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你可能根本不是中產,只是被中產了
不為誰而作的歌
不為誰而作的歌
林俊傑
00:00/00:00
你是真的中產,還是活在焦慮之中?
一千個人眼中,恐怕有一千種對「中產階級」的定義。月入 4000、上星巴克必發票圈的小白領是中產;在一線城市有車有房、有 100 萬流動資金的生意人也叫中產。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等收入標準為:成年人每天收入在 10~100 美元之間,即年收入 3650~36500 美元。按照美元與人民幣 1:7 的保守匯率計算,世界銀行的中等收入標準為年入 2.5 萬~25 萬元人民幣——相當於月收入兩千到兩萬的,都能被認為是中等收入。
從理性層面上看,用什麼數字標準,把人分為幾個階層,高、中、低層級內還有沒有「中上層」和「中下層」之分,都會對「中產階級」的定義造成影響。事實上國內甚至國際上關於中等收入群體並沒有統一而有說服力的標準。除了世界銀行外,許多組織和機構都制訂過中等收入群體的計算標準,其結果也大相逕庭。
日本管理學大師大前研一則從感層面上出發,對自認為是中等收入群體者提出了三個問題——
問題一:房貸是否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壓力?
問題二:你是否不敢結婚,或不打算生兒育女?
問題三: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是否讓你憂心忡忡?
大前研一認為,這三個問題中,有任一個答案是肯定的,你就不屬於中等收入群體。
你的幸福,無非是焦慮下的自我安慰
(來自《中國階級報告 2009年第一版》)
而無論定義的標準是什麼,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中等收入者並不富有(充其量只是有點錢在手而已),他們普遍焦慮,處境尷尬。
焦慮的是什麼呢?是買不起房、養不起孩子,是年至而立仍未闖出一番事業,是又一個大學室友結婚生子了,是沒空看書、下廚、鍛煉身體,眼看著生命已悄然度過近半…
所有的焦慮,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不確定性。當我們感覺到危險的可能性時,自我就會發出信號來警戒頭腦,以保護自身。這個信號就是焦慮。只不過這種危險有時是內心世界的,有時是現實世界的;有時是真實的危險,有時則是假想出來的。給「中產階級」帶來憂患的危險,不出這四種。
然而,雖然一方面遭受著危機感的折磨,另一方面,年輕的中產們又無法停止自己買買買的手。你沒有夢想的時候,旅遊大 V 們告訴你身體和心靈總得有一個在路上,人要有裸辭飛去托斯卡納種花養馬的夢想,你聽著覺得隱約有道理:「原來這才是夢想!」
你周末加班吃泡麵覺得人生無趣的時候,各種導購 APP 告訴你戴著降噪耳機癱在懶人沙發上敲打機械鍵盤才叫幸福,你一拍大腿,深表贊同:「原來這就叫幸福!」
你看到昔日同窗發了財羨慕嫉妒恨的時候,銀行告訴你申下這張 VIP 環球黑卡下榻 Ritz-Carlton 吃海鮮的你就是成功的時代精英,你也覺得醍醐灌頂:「原來我也能成功!」
絕大多數人都嚮往更好的生活,想躋身更高的社會階層並獲取認同,這自然無可厚非。這個消費型社會的商家們也瞄準這一點,提供了諸多途徑讓你看上去更成功、體驗即刻的幸福,同時讓你覺得被別人看得起。
原本需要千錘百鍊的夢想、需要四處湊首付的房子,在買買買、貸貸貸的面前仿似雲煙。但很少人會停下來想一想,環遊世界怎麼就一下子成為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夢想了?美好生活的定義應該是什麼呢?
總之不知道怎麼的,你的血槽就是空了,然後被裹挾在這場為「中產」量身定製的消費升級浪潮中,無所適從。你想跳出去,收斂自己的消費欲,但消停了幾天,間或又會再次被下一股浪潮捲走。
你不是中產,你只是「被中產」了
一邊是鮮衣怒馬的慾望,一邊是捉襟見肘的現實。中產們渴望像高收入人群那樣享受高質量的生活,卻又不得不懷揣底層收入人群那樣謹小慎微的心態。
所以當他們超前消費時,信用卡賬單告急,自己的資金鏈也繃緊了,以至於無力承受一丁點風險。但風險意識層面,中產們顯然已經進步很多了,畢竟在淘寶買個東西都會隨手買退貨險了。中產們知道自己不會走駱駝祥子的老路,不再相信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論調。
但時代雖然變了,我們每個人仍舊是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被搶被壓榨是祥子的命運,手停口停則是如今中產階級們的宿命。斜杠青年、知識變現為什麼這麼受年輕中產們的推崇?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沒有人脈、沒有資源,創業風險又太大,他們只能靠自己的那一點才華才能在死工資以外再賺點錢,以躲避時間的侵蝕和錢的貶值。
在和時間賽跑的遊戲中,除了努力賺取額外收入,靠著那份僅有的盈餘做著微不足道的投資,在這場對抗貨幣貶值的角逐中,避免購買力縮水頗有難度,躋身中產者鳳毛麟角。
簡單來說,你所感受到的中產,不過是在社會紅利狀況下熱錢的躁動。這種躁動之所以能夠持續下去,無外乎商家置身其中牟利,勞動者置身其中麻痹自我,我們在一個又一個網紅模式,一個又一個「快樂」中,如同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中國一般,吃著大煙,賭著小錢。
我們該如何逃離「被中產」
前段時間一篇文章,名字是《別讓自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中方法大庭相徑
打破對於中產階級的幻想
這種打破並不是不追求,而是保持一種持續的追求,使我們在躁動中對自己慾望的剋制。馬克思早已說過,工資就是勞動力的成本。所謂勞動力的成本包括衣食住行、贍養老人、撫育子女、醫療費用及養老儲備。換言之,打工者以成本價出賣勞動力。少了員工活不了,多了企業受不了!
這種註定的平衡,聽起來非常殘酷,但是確實是事實,魯迅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大概就是這種意思吧。
認清自己
蘇格拉底說過:know yourself.大抵就是這種意思,在社會紅利中認識自己的能力,在收入增長的變化中看清自己的能力才是重要的,很多人往往會被外界的紅利沖昏自己的頭腦。今天A賺錢,偶然間蹭到了,就是能力,明天B賺錢,我卻虧了,卻不會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自然而然會被淘汰。
敢於面對困難的人很多,敢於認識自己的人卻很少,其實道理很簡單,當你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你有了自己所維護的尊嚴,而這種不必要的尊嚴,往往是致命所在。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學習,但不要進行重複無用的學習
在知識經濟的大背景下,從來都沒有比學習更賺錢的事情,因為當您的學識增長能適應社會增長的時候,你面對事情的預見性和前瞻性將要超乎想像。
打工者的一生會在總體上收支平衡:總收入剛好覆蓋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的總成本。他們努力工作養家活口並為退休生活和醫療費用建立儲備。「理想」的結果是「空手來空手去」,既無「人還在錢花完了的」尷尬,也不會留下 old money 供下一代坐享其成。所以,中產階級們,好好打工吧!
來源於企鵝圈
TAG:漢邑財商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