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應該是一件浪漫的事,語文教師也應該是一個浪漫的人
?人們都說語文很浪漫,語文老師也很浪漫,可是在升學的壓力下,語文課沒有浪漫可言,瑣碎的知識點把人攪得頭昏眼花;語文老師也浪漫不起來,年年月月時時刻刻都在學習新東西,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永遠都是壓在身上的兩座大山,有時都喘不過氣來。
語文老師可能都有這種體驗,每次上語文課,老師都進教室了,還有許多同學沒有拿出教材,沒有提前做任何上課的準備工作。課堂上,一本語文書,一個筆記本,老師不提醒,都不知道動筆寫一寫,同學們總覺得聽聽就行,做什麼筆記呀!能認真聽講的還是好的,有些同學乾脆抓緊語文課睡上一覺,為其他課養足精神。(當然這和老師上課的狀況有關)自習時間,學習語文的占不到全班人數的五分之一。有時候上語文早讀,你一進教室,就聽到「嘩啦嘩啦」換書本的聲音,他們其他科目的作業永遠做不完,那麼就犧牲語文的時間來彌補。課下作業,總是先完成數理化,再完成英語,最後才是語文。
對於語文,同學們本來挺喜歡,可是對於語文課,就沒有那麼高的興緻了。因為語文課將一些很美的東西分解得支離破碎,同學們不能夠準確地解決一些考試問題,就得不到很好的分數,那麼興趣就沒有了,積極性不高了,久而久之,語文就成了一門「橡皮課」,學不學一個樣,學多學少一個樣,同學之間拉不開檔次。語文要是考了120分,已經好得不得了了,那麼考100分,卻也是很平常的分數,那麼,好的也好不到哪兒去。因為閱讀和寫作方面的得分,情感因素太多了,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評分規則,全看評分老師的口味。可是數理化不一樣,學好了可以得滿分,學不好只是幾十分,這可了不得,不下功夫行嗎?所以語文在考試的各科中自然就是末等地位了。
再者,語文學習的內容多、雜,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天文地理、星宿曆法、歷史變革、官職任免、禮貌用語等等等等,這些都得了解,有些還要掌握應用。此外的閱讀和作文是所有老師和同學傷腦筋的,研究高考滿分作文,歸納總結寫作技巧;研讀名家名篇,模仿寫作;搜集寫作素材,打造個性化寫作風格;……閱讀題,總結各類題型的答題方法。探索得越多,訓練得越多,將語文肢解得就越面目全非,浪漫的語文不見了,疲憊的學生出現了,語文老師還浪漫得起來嗎?
我剛剛接觸語文新教材,翻開目錄仔細一看,原來舊教材中有些膾炙人口的優秀篇目不見了,新增添了一些不太熟悉的作品。這些作品也都是大家的大手筆,的確很好,切合生活,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而且涉及的範圍也很廣,無論思想內容還是文筆都很好。可是,離開了舊教材,總感覺心裡空蕩蕩的沒有底,對於新教材又有些力不從心。也許這就是改革初期的思想吧。
教材內容太多了,方方面面的東西都值得我們仔細研究。這麼多文章,老師們不吃不睡,什麼都不幹,只是通讀一遍,就需要很長時間。我們做語文老師的,要通讀各類文章也是需要極大的耐心的,因為有些文章真的讀不進去,也讀不懂。比如說《宇宙的未來》,作為一篇科普文章,作者運用這麼淺顯易懂的筆法寫出來,的確很了不起,比如說開頭的方法,幽默的語言,都值得我們學習。可是讀起來還是很費勁,光讀一遍課文至少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還只是粗讀一遍,對於文章的內容、觀點、手法等等根本無從談起。老師都這樣,那學生們呢?對於普通的高中生而言,了解各種知識是必要的,可是這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其實,好多同學根本就讀不進去,尤其是文科的學生。別說學生,就是老師,能讀進去並且知道個所以然的又有幾個,如果沒有參考書,到底有多少老師能讀懂作品?我估計,大多數老師,對這一課會採取刪除的手法。畢竟,考試材料不會這麼長,也不會這麼難,掌握閱讀科技文的方法就行了,何必費事費力呢?可是,這樣的話,我們的教材不就浪費了么?當然,教材嘛,可以大膽取捨,不是么?
我們的必修教材是五本,選修教材是五本,這裡面選定的作品都很好,每一篇都是經典,每一篇都有很多東西要學習,必修得學,選修也捨不得丟。老師們哪一篇都想認真地研究,可是,時間呢?有人說,讓學生自己弄,把自主權交給學生,他們自己學的東西比老師給的強多了。
的確,學生研究後能有很大收穫。可是,大家想過沒有,一個高中生,學習十幾門功課,用在語文上的時間有多少?少之又少,可以說,除了課堂自習時間外,幾乎沒有人會拿起語文書讀一讀,寫一寫,想一想。那麼,寄希望於同學們自己去探索簡直是空話。
再者,好多作品連老師們都吃不透,孩子們能好到哪兒去?對於老師們來說,哪一篇文章如果沒有好好地講一遍,就會覺得很生疏。要想講的好,不知要反反覆復琢磨多少遍,哪一遍不需要時間?
針對目前的這些情況,如何處理好語文教材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和大家探討。首先,教師要快速熟悉新教材,對比新舊教材的不同篇目,把新篇目當作研究的對象(因為舊篇目相對熟悉些),之後選取教材中學生感興趣的篇目,作為必講課,要講透,挖深,並且做一些探討研究。其它篇目,根據內容適當做些調整,分成不同課型搞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戲劇單元,可觀賞一些經典片段,了解傳統文化特點,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學習;詩歌單元舉行一些大型的詩歌朗誦會,讓同學們深入去領會內涵;文言單元,分班級進行改編和表演,班與班之間進行比賽,要求必須是文言對白;小說單元,要求改編為話劇,分角色表演,可適當布置場景、道具等;此外,同一主題的演講賽、辯論賽、歌詠比賽等活動都紅紅火火地搞起來,同學們能不喜歡嗎?只是這樣一來,領導們該不放心了,語文課堂亂鬨哄的,能有成績嗎?家長們該不放心了,這麼上課,不毀了孩子的前程了嗎?誰敢這麼做呢?其實,人們都有這樣的心理:踏踏實實地工作,別生是非,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創新,留給別人吧!
我上中學的時候,學校活動可多了,歌詠比賽、體育比賽、各種文娛活動,只要有節日,各班都要齣節目,所以,什麼日子快到了,我們清楚得很,提前就做了準備了,也不見得耽誤學習呀。不過那時侯學習的功課比現在少多了。現在呢?孩子們被關在學校里,所有的時間都被安排得滿滿的,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結果呢?視野狹窄,成績也不見得好到哪裡去。孩子們需要勞逸結合。作為語文老師,適當地搞一些語文方面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這是個多好的事情呀!可是,誰敢大膽去做呢?
TAG:幽默小公舉的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