過客,天空的一顆塵埃,大海的一滴水,不應該被物慾蒙蔽了澄澈的眼睛,被浮躁擾亂了心靈的寧靜。以一滴水的平靜,面對波瀾不驚的人生,給心靈留一個安靜的位置。專心致志做自己喜歡的事,快快樂樂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了,就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了,就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作者簡介:朱文科,筆名殘陽,七零後,湖南耒陽人,迄今在海內外報刊發表文學作品400多萬字,著有長篇小說《紅楓之戀》、《血色野菊》、《血色幽蘭》,散文集《煤油燈》、《七彩耒陽》、《向警營敬禮》《遠方的橄欖樹》,詩集《睫毛上的村莊》、《我在耒陽等你》。散文《想你,故鄉的山溪》選入全國中職學校通用《語文》教材。根據小說《血色幽蘭》改編的同名電影正由八一電影製片廠籌拍之中。]
TAG:朱文科的芳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