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謹以舊文懷念張幼蘭先生:有真情就是親人

謹以舊文懷念張幼蘭先生:有真情就是親人

八月盛夏,坐了36個小時的火車,去四川見一個95歲的老人。半路上,聽說四川地震,火車停下來檢修四五個小時,心中不勝惶恐,還好本來的行程中也沒有九寨溝。

要見的老人名叫張幼蘭,以前在江蘇盱眙工作到退休,現在住在四川孫子家。我和她相識二十年,張奶奶年齡大了,走不動了,她在電話里傷感地說:「芳芳,我很想你!」我立刻就決定暑假去看她。

凌晨3點才到成都,找了間鐘點房待到7點,我18年前的學生李明在成都工作,開車兩個多小時,把我們送到樂山市犍為縣。張奶奶已是鮐背之年,身體卻很好,耳聰目明,依然可以寫書法,桌上正寫著一幅扇面。聽她的孫媳婦秦靜說,張奶奶一大早就起來到門口探看多次,不斷念叨:「怎麼還沒到?」一見面,我們倆就緊緊相擁。

認識張奶奶時我還未結婚,倏忽孩子已十幾歲了,我說:「時間過得太快了!」她說:「是啊,要能把時間栓住,讓它不往前走,該多好啊!」這話從95歲的老人口中說出,令人聽來感慨萬分。

張奶奶還記得我們相識時的情形,當時她住在進修學校,我參加教師培訓,看到教師宿舍有一戶人家門口有一棵碩大的金銀花,芳香馥郁、蜂飛蝶舞。我愛花,經常忍不住過去欣賞一番。有一次,看到院子里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給花澆水,我鼓起勇氣問:「請問,能不能讓我進去看看花啊?」從此就相識了,正是「花香結成一生緣」。

我們的相識經過,被她寫到自傳《岷江戀》里。《岷江戀》的封面設計是寫「瀘州老窖」和畫「川康形勝圖」的著名書畫家張幼矩,他根據張奶奶的回憶,畫出了她幼時家鄉太和場的景色。張幼矩老先生一幅字畫價格不菲,但給張奶奶畫封面和題字卻一分錢不收。「張幼蘭」和「張幼矩」名字中有兩個字一樣,續過之後,並不同宗,但張奶奶年齡大些,所以張幼鉅喊她「老大姐」。

張奶奶曾為著名景點「三蘇祠」寫蘇東坡行述,書法多次選送中國美術館展出,作品被北京大學、世界書協加拿大總部和國內很多機構收藏,很多朋友都是四川詩詞和書畫界的名人,比如張幼矩、黃稼、伍中一等,正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還曾到北京的啟功先生家拜見,啟功先生稱讚她的小楷「寫得很好,很有根基,有書卷氣,骨肉停勻,不容易」,又建議她「練習寫較大的字,因為人會一天天變老,視力減退,將來寫小楷會有困難。」

這樣一位當之無愧的「書法家」,卻異常謙遜,有一次她兒子給她印了名片,她想送一張給我,到處找膠布,我問:「找膠布幹什麼?」 她說:「我算啥子『書法家』嘛!」原來是要把名片上「書法家」三個字用膠布貼起來。實在太可愛,如果她都算不上書法家,不知有多少所謂的「書法家」要自慚形穢了!

在犍為待了一天一夜,盡量多點時間陪伴張奶奶,午飯後就並排躺在她床上聊天,張奶奶工書法也擅長寫古體詩詞,可是我和她在一起,從沒學過寫字也沒學過寫詩,就是在一起聊天,談談最近看過的書,說說近來寫的文,甚至聊聊最近看過的電視電影。張奶奶年齡大了,卻有一顆年輕的心,連《微微一笑很傾城》也是喜歡看的電視劇。最近,《戰狼2》熱映,張奶奶也想去看,她的孫媳婦秦靜害怕裡面槍炮轟炸太激烈,對老年人心臟不好,才沒有同意,當作笑話說給我聽。

在秦姐的手機里還看到張奶奶的婚紗照,就是她結婚當天拍的,攝於1947年春。張奶奶年輕的時候真美,端莊秀麗,有大家閨秀的風範!她身穿白色的婚紗,長長的頭紗披在身後,手捧一束鮮花,美目流盼,幸福漫溢。七十多年前的黑白老照片,經過歲月風塵的洗禮已微微泛黃,更添一份動人心魄的美。

