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為秀:那時候的年

吳為秀:那時候的年

那時候的年

吳為秀

臘月初八

年的節奏是從臘月初八這天開始的。

到了臘月,農活沒啥忙了,天氣又冷瑟瑟的,正好可以閑在家裡犒勞一下自己一直處於飢餓狀態下的胃。

先從一碗香香的暖暖的臘八粥開始吧。

切臘肉,淘米洗豆子,剝花生砸核桃。大鍋里填滿水,燒火,架硬柴,煮。咕嘟咕嘟,那些豆子,白米,花生,核桃,就像過年時聚在一起的七大姑八大姨,道不盡的家短里長,說不完的姐妹情誼。她們的一些話題悄悄從木鍋蓋的邊沿偷跑出去,被天空路過的鳥聽到了,趕緊停在門前的大核桃樹上。慢慢的,昏黃的日頭,從東山頭走到了西山頭,灶膛的火也小了,鍋里的豆子先軟了,其他的也漸漸糊了,於是,臘八粥熬好了。

我早欠得咽了多次口水,外婆卻先舀一缽,一邊走一邊用她少牙的嘴吹粥。她把粥倒一勺給核桃樹,一勺給椿樹,一勺給梨樹,一勺給柿樹。門前屋後所有的樹根邊都有了,她又去豬圈,給豬再倒一勺。嘴裡不停地和樹說話和豬說話,末了,還不忘給樹上的鳥兒也打招呼,來吃吧!

吃飽喝足,這晚睡得特別安穩,再沒有半夜餓醒過。屋外也格外安靜,想必那些樹、豬、鳥,都和我一樣,一夜無夢。

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這天算是正式踏上過年的節奏了。

二十三俗稱為小年,這天最重要的事是敬灶神爺。外婆做了好飯好菜放在灶邊上,然後在灶頭上裝滿麥子的碗里插上三根香,燒幾張黃表紙,嘴裡念叨著: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我剛能夠得上灶邊子的時候,外婆就說了,舀飯時要輕手輕腳,不能拿筷子敲碗,不能拿鏟子敲鍋沿。灶上有灶神,對灶神不敬,就會讓人沒飯吃。

吃飯是大事,一頓沒吃的都不好受,所以,家家戶戶對灶神一點不敢怠慢。今天是灶神上天給玉皇大帝稟報的日子,如何也得比平常更多了些恭敬。

臘月二十四

長工短工,臘月二十四滿工。

在外的人,到了臘月二十四這天,就可以理直氣壯明正言順地領了工錢,收拾行禮回家,真正開始置辦年貨了。

外公從屋後找出一根竹竿,綁了掃帚,攀高爬低的掃陽塵。頂棚上的灰塵,拐角的蜘蛛網,一圈下來,外公成了包公臉。外婆拿了抹布擦柜子,擦桌子,洗鍋蓋案板,洗櫃里放了一年的盤子碗。我就是個聽叫兒的,誰要缺個啥東西就叫我,一會兒跑東一會兒跑西,看著屋子乾淨整潔了,心裡也是喜滋滋的。

外公在縣上收購站里稱了幾斤報紙,要給房屋來個煥然一新。我刷漿糊外公貼。於是,我的小房子頂棚上是報紙,牆上是報紙,我就在報紙的屋子裡,一會兒仰頭,一會低頭,一會兒跪在床上,一會兒站在凳子上,看報紙。遺憾的是看得正起勁,半邊字蓋住了。我的課外讀本,就是牆上,頂棚上的這些各式各樣的報紙了。

臘月二十五

悶在木盆里的黃豆發酵好了,揭開薄膜紙,倒在大蒲籃里,撒上辣椒面,花椒面,五香粉,鹽,攪拌均勻後,放在太陽下曬。過來過去,總要抓幾粒,塞在嘴裡慢慢嚼,又辣又香,那是我們最好的零食之一。

還有竹籃里晾的豆腐乾,櫃里晒乾的花生,核桃,屋檐下掛的柿干。不吃,光是看一眼就心滿意足了。

小孩盼過年,盼的就是這些好吃的。

說起好吃的,還有一件事忘了。鏟一瓢包穀,一瓢白米,往劉叔家跑。

劉叔以前是個石匠,左手鐵釺右手鐵鎚,從早到晚叮叮噹噹的敲個不停。有了鋼磨,石磨閑置了,他就失業了。一天,他突然挑個鐵葫蘆回來,架在大火上轉圈,左手拉風箱,右手搖,可么時間差不多了,把鐵葫蘆塞進麻袋裡,「砰」一聲巨響,冒起一股濃濃白煙。這時,劉叔脫掉手套,伸手一抓,白白胖胖的有著濃香的爆米花就在眼前了。

之前,我們吃的爆米花都是在鍋里炒的,基本上都是發育不良的鐵顆子,硬的咬不動,很少幾粒炸開花的。劉叔帶回來的米花機炒的每一粒都是飽滿的花,怎不讓人愛呢?

