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擁有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不到兩個月就亡於納粹德國之手?

為何擁有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不到兩個月就亡於納粹德國之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戰役就是法國戰役了,德國於1940年5月12日正式開始進入法國本土,而僅僅在6月21日,號稱擁有著世界最強陸軍的高盧雄雞,就低下了他們高傲的頭顱,向帝國正式宣布投降。這個當時軍事實力穩穩排在世界前十的大國,卻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之內就被德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其背後原因,應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德軍對荷蘭和比利時的突襲成功極大地吸引了英法聯軍的注意力,是聯軍幾天內都沒有注意到德軍的主力攻擊。

德國進軍路線

如圖所示,德國的成功突襲引導英法聯軍深入比利時境內構築防線,而忽略了背後與法國境內連接的交通補給線。聯軍之所以如此大膽放心前進,一方面是對馬奇諾防線的十足信心,另一方面就是堅信阿登山脈(兩條紅色防線中間空缺的部分)崎嶇難行,德國最精銳的裝甲部隊絕對無法通過。這兩方面的因素讓聯軍放鬆了對後方保護的警惕,一心在比利時的平原上尋找和德軍交戰的機會。

可聯軍犯了一個致命錯誤,馬奇諾防線固若金湯,的確正面難以攻破,但他們對阿登山脈對於裝甲部隊的影響卻過於樂觀,當時德軍的裝甲部隊雖然無法在阿登地區大規模展開作戰,但已有能力快速通過。這一錯判,為聯軍失去了主動權。

第二: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包圍英法聯軍

德軍擊敗微弱的抵抗,快速穿過阿登山區,僅用了三天時間,這對於希特勒和德軍高層來說,是意向不到的成功,簡直不相信他們有這樣好的運氣。希特勒認為法軍馬上會從南面發起反擊,讓古德里安等人在突破口布置防線,等待後面步兵師的到來。

如果德軍真這樣布置的話,在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聯軍會有足夠的時間從容撤退會法國境內,這樣德法戰爭必將打成一場消耗戰,二戰的走勢也將改寫。

可古德里安改變了這一切。

古德里安對獨立使用裝甲部隊進行戰略突傳的理論十分精通,並且具有狂熱的信心。他完全不滿足現階段的突襲成果,他堅持己見,不要停下裝甲部隊的腳步,要轉頭向西,向英吉利海峽開進,一舉切斷英法聯軍的退路,並將他們擊潰。

雖然最後在敦刻爾克前(在法國和比利時兩國的交界處)希特勒還是強制下令停止進軍,但古德里安已經完全切斷了在比利時境內英法聯軍的補給線,並引起混亂,同時在比利時內的德軍也就勢推進,將30多萬聯軍士兵逼到了敦刻爾克這個小港口內。

雖然發生了奇蹟般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但是法國精銳已損失殆盡,整個國家的士氣和戰鬥力遭受了極大的打擊。

第三:法國戰術思想的落伍與反應的遲鈍

當時法國人還抱有一戰時的思維,就是陸軍決定性力量是大量的步兵師,而裝甲部隊只是輔助,只是步兵的掩護,無法獨立作戰。因此,即便法國擁有全歐最強大的步兵部隊,可機械化程度卻較為落後,在德軍裝甲兵團的快速穿插包圍下顯得笨拙遲緩,毫無抵抗之力。

此外在開戰時法國的臨場反應也令人捉急,德國人在狂飆突進下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孤軍升入的裝甲部隊側面完全沒有保護,但凡法國人能在當時果斷的組織一兩個裝甲師進行側面的突襲反擊,那德國人必將停下腳步,不敢如此肆無忌憚的突進。可現實呢,只有一個可憐的坦克營進行過反擊,但杯水車薪,很快就被消滅掉了。

其實在古德里安向英吉利海峽狂奔的時候,法軍總司令甘末林是準備在德軍南側用大量的步兵師進行反擊的,雖然步兵師行動遲緩,但如果這一計劃能順利實施,也許能給古德里安造成一定的壓力,讓困在比利時的英法聯軍更加順利的撤退。

可在這緊要關頭,法國總理雷諾竟然臨時換帥!換回了福煦的老助手魏剛!

這一命令直接導致了法軍的統帥部虛懸了三天時間,寶貴的三天時間啊!而且等魏剛上任之後,這個一戰的老古董比甘末林還要落伍,在耽擱了好幾天之後,還是按照甘末林的想法進行步兵師的緩慢反推,而這時德軍步兵已經追上了裝甲部隊,並構築了堅固的防線,法國人難以寸進,唯一的希望也就此幻滅。

德軍攻佔法國進軍路線

德國突襲成功後站穩腳跟,並且補充了兵力和裝備,並與1940年6月5號發動了總攻,殘留法軍抵抗了兩天後便完全崩潰,至此大勢已去,誰也無力回天。

綜上所述,法軍一敗戰略失當,二敗古德里安,三敗反應遲鈍,輸的應該是心服口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風雲記 的精彩文章:

真的是狂妄自大嗎?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真實原因

TAG:二戰風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