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為輪迴畫下休止符
1
我們現下是以一個凡夫的身份,願生彌陀凈土,專稱彌陀佛名,在阿彌陀佛的光明攝護當中,雖然肉體還在娑婆世界,但是已經是極樂世界的聖眾之一了;雖然此生果報尚沒盡,但已經不是六道輪迴的凡夫了。因此,凈土宗的特色就是「平生業成」,在我們平生還沒有臨終之時,我們往生的業因已經圓滿成就了;有了這個業因,自自然然就會獲得往生成佛這個果,這個叫做「平生業成」。這樣的特色是凈土宗特有的,如果是靠自力修行,就沒有這樣的特色。
2
第十八願這種「乃至十念」的根機,並沒有說一定要平生,或者說一定要臨終。既然是「乃至」的話,既包含平生的根機,也包含臨終的根機,意思是說:你在平生遇到彌陀救度之緣,而發心盡此一生信願念佛,那個時候就是平生業成。
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沒有佛緣,既不學其他法門,也沒領受凈土法門,甚至不但一輩子沒有佛緣,反而造了很多罪業,甚至無惡不作、無作不惡,到臨終即將斷氣了,才遇到善知識給他講解這個法門,或者是因為一生造惡多端,所以臨終的時候地獄之火已經燃燒過來了,他才恐懼,這個時候遇到善知識開示阿彌陀佛的救度,他當下信受,便往生了——這就是臨終之機。
「業成」有平生、有臨終,當然,如果是平生業成的話,它是貫穿到臨終的,既是平生業成,當然也就更是臨終業成了,因為他的往生,不是臨終那一時刻才決定的,是在平生信順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的同時就決定了。所以,不是臨終那個時候才決定往生,他的念佛是每句佛號都決定往生,念念都決定往生。
3
我們之所以學佛,尤其學凈土法門,就是為了獲得「平生業成」──在活著的時候(平生),人生的目標已經達成,極樂世界的往生現在已經決定,萬劫以來的輪迴今生已經畫下休止符,我們學佛尤其學凈土,就是為了達成這一件大事──往生凈土之行,這是很重要的。
4
「念佛」是彌陀本願獨一無二、最高無上之行,善導大師謂之「正定之業」,亦即「往生已定」「平生業成」。
5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之人,自然與彌陀心心相印,機法一體不離,此之謂「親」。而往生極樂,現在已定,不等將來臨終。此理,不論知不知、信不信,乃是自然法爾之事。
6
往生彌陀凈土,不是決定於將來,而是決定於現在——信受彌陀救度永不改變,專稱彌陀佛名也永不改變,願生彌陀凈土當然也永不改變。
7
阿彌陀佛是要讓我們現生就有往生的安穩,就能夠沒有恐懼,所以說「一切恐懼,為作大安」。而且第十八願的成就文也說,「至心迴向,願生彼國」的話,就「即得往生」而「住不退轉」,這個都在顯示不是等臨終的時候才肯定往生之業成就,是平生、現在就往生成就了。我們現在信受彌陀救度,從現在開始就專念彌陀佛名,願生極樂世界,永不改變,這樣就已經坐在他的大願船上了,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攝取不舍,一直到臨終,那豈不是現在就已經往生有分了?而且是必定性的、肯定性的、決定性的!
8
一個人如果願生極樂,修學凈土法門,可是不曉得自己平生業成,不敢肯定自己是平生業成的,表示他還不了解阿彌陀佛的本願。因為第十八願明明就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如果你願生凈土,專念彌陀佛名,可是還不能夠往生,那阿彌陀佛豈不是打妄語?他成佛的這個廣長舌相豈不是要收回來?他豈不是不能成佛?佛是不打妄語的,佛語是真實、不虛偽、不顛倒的,他既然成佛的話,我們依他第十八願所講的,願生極樂,專稱彌陀佛名,必定往生,為什麼?很簡單,因為他已經成佛。
9
善導大師在《般舟贊》說:
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彌陀凈土,不可輕而不欣。厭則娑婆永隔,欣則凈土常居。隔則六道因亡,輪迴之果自滅;因果既亡,則形名頓絕也。
善導大師在這裡所談的就是「欣」和「厭」。也就是說,欣和厭是我們凡夫可以做得到的,能夠這樣的話,就是「平生業成」。
精彩推薦
特色佛教平台力薦(滑動查看)
TAG:凈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