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跳一跳6000分的男人:做HR要懂這3點產品思維
作 者丨周雨
央企資深HR,高級經濟師,GHR特邀撰稿人
前兩天,在知乎上被邀請回答,「如何看待張小龍在『2018微信公開課PRO版』上的演講?」
於是從頭到尾、認認真真讀了幾遍他的演講內容,然後,被徹底圈粉了...
張小龍:人到中年不油膩
人和產品俱如此
人到中年的他,既不「佛系」,也不油膩。還好、可以、差不多,這些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辭彙統統與他無緣。
有人問他,為什麼玩微信跳一跳小遊戲的最高紀錄能到6000多?他說,「並不是我比大家更厲害,而是比大家練習得更久,可能和很多人不同,玩跳一跳的時候,我會很放鬆,很平靜,這個遊戲足夠簡單,簡單到可以讓你找到一個獨自面對自己的時刻。」
他依然是那個做事專註、興趣廣泛,「隨便玩一玩就可以把一項事物變成業務專家級水平的人」。
張小龍是中國最早接觸計算機編程的一班人。
他大學就讀於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電信系,沉默寡言、愛鼓搗電腦,對程序開發一直懷有濃厚興趣。
1994年,他研究生畢業,進入廣州一家國企從事面向對象資料庫系統方面的研究實現。1996年,加盟一家電腦公司,開發出「號稱當時國內最早的基於Delphi實現的商品化軟體」。
再後來,Foxmail在他手下從無到有,1998年成為國內用戶量最大的共享軟體,他也藉此一路狂奔。先是2000年,Foxmail以1200萬賣給博大公司,他成為博大的技術負責人;再是2005年,騰訊收購Foxmail軟體及有關知識產權,他被併入騰訊,成為騰訊廣州研發中心負責人。
正如懶人推動了科技一樣,不愛說話的張小龍並不排斥溝通和表達——只是要有「合適」的方式。追溯其產品軌跡,他不斷尋找的「合適」的表達方式,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要夠簡潔、夠有效!
2007年,他以「簡潔」、「快速」作為產品核心改進點,推出了QQ郵箱簡潔版,並細細打磨產品的基礎功能體驗,使其一躍成為國內排名第三的郵箱產品。
和郵箱同時的,有「漂流瓶」,開啟了互聯網陌生社交的新局面,一時間業內紛紛效仿。
微信就更不用說了。2010年11月,微信項目正式啟動。再之後,大家都很熟了,「搖一搖」、「漂流瓶」、「打飛機」、「朋友圈」、「滴滴打車」、「微信紅包」……再到目前比較火的小程序、訂閱號等,總有一款讓你樂此不疲過。
不覺間,微信已經七年,算得上一款「中年產品」。有人說,「中年產品」跟中年人一樣,都容易走向臃腫和油膩,缺乏創新和活力。
張小龍顯然不是油膩的中年男人,他始終堅持初心,遵從產品邏輯。作為其產品哲學外化的微信,也就很難淪為油膩的「中年產品」。
他曾經在《微信背後的產品邏輯》分享會上,講過一個故事。馬化騰發郵件想讓他把「搖一搖」再細化點,能加的都加上。
他立馬回了個郵件,「我們已經做到了最簡化,他加任何東西都是減分的;我們也做到了最自然化,最符合自然本性的一個體驗,所以不可能超過我們了。競爭對手無法超越我們,因為一變化就要增加東西,加東西就是不對的了。」
時至今日,微信手握十億用戶,作為一款舉足輕重的平台型產品,產品使用體驗上依然簡潔、易用,功能增加上保持「克制」,恐怕與一以貫之的這種產品理念分不開。
印象中,微信幾年裡沒什麼大的更新。因為它從不為了更新而更新。更新的目的是要讓產品變得更好,微信基本功已經可以很好地滿足用戶了,為什麼非要更新呢?
當然,沒有大更新,並非說它躺在光榮榜上止步不前。他將更多精力放在擴展功能上,比如小程序、企業微信等。
他的堅守再次回報了他們。
用產品思維做人性化HR
近年來,在HR領域,產品思維也被談的比較多。雖然並不適用人力資源管理所有方面,但在企業文化、員工培訓等方面無疑可以大展拳腳。
前段時間,受邀作為GHR2017中國人力資源實踐創新(企業)評選的專業評審接觸了20多家優秀企業的HR創新案例,其中好幾個讓人眼前一亮,正是應用產品思維打造培訓方面的。
總結其共性,這些企業都做到了以下三點:
1.像產品經理一樣,把員工當成用戶
首先要轉換思路,把員工當成用戶而不止是客戶,思考「用戶能從中得到什麼」而非「你想傳播什麼」;呈現在用戶面前的所有交互界面都要友好;沒有權力抱怨用戶,出現問題的第一反應是積極提出解決方案。
2.讓用戶參與設計
記得有個經典設計案例,說設計師不知如何設計公園裡的小路便暫時擱置一旁,後來發現來來往往的人已經踩出了小路的痕迹,於是照葫蘆畫瓢,反響很好。
受歡迎的產品在尊重用戶體驗方面都做的非常好。如果把培訓課程看成是一個產品的話,通過加入各種場景設計,增強體驗互動,從而讓用戶自然愛上他。
3.敏捷迭代
產品思維下的培訓課程強調低成本試錯,快速迭代培訓產品。這樣的話,傳統的注重系統化思維提升和解決方案,將被問題切割的思路所取代,一次解決一二個小問題。
這就要求,把大塊的培訓課程拆解開來,利用更小塊的時間、更小的規模,滲透到業務一線可能發生問題的地方,逐步解決問題。
產品設計中反覆強調,好的產品要懂人性,有內涵、接地氣。HR的產品也是如此。
最後,再分享幾點張小龍在演講中關於產品的幾點思考:
1.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
2.只有利益的堆砌,產品會失去它最本質的東西;
3.故意去感動人是一種不尊重用戶的表現。
共勉。
TAG:外灘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