張奶奶的一生堪稱傳奇,是眉山才女,少有才名,十幾歲就幫人家寫匾額,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眉山女中,後來就讀四川大學,是川大校花。也算嫁入豪門,在結婚當天,穿婚紗,吃西餐,還有戶外party,賓客們送的賀禮是銀錠、湘繡、絲綢被面等。夫家在鄭州、上海、南京都曾有房子,其中南京的房子在烏衣巷附近,一條巷子三進院子都是她家的,光菜園就有一畝。全家住一個院子,還租出去兩個院子。然而,她不願意在家當少奶奶,曾在孩子三個多月時就帶著孩子到外地教書,掙微薄的薪水奉養自己的父母。其實,只要她開口,再多的錢也不在話下,但她就是要自己掙錢,不當寄生蟲,要有自己的工作,這是她與丈夫的婚前協定。

公婆對她很好,婆婆不放心裁縫,曾親手為她鋪棉絮做棉衣;公公聽說她在蕪湖教書,住在半山腰學校廢棄的一座舊樓里,破敗不堪,就命管家帶錢來要在當地給她買一套好房子住,還曾說:「幼蘭喜歡教書,我們家後面有一塊地,那就給她蓋一所學校嘛!」丈夫曾一天給她寫一封信,訴說相思之情;她的小叔子也說:「我將來也要找大嫂這樣的妻子。」

全家無人不愛她,然而這樣美好的開端,卻沒有美好的結局。因歷史原因,她被迫與愛人分離,曾入獄,曾被貼大字報,曾被批鬥上百次,曾被污為「牛鬼蛇神」,曾參加勞動改造……往事如煙,一切消逝在風中。張奶奶一生吃了很多苦頭,然而,卻一輩子清曠達觀,對我說,人的一生難免有挫折,要看開,不要生氣!我想這也是她95歲高齡,依然身體康健的原因。

張奶奶還勉勵我多投稿,不要怕退稿,說了一件關於胡適的軼事——她的姑父夏眉良曾留學日本,還曾和胡適是同桌。胡適愛好寫文章,經常收到退稿,但是他不怕,越退稿越投稿,文章越寫越好!張奶奶不知道,現在的報社、雜誌社已經不給投稿人退稿了。

當天晚上,我們又把張奶奶帶到賓館住了一夜,和我睡一張床。我讓她半夜上衛生間一定要喊我,她卻輕輕巧巧地自己起來,站到地下我才發現,她還覺得不好意思:「就怕把你吵醒,還是把你弄醒了!」第二天,一起在賓館吃了豐盛的自助早餐。說實話,把她帶到賓館,我也很擔心,畢竟她九十幾歲了,幸好張奶奶的孫媳婦很能幹,幫她洗澡,換衣,照顧得無微不至。我覺得秦姐太偉大了,她照顧自己丈夫的奶奶,盡心儘力,還帶張奶奶去看病,治好了她的眼疾、牙疼、腰疼,甚至蛇瘡。前年,張奶奶住在蘇州的養老院里,我去看她,她眼睛看不見,連用圓珠筆在紙上寫字都不行,這次去,竟然看到她又能用毛筆寫書法作品了,實在是奇蹟!

秦姐丈夫在外打工,一個月回來一兩次,她自己開個列印社,帶著4歲的孩子,又照顧95歲的老人,實在太辛苦,太了不起了!她家的孩子,也非常可愛,我當了這麼多年老師,沒見過這麼聰明的孩子,才上中班,把一年級的課本讀得滾瓜爛熟。四川已經用部編本教材了,張奶奶有空就教他認字,他也很好學。到底是書香門第,即使一輩人因為歷史原因沒有讀出來書,小字輩還是能遺傳繼承家族優良基因,將來肯定也能考上名牌大學,或許像張奶奶的孫女一樣,長居國外。可是,有時候就是這樣難以完美,學習好的孫女在美國,多少年再想念也不得一見;學習不好的孫子,卻能經常陪伴盡孝心。此事古難全。