小孩子們都聚在一劉叔身邊,一旦劉叔架著米花機起身,立刻散開,緊緊地捂住耳朵,眼睛瞅著,爆米花一出來,呼一下又聚在一起。不管是哪家來爆米花,只要出鍋了,都會分給孩子們一些,如此,一天都能吃上免費的爆米花。

白米炸的米花卻是捨不得這樣吃的,一是白米珍貴,二是米花要用來製作米花糖的。

外婆把掛在牆上的麥芽取下來洗了放在鍋里熬,柴火不間斷,火又不能太旺,外婆基本上一晚都沒睡。熬好的糖稀里拌上米花或者芝麻和核桃仁,晾冷,切長條,再改切薄片。

製糖是個費時費力的活,因為小孩子喜歡,再苦再累,大人都願意做。再說了,正月里有客人來,這也是最好的最受歡迎的副食。

這糖,嘴裡甜,心裡甜,這也是小孩子盼過年的原因之一。

臘月二十六

嗯,是吊酒的時候了。

和黃泥,在門前搭口大鍋灶,架上一人高的大樽子,把發酵好的酒糟子倒進去,再坐上一口天鍋,倒上冷水。灶里大火燒著,慢慢的,有筷子粗細的一溜子酒出來了。做酒的師傅拿接一盅,先聞,再咂,無視四周期待的眼神,好一會兒才開口,成了!主人趕緊拿出茶缸接滿,給每人倒一盅。

這會兒,女主人就開始在屋裡滋滋啦啦的炒菜開始了。

外公喝酒的時候還吊過幾次酒,後來戒酒了,就沒再做了,但是遇到村裡有人正吊酒,還是忍不住接過酒盅,喝上一口。

臘月二十七

時辰看好了,殺豬匠訂好了,幫忙的也說妥了,外婆去燒水,水差不多要開了,扛著家什的殺豬匠和幾個幫手進院了。

下半邊門扇子,橫搭在木腰盆上,架樓梯,掛上鐵鉤。這邊在做準備工作,那邊幾個人在豬圈邊上等外婆。外婆給豬餵了一頓沒加糖的細糧,一邊摸豬頭,一邊抹眼淚:吃飽飽的好托生,再世莫變豬了……在豬圈邊燒一柱香,這才回到屋裡,不看。我也不敢看,豬的慘叫,還有那破腸劃肚的場面,晚上做噩夢。沒滿十二歲的孩子也是不讓看的,豬血也不能吃,會蒙了心,念不進書。

但是,那流油的豆漿肉,白白的骨頭湯,噴香的肉餃子,讓我們忘了剛才的一幕。也只有這一天才能吃上新鮮肉,接下來,外婆就把肉腌起來,掛在有火塘的牆上,熏成臘肉了。

唇齒生香的豬肉,也是我們盼過年的原因之一。

臘月二十八

不管今年收成如何,不管口袋有多少錢,到了年尾,無論如何都要上趟縣。給餐桌上添幾樣菜,給娃買件新衣裳,基本上是全家出動。

外婆一年上頭也就進這一次城。她打開紅木箱,找出壓箱底的衣服,把自己收拾齊齊整整的才出門。外公等得不耐煩了,你是要去相親呀?

像匯入主流的水一樣,溝溝岔岔的人都彙集到大路上,辦年貨的隊伍浩浩蕩蕩。平時稀落的街道上到處是人,你碰了我的挎籃,我擠了你的背簍,每個人臉上都是笑容。

問,年貨辦齊了?回,差不多了。

門畫,年畫,紅紙,香表,火紙,鞭炮這些必須買,門畫是秦瓊敬德,年畫多是毛主席周總理的畫像。看見一幅荷花,想起學過的一首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央求外婆買下來,貼在床頭,幾年都沒捨得換。

還有一樣必須必須買的,小蠟燭,一把十根,五角錢。可以不要水果糖,不要響炮,兩把小蠟燭是無論如何都少不了的。點燈籠。

燈籠自己做,去蔑匠伯那要幾根細長的竹條,一根鐵絲,一塊圓形的木板,幾張紙,就可以做一個簡易的燈籠。小青的燈籠每年都是燈籠里的鳳凰,因為她爺爺是蔑匠。

她的有兩個輪子的可以拉著走的兔燈,她的精緻的荷花燈,她的會擺尾的鯉魚燈……

除夕

第一件事,貼對聯。

村裡多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以前都是在縣上掏錢請人寫,自從搬來一位汪老師,村裡的對聯都是他寫的。村裡人不多,從東到西,也就三十戶人家,那也得寫一天。

小學二年級有描紅課,外公從我拿了毛筆的那一刻就給我下了任務,寫對聯。一直到五年級那年春節,我才敢答應。外公高興地給我鋪紙,倒墨。學著汪老師的樣子,按字數把紙上的格子折好,然後蘸墨下筆。

上聯:天增歲月人增壽

下聯:春滿乾坤福滿門

橫批:四季平安

外婆正月初三過生日,我覺得這幅內容很適合。

不小心,墨蘸多了,在「門」字上滴了一滴墨,心裡正擔心要挨罵,外公卻笑著說,多了好,不是添人就是進財,是個好兆頭!

