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皮影戲裡的節日童話

皮影戲裡的節日童話

文 /小七/ 礪風科技原創

臘月初八,臘八節!每到這一天,方才開始覺得是要準備過年了。不過,令人可惜的是,這種準備彷彿並不像先前那樣,是人們心底油然地感知著年近了。相反,現如今,對臘八節的意識多是變成了一種日曆的提醒,或是各大電商廣告標語的暗示。

但我想,家鄉的四野山川里,對待節日的熱情緊張還是有所流傳的。可能,這也是為什麼,過年了,許多已經定居在大城市的人們為什麼還總熱切地往老家跑的原因。除了那是自己的根土外,家鄉還仍不改歲月的為已不再是孩子的我們,保留著節日里最原始的氣氛。它們被埋在記憶深處,淺淺存在,那是關於親朋發小團聚時,共有的回憶語言。也唯有從這漸遠的記憶里,我們方能多多少少地咀嚼到些節日的味道。

那個時候的我們,快樂起來都是沒來由的。允諾被帶著逛一次廟會都會高興地半夜睡不著覺,一夜地眨巴眼睛盼著天亮,算得上是節日里最必不可少的大事件了。當時,在我們眼裡,廟會就是節日,它囊括了節日里應有的所有熱鬧、喧嘩和開眼界。

一個戲台,唱響節日的紅火

還記得,撐起整場廟會的大角兒,得當屬貫穿始終的戲台了。起戲,廟會開,生旦凈丑粉墨登場,唱念做打,你方唱罷我方來。那些好這口的戲迷們,為了搶佔個好位置,有的天不亮,戲還沒開,就背著凳子出發了,早早地把自己的小馬扎給安排好。有的戲迷子,早上沒有搶到好位置的,心裡可是放著一口氣兒呢,發發狠心,逮著中午散戲大家吃飯的空,趕緊實施搶位方案,揣著口糧,愣是連人帶馬扎的趕緊蹲坐到第一排的中央位置,頗有一種稱雄的儀式感。

除此之外,廟會上的戲檯子,不僅為真正愛看戲的戲迷們討趣,對那些不懂戲,也不愛看戲的人來說也是不可少的節日項目。因為,這時候,戲檯子還扮演著一個叫做節日背景音樂的角色。會跑的娃娃,可是不會安生陪著爺爺奶奶聽戲的,但是,戲裡的咿咿呀呀,嬉笑怒罵,正好給了孩子們追逐打鬧的節奏感和歡快感,敞開了勁兒地在廟會上盡情撒歡兒,用現代話叫放飛自我。

皮影戲裡的兒時童話

在那個還沒有迪士尼樂園的年代,能為自己造夢的就是燈光下的皮影戲表演了。說來也是神奇,那紙片兒般單薄的鏤空皮影,經過各家能工巧匠,裁剪的真是出神入化,別具一格。再添加上各種精彩念白,靈捷的手法牽動,起伏有致的鼓點鑼鑔,活生生將單片皮影演的是惟妙惟肖,彷彿個個兒都被賦予了人精,巧極了。表演題材也是多種多樣,有白蛇傳、西廂記、牛郎織女,還有楊家將、岳飛傳、以及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等等。

不比現在的大劇院,那時條件簡陋,頂著星星當天幕,在寥天曠地里就能撐起一個場,不懼冬夜寒冷,鑔一打,看客們心裡就跟起了火一樣暖和,抖擻著兩耳細聽,高潮處掌聲群起,四野軒然。想來,這也是孩子們節日里最期盼的欣喜了。

節日里永遠的「孩子王」

若要說起吹糖人,相信那時的孩子沒有會說不知道的。節日里吹糖人的先生簡直就像現在跨年晚會每每必請的明星,往那兒一站,自帶光環與流量。但與那些明星相比更具優勢的是,先生只要一出場就能直接變現,那神奇的嘴巴不用說話就能讓你乖乖的交錢。因為,你實在是控制不住那活靈活現的各種可愛神話人物造型,結果就是手上抓了四五個糖人兒,不為吃,就為逗趣兒玩。也因此,誰家孩子不見了,首要想的就是,是不是又跑去看吹糖人了。時間久了,先生就有了「節日孩子王」的趣號。

過嘴癮的節日「野炊」

那時過節,期待的另一個點就是終於能夠吃上好吃的了,想想口水都要咽三咽。有時為了能嘗到好吃的,能心甘情願把自個兒壓箱底兒的寶貝作交換,就覺得吃到嘴裡才是第一。而印象最深的還要數街頭小吃了,尤其是那種搭建的戶外棚吃,臨時做火。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祖先時代,幾塊磚頭,和上土,放上搗好的散煤,一口大鐵鍋,就成事兒了,原始生猛,做出來的飯,味道鮮著呢!心眼裡覺得那才叫「小吃」!哪怕只是一碗混沌,一掛白面,亦或一屜狗不理包子,都是能記一生的味道。

一年更比一年紅

每逢過節,哪怕現在節日,哪怕現在不節日,但凡見了,或者沒見著,也都是一定要吃上個糖葫蘆的。它包含了太多兒時的甜,濃縮了太多兒時的暖。糖葫蘆,於兒時的我就像是打小的玩伴,手牽著手一起伴我長到了今天,從不感陌生,從不感遙遠。每次出門,只要是看見了,也都會不自覺地買來一個,吃著吃著,就回到了那個滿雪的冬天,一個坐在奶奶肩頭的女娃,邊搖著糖葫蘆,邊咯咯地笑......

想起又是一年臘八,時光里藏著的童趣,借回憶再喝上一碗暖暖的粥!

礪風科技祝:2018 狗年大吉 旺旺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嵩山礪風 的精彩文章:

《最強大腦》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最強富二代!

TAG:嵩山礪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