秦姐說:「奶奶常常跟我說,你就是上天派到她身邊的一個仙女,帶給她很多的關懷和快樂!」其實,張奶奶何嘗不是上天派到我身邊的一個聖母?教我慈悲、寬容、善良、看淡錢財——

我結婚的時候,沒有錢買房,正心有戚戚,張奶奶告訴我:「求田問舍,本無大志!」一下子讓我心裡豁然開朗。我生氣先生整天忙工作,公婆又不幫忙帶孩子,張奶奶勸慰我:「要生一個人的氣,先想他的好。」讓我頓時解開心結。兒子兩三歲的時候,有一次帶到她家玩,我一眼沒看到,他鑽在桌子下,張奶奶那時已經八十多歲了,彎腰想抱他出來,自己聽到「咯嘣」一聲,一陣劇痛,老年人骨頭脆,估計是輕微的肋骨骨折,但當時她並沒有告訴我,害怕我自責和擔心,忍著痛將我送走。幾個月之後好了,才說出這件事,讓我知道什麼是替對方著想……

從張奶奶家移來的金銀花,依然年年盛開在舊宅院;張奶奶送我的一盆「一葉蘭」,長了十幾年依然青翠欲滴;記得有一年冬天奇冷,我住的地方水管凍起來了,就在張奶奶家住了一周,她那時也是80歲左右的人了,可每頓飯都提前做好,用蓋碗盛好擺在桌子上,等我下班回來吃……張奶奶還教我按摩穴位,養生保健,有一次我不舒服,電話里告知張奶奶,她竟然畫了一張手部按摩穴點陣圖給我,並配上細細的文字說明;我兒子小時候,她特地用工整的楷書寫了一首詩送我,名為《芳芳之子半歲,極惹人愛》:「玉琢粉妝一奶娃,逢人愛撫笑如花。氤氳瑞氣流光轉,天使原來降鄭家!」因為我先生姓鄭,所以她說寶寶是降臨在鄭家的天使……

世上的事,有因才有果,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所以,張奶奶在盱眙的時候,我總是經常看望陪伴,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也送去博她一笑。記得有一次看到路上賣草編的蝴蝶、蚱蜢,買一個給她看看;還有一次,看到一種可以在地上走的提線鴨子,也送一個給她玩玩。老人,實在就是老小孩,最需要陪伴,最怕孤單和寂寞。她90歲的時候,因為兒子媳婦去美國照顧初生的重孫子,我就把她帶到我媽媽家住了兩個月,過得很愉快。張奶奶一直念叨我對她好,那是因為,她對我更好的緣故!

「先生」一般是形容男性的,但對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女士,也可稱為「先生」,比如「楊絳先生」。張奶奶也是當之無愧於「先生」這一稱謂了。她一生桃李滿天下,是全縣最優秀的教師之一,評職稱什麼材料都夠,卻在退休前把上「高級職稱」的機會讓給年輕人,說自己退休了,要高級職稱也沒有什麼用,所以退休工資一直不高。這種高風亮節,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用當年《盱眙報》上,程君的文章《張幼蘭先生》中的一句話來形容:「我們小城中也有高山大海!」有緣認識張幼蘭先生,何其有幸!

第二天一早,要離開了,張奶奶和我們依依不捨。我將她擁在懷裡,鼻子一酸,幾近淚下。我們步行走出好遠,她還站在原處望著我們。車子開動,她依然站在原處望著,望著……

雖然,跟張奶奶沒有血緣關係,但二十年相處,覺得和真正的親人一樣。就像秦姐悉心照顧丈夫的奶奶,張幼矩老先生給張奶奶題字畫畫分文不取,甚至我的學生李明,18年來從未相見,聽說我去四川,專門請了兩天假開車接送。這些,都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

什麼是親人——

有真情就是親人!

2017年8月

2017年暑假,去四川看望張幼蘭先生,回來之後寫了這篇文章,她讀後也很喜歡——估計是愛屋及烏,我寫什麼她都說好,多是為了鼓勵。張奶奶雖然去世了,為她流淚,卻不願為她悲傷,因為她留給我的回憶中全是美好和溫馨。有的人永遠不會死去,只是換個地方活,永遠活在愛她的人心裡……

芳芳 2018年1月24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豆蔻的芳草地 的精彩文章:

TAG:張豆蔻的芳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