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雜感之我們今天如何做父母?

雜感之我們今天如何做父母?

圓圓消失了這麼久,必須是去做一件大事了吧,是的,小小圓童鞋已經一周歲啦,哈哈……有了孩子之後,時常覺得責任重大,這個小生命因你而來,由你養大,日後她成為什麼樣的人和你現在對她所做的事情有著莫大的關係,想想看,是不是覺得壓力山大?!反正我帶娃這一年,沒少經歷過情感上的大起大落。而我之所以寫下這篇雜感,最主要的是看了《黑鏡》S4E2「方舟天使」。

媽媽為了更好地保護女兒,帶著年幼的女兒薩拉參加了「方舟天使」的科研項目,薩拉的腦中注射了植入物,通過父母控制中心,媽媽可以隨時了解女兒的定位,可以進行全方位的監控。此外,還有一項家長控制功能,就是一旦孩子看見了讓她皮質醇水平上升的東西,它能覆蓋住觸發不利情緒的東西。畫面上是劇烈的槍戰,小薩拉看到的只是模糊一片。而外公突發疾病,躺在地上掙扎;媽媽在外公的墓前哭泣,小薩拉的眼前還是模糊一片。直到薩拉用削尖的鉛筆自殘,媽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心理醫生對媽媽說,方舟天使的項目沒有得到推廣,很快就會被叫停,你無法移除植入物,但你可以扔掉父母監視器。媽媽這樣做了,她和薩拉都嘗試著去適應。

薩拉從小就害怕鄰居家門前的大狗,家長控制功能開啟的時候,看似幫她過濾掉了眼前的危險,不會引起她的恐慌,卻只是假象,關掉監視器後,薩拉一天天適應,最終可以親昵地和狗狗打招呼。但是社會上那些危險和誘惑呢?步入青春期的薩拉,和壞小子在一起,初嘗禁果時便表現得如「老司機」一般,更是主動去沾染毒品。要知道,越是被限制被壓抑,一旦放開便更易如江河決口,一發不可收。身為父母,你不可能為孩子過濾掉所有的危險,更無法代替孩子的體驗。要讓孩子多經歷,更要允許孩子去犯一些小錯誤,讓她親自感受到錯誤所帶來的必須要承擔的後果,這樣,才不至一犯錯就是巨大的、無可挽回的錯誤。劇中的媽媽深愛自己的女兒,一開始的出發點也是為了保護女兒,然而最終的結局呢,唯有一聲嘆息……

說到如何做父母,我不禁想起魯迅先生寫於1919年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文中這樣說,覺醒的父母「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父母與子女之間,不應過多講「恩」,更應重「愛」。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儘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在魯迅先生寫作這篇文章的時代,新文化運動剛開展沒幾年,傳統的君權制、父系制文化根深蒂固,魯迅先生的文章雖然主要針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們今天已經看來仍不過時。只是,父母如何「愛」子女,實在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多少愛最終都成了傷害……

就我目前所能想到的,做父母,首先應該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想自己一路成長而來,當時不希望自己父母做的,如今就不要再自己孩子身上重演;其次不應該有補償心理,當時自己特別想要父母做的那些呢?這個應該區別對待吧,最關鍵的還是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氣質秉性以及具體需求,切勿把「愛」變成一把沉重的枷鎖。

PS:圓圓說歷史繼續恢復更新啦!不過內容可能更雜一些,除了說說歷史之外,會包括書評、影評還有育兒心得體會,以及講給小朋友的國學和歷史小故事(初步打算,還沒想好),哈哈,大家有什麼想看的可以給圓圓留言啊,歡迎歡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圓圓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圓圓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