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鄙視的劉禪,一生中卻只有兩個敗筆,否則就是一代明君!
在世人心目中,劉禪昏庸無能,屬於典型的庸主形象!由此,「扶不起的阿斗」也成了對庸人的戲稱,劉禪也備受鄙視!在充滿著詭計與狡詐的三國鬥爭形勢之下,事實果真如此嗎?
《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諸葛亮的光輝形象,於是就將將蜀漢失國的責任推到劉禪身上。換一句話說,不是諸葛亮無能,無法實現蜀漢一統三國,而是劉禪人生敗筆太多,實在扶不起!
然而,真實歷史事實並非如此!關於劉禪能力問題,有一個觀點的質疑點,即:在諸葛亮死後,蜀漢依然在劉禪的手裡苦苦堅持了二十九年。如果劉禪真的非常無能,那麼還能堅持29年?顯然,劉禪是有能力的!
因此,諸葛亮對他評價是:「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即便有所誇張成分,但估計也有限!
有人說,劉禪治理之下,蜀漢被魏國滅掉,這是最大的失敗!的確如此,但要看到兩個事實:(1)諸葛亮在位之時,蜀漢國力並沒有增長,相反六次北伐,極大的消耗了國力,(2)魏國早就一統北方,經過多年恢復人口和經濟,實力遠超東吳和蜀漢!當時,北方才是中國的經濟中心!
客觀的說,從劉禪執政來看,劉禪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失誤。如果換一個太平盛世環境,沒有以下這兩個敗筆的話,劉禪說不定還能混個「一代明君」的稱呼。比如,將劉禪放到乾隆位置,說不定乾的更好!
第一個敗筆,鄧艾攻蜀的時候,劉禪投降的速度太快了。或許,在劉禪看來,既然失敗已是註定,那麼就無需玉石俱焚了,痛痛快快的投降吧!後來,這一點成為劉禪的污點之一!
第二個敗筆,劉禪被帶到司馬昭皇宮後,留下個樂不思蜀的成語。即,當時司馬昭問他:「你還想不想回西蜀的家鄉呢?」劉禪笑嘻嘻的回答是「此間樂,不思蜀」,也就是樂不思蜀!這一條成了劉禪昏聵的最大證據!
但對於第二條,如果劉禪換一種回答,淚眼朦朧的說「非常想」!那麼,司馬昭會給予什麼待遇?估計只有死路一條吧!關於這一點,參照南唐後主李煜的下場!所以,劉禪這麼回答,或許是大智若愚的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件事雖說成為了劉禪的人生敗筆,讓他「青史留下污名」,但也救了劉禪的性命!所以,很難說這兩件事是好是壞,只能說時也、命也、運也!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