還有多餘的紅紙,再寫幾副小簽。

「開門見喜,四季發財」貼在門畫下面。

「對我生財」,貼在正對大門的樹上。還要寫,「五穀豐登」貼柜上。「雞鴨成群,六畜興旺」貼雞窩和豬圈邊上。

村裡有人把「六畜興旺」貼在自己床邊的,這事想起一回笑一回。

對聯貼好之後,水,垃圾不能往外倒了,家裡東西也不外借了,髒話壞話也不能說了。到處都有神靈,不敢怠慢。

男人和孩子們去給祖先上墳,既是緬懷祖先,也是帶下輩人認地,知道祖先埋在哪。

女人在家忙年飯。一年,為的就是這頓除夕夜的團圓飯。

蒸包子,煮排骨;炸紅薯丸子,炸面葉子;殺雞,洗菜,備菜。家裡有的,都要端上桌,要的就是豐盛。

天黑了,上墳的都回來了,飯菜準備好了,開始吃年夜飯了。

在門外放一掛炮子,算是辭舊。桌邊上燒幾張火紙,倒幾杯酒,敬了祖先之後,開始動筷子。

飯桌上只管吃,少說話,害怕一不小心說了禁忌的話語。吃,已經吸引不了我們了,只等大人把壓歲錢一給,裝在新衣服的兜兜里,提著燈籠就往外跑。

玩燈籠啰!

先是一盞燈,接著,一扇扇門打開,一盞盞燈籠出來,一人一盞燈,所有的小孩子都出動了,從東頭跑到西頭,從西頭跑到東頭。一會兒那個燈籠里的蠟燭倒了燒烤燈籠紙,一會兒這個燈籠里的蠟燭倒了錢燒了燈籠紙。大孩子就幫他們補燈籠。

不知道什麼時候下雪了,不多久,雪在地上存了厚厚一層,燈籠整齊地擺放在一邊,我們開始打雪仗。雪地里燈籠散發的盈盈紅光,孩子們飛上天的歡笑聲,讓除夕夜格外的溫暖。

一直瘋到聽得村裡穿出第一串鞭炮聲,孩子們才相約回家,出天星的時候到了。

正月十五

初一不出門。在家包餃子吃,嗑瓜子,一家人圍著紅紅的火爐,諞家常。

正月初二,開始走親訪友,聯絡感情。媒人是最忙的,出張家進李家,村裡適齡男女她一清二楚,正月正是牽線搭橋,做大媒的好時機。

雀鳥都有三天年,這三天,不下河挑水,不倒垃圾,不說髒話壞話,不與人為難,和氣一團。

過了初五,也稱破五。家裡有年前過世了的人,今天可以升棺動響,做法事,入土為安了。

小娃盼過年,大人盼種田。三天年一過,大人就忙起來了。出糞,挖地,換洋芋種。小孩子們照樣的跑東家吃湯圓,到西家喝醪糟,放炮子,玩燈籠。

三十晚上的火,十五的燈。除夕是小家的聚會,十五元宵節就是大家同樂了。

早早吃了湯圓,趕去城裡看燈。燈是龍燈,十幾個人舉著紙紮的長龍,搖頭擺尾,走街串巷。獅子玩繡球,跳高桌。吃花子噗噗響,火花四濺。大頭和尚戲柳翠,故意朝人群里一鑽,嚇得小孩子哇哇大哭。跑旱船的多是男扮女裝,雙手握著花船,扭扭捏捏,比女人還嫵媚。最是踩高蹺的,看得人心驚膽顫,總擔心他們會摔下來。

隨著人群擠來擠去,有的鞋被踩掉了,有的衣服被花炮燒了,這裡娃娃哭著找不到媽了,那邊媽媽到處喊娃。就這樣一直鬧到深夜,才罷休。

至此,年也過了,月也過了,明天是正月十六,趕緊補作業,收拾文具,該收心報名上學去了。

——選自《延河》下半月刊會員專號

總編輯:李 東

編 輯:劉思雨

綠色文學

關注我們

GIF

文學陝軍新媒體聯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色文學 的精彩文章:

TAG:綠色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