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整容27次的男孩,最後活成了善良的奇蹟
Wonder
Wonder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Natalie Merchant
00:00/00:00
作者 / 陳廿榛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在人群中十分慌張的時刻,或許是幼稚,或許是穿得不夠好看,或許是不經意犯了一些錯。你和大家格格不入。你不知道別人的打量中是否帶著惡意,也不知道友善的背後是不是會有不屑的嘲諷。你在人群中,卻和人群隔了一道厚厚的牆,你無法直面世界,像一個把自己藏在頭盔背後的小孩。
在電影《奇蹟男孩》里,奧吉就是一個這樣的小孩。出生後,他因為臉部畸形,先後做了27次整容手術,卻依然長得「很不一樣」。
五年級以前的功課都由媽媽在家裡輔導完成,沒有去過學校。奧吉最喜歡的節日是萬聖節,只有這一天他可以戴著面具正大光明在人群里奔跑嬉鬧,同陌生人擊掌,不用擔心別人打量、抵觸自己的目光。
萬幸的是,小奧吉出生在一個有愛的中產家庭。媽媽為了他放棄了研究生論文,在家悉心照顧他,爸爸和姐姐也給了他十足的關愛。
用豆瓣網友王大根的話來說:「在這種家庭里做一條狗都好啊」
在愛里長大的奧吉雖然有些自卑,但心態還是比較平和健康,對人友好又俏皮,是一個聰明機靈的小孩。
但是這一切都在奧吉得知自己要去學校讀五年級時崩塌了。離開了家人為他撐起的保護傘,奧吉在學校的遭遇可想而知。儘管老師和校長都很和藹可親,卻沒有小朋友願意主動靠近奧吉,甚至還有一些小孩以取笑作弄奧吉為樂。
小孩子一直是天真無邪的代言詞,可是,他們的惡意,卻一樣傷人。傷人而不自知。他們不知道自己無心或有心的傷害可能帶給別人一輩子的陰影。
就像我有一個朋友,在小學時,曾經因為被同學說,「你爸爸穿得像個乞丐」,心情抑鬱了大半個學期。
其實,就算和普通人一樣,就算長相很好,也有可能經歷類似的惡意。電影里奧吉的姐姐,維婭說:「如果你想當普通小孩,就免不了遇上這種事。」
維婭是在安慰自己的弟弟,也未嘗不是有感而發。長相好看,性格溫順的她在學校幾乎沒什麼朋友,唯一的好朋友米蘭達新學期開始後一直排斥她。
維婭有很多煩惱,她愛自己的弟弟,有時卻也嫉妒弟弟佔據了父母大部分的愛,而最懂她疼愛她的奶奶已經去世。
奧吉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身邊人的樣子。生而為人,誰都不易。在背後說奧吉壞話的同桌,其實只是個努力合群的窮小孩;疏遠維婭的米蘭達,是因為羨慕維婭美滿的家庭,在外人面前把維婭的故事套在自己身上,所以心生愧疚。就連校園霸凌的小反派,也能從他的父母身上找到他惡作劇的因由。
導演的善良之處在於,他沒有給角色定性,也沒有用赤裸裸剖開他們傷口的方式來獲得觀眾同情。他把生活中這些微小的細節拼湊在一起,還原了人物的多面性。寶劍有雙鋒,銅錢有雙面,我們不能只看自己受傷的那一面,也要知道該如何讓傷口癒合。
電影里的孩子們不約而同選擇了同一種方式,善良。維婭即使自己不開心,也願意領著受了委屈的弟弟過萬聖節,出去討糖果。米蘭達把演主角的機會讓給了渴望父母關注的維婭。小同桌在別人說奧吉壞話時勇敢出手維護自己的朋友。小胖子在高年級同學欺負奧吉時挺身而出。
他們用善良消解了自己的戾氣,給原本鬱悶的生活找到了另一個出口。
電影中我感觸最深的一幕是,欺負奧吉的小男孩被校長請來家長,家長卻絲毫不願承認自己孩子做錯了什麼,反倒是把一切歸咎於奧吉有疤痕的臉。他們說現實生活就是如此無情。
但真相是,心懷惡意的人,通常看不見生活的美好,也就無法感知善良,傳遞善良。當善良變成被嘲弄的笑話,才是一個社會最可悲的時刻。前面提到孩子的惡意,從來不是憑空出現,家長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所以,哪怕為了孩子,也請努力選擇善良。
就像校長在宣布奧吉獲獎時說的那樣:「善良一點,因為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他們,只需要用心去看。」我們或許無法去用心了解參與過自己生活的每一個人,但起碼可以選擇善良。
在新聞熱點事件自己還不太清楚真相時不要立刻口出惡言,這是善良;看到殘疾人時不刻意盯著人家看,這是善良;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也是善良。
我們還應該知道,善良從來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視,也不是自我感動的悲憫,而是平等待人的尊重。
對此,我想化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話來表達:「最要緊的是,首先應該善良,其次要尊重,再其次是真誠與理解。」
我不知道現實生活會不會像《奇蹟男孩》一樣,所有的善良都能換來善良,所有的尊重都能收穫尊重。
我確定的是,我們選擇善良,是為了不被世界改變,甚至是,改變世界。
TAG:花邊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