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成就多聞智慧乃至陀羅尼,那就要深入所說法義不為文字所轉

想成就多聞智慧乃至陀羅尼,那就要深入所說法義不為文字所轉

想成就多聞智慧乃至陀羅尼,那就要深入所說法義不為文字所轉

文:Goran 校對:塵中人

(略釋)佛接著對富樓那尊者說:菩薩行人若能成就四種法的話,則能於無上正等正覺無有退轉,不然的話則可能退為二乘乃至隨業流轉的凡夫眾生,那麼哪四種法呢?

菩薩當聽聞過去所未曾聽聞過的法時不會馬上就依自己已成的見解認為是不相應,無我執我見故。因而能深入思維此法之義,如是即是佛所教的依義不依語,諸佛以無量方便演說如是不二義故。成就此法的菩薩則於無上正等正覺之道當得不退,不為知見所障則依多聞智慧速得成就正見正趣故。

於是世尊說此偈頌總結此義:菩薩行人當聽聞善知識所說過去所未曾聽聞之法時,若是暫未得解則仰推為如來境界,非菩薩所行,因此除遣諸蓋而如法思維其義,絕不會馬上說此為非法。

若聽聞空法也不會以字面所示認為就是完全沒有,而能深入意趣體悟種種粗細差別空義,所以令真實智慧得以增長,見諸法實相故。不為五陰諸境所迷惑故得見佛所示解脫正道。

如是菩薩能於所未曾聽聞之法常勤求義理的話,則當不退菩提、不舍初心而勤求勝法,因此智慧不斷增長。是菩薩終究不會於未曾聞法惡見驕慢等心來詆毀,也不會以諂曲心來咨問,若菩薩生這樣的邪心的話則終究不是菩提之器,聽聞再多勝妙之法也沒有用。

若是能如佛所教依義不依語者則能如法一心思維所聞法義而不為未曾聽聞過的文字所障,此人因此在求勝法之時當得聽聞正法,由此善根所成不可思議功德力故當得值遇諸佛,於無上菩提終無有退。此人親見諸佛之後能以菩薩辯才如法咨問心中疑難,在場的聲聞人聽聞佛與之對話則皆生歡喜,得聞不可思議微妙音故。聲聞弟子們會生如是念『此人奇特稀有,能在佛前作如是咨問,我等聲聞人尚沒有想過這方面的問題,何況咨問如來而得聞此事?』

聲聞大眾皆稱其稀有、諸天龍鬼神也為之皆悉歡喜、十方諸佛則在大眾中稱讚其名,這就是菩薩所成就多聞之果。如是菩薩若在佛前有所咨問,佛便如法答報,此時在會大眾皆得種植菩提善根得大饒益,菩薩所咨問依皆依無上菩提不可思議處故,由此之故如是無量大眾皆能成就無上清凈法眼之善種。

佛對富樓那說:以此因緣之故當知,菩薩若能聽聞未曾聞法而信受無違、並深入思維其甚深義理而非即刻認為是非法,依其智慧抉擇力善思法義故當得令無量眾生得大饒益。

(原文)佛告富樓那:「菩薩成就四法能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何等四?

菩薩聞未聞法,思量義理不即言非。菩薩成就此初法者則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聞所未聞法, 其心逮不逆,

思量其義理, 不即言非法。

若聞於空法, 常求其義理,

是故智增長, 佛道從是生。

聞所未聞法, 應求其義理,

不退於菩提, 智慧得增長。

聞所未聞法, 不隨惡慢心,

不生於諂曲, 生則非菩提。

聞所未聞法, 應求解其義,

先雖未曾聞, 一心應思念。

是人求法時, 能得聞正法,

常值遇諸佛, 不退失菩提。

得見諸佛已, 則能正問難,

聲聞人得聞, 咸以為歡喜。

是人甚希有, 能作如是問,

我等尚無心, 況能聞是事?

聲聞稱希有, 天神皆歡喜,

諸佛稱其名, 此是多聞果。

若有所問時, 佛答其所問,

無量諸大眾, 皆得大饒益。

得聞是多聞, 菩薩所問答,

無量眾皆得, 無上之法眼。」

佛告富樓那:「以是因緣,當知菩薩聞未聞法信受不逆、正心思量不即言非則能饒益無量眾生。

——大寶積經 富樓那會


轉發本文是法布施,自利利他,功德無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人間 的精彩文章:

佛法接龍:您所理解的正念是什麼?如何將之用於當下?

TAG:在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