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供養和莊嚴寺廟和佛像,讓自他歡喜,能夠累積無量福報

供養和莊嚴寺廟和佛像,讓自他歡喜,能夠累積無量福報

導語:我們能享用的一切都是自己的福報,只要沒有浪費,佛教徒帶著最虔誠的心,儘力去供養諸佛菩薩,具足威儀,能夠讓自他都生起歡喜的心,就是很好的供養。

寺廟的建設與僧才的教育都很重要,如果佛學院對僧才的培養這個軟體沒有提升,光是寺廟這個硬體好也沒有用,硬體提升了,軟體也必須提升。偉大的佛陀已涅槃兩千五百多年,現如今我們沒有當苦行僧,不用那樣苦哈哈的生活,居士們也不會穿得破破爛爛、髒兮兮的到寺廟裡來。

1996年的時候我在新加坡,有個牧師朋友跟我說,「嘎瑪仁波切,你看看你們的這些佛教徒,穿個海青,好像每個人都是髒兮兮的,搭著巴士過來……你看看我們天主教、基督教的信徒們,都是開著豪華轎車,穿著西裝打著領帶來教堂的。」

大家要知道,我們的佛祖,偉大的釋迦牟尼佛,儘管貴為王儲太子,擁有巨大的權利與財富,但他放棄了這些享用,就是告訴所有的佛弟子們,不要貪戀外在短暫的東西,因為它們都帶不來真正的快樂,也無法讓你了脫生死,獲得究竟的解脫。所以,我們佛教徒,才會儘力去學習:放下一切。但是,一個佛教徒的精神面貌還是很重要的。大家穿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自己內心舒暢,讓旁人也能感受到佛教徒的積極快樂,覺得「學佛真好」。

三十多年前,只要跟人談起我們國家的佛教,很多人都會說:你們藏區也許還可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裡面都有佛教徒,內地幾乎全是一批老太太,走路都走不動了,背著個朝聖的包,裡面放一大堆蠟燭和香,到廟裡去燒香拜佛……當時佛教徒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樣的,因為那時沒有多少年輕人學佛。但現在不一樣了,隨著大眾文化素質的提升,對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大,而佛教在中國的影響非常深廣,也深入人心,越來越多人選擇了正信的佛教,相信因果,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的佛教理念應用於身心,並深感受益無窮。這個時候,作為佛教徒,要想辦法努力讓自己莊嚴起來,居士,也要有居士的威儀。

偉大的佛祖釋迦牟尼佛示現出家人的形象,穿著十分樸實與簡單。但是觀世音菩薩等菩薩們,頭髮梳得都非常漂亮,戴著寶冠,身上戴著許多瓔珞、項鏈、臂腕釧串等裝飾,並穿著絢麗妙美的綵衣。儘管穿戴得如此莊嚴華貴,他們還是菩薩。這也許在告訴我們,修行人的形象也很重要。

現如今,如果一位法師穿得髒兮兮的,窮哈哈的,搭個小小的茅屋,然後讓信徒們來學佛,有幾個人會來?

以前,我們有個台灣弟子跟我說,「師父,您不用費心安排我們住宿的地方,我們自己搭帳篷就行了,食物也不用那麼麻煩,我們吃糌粑就好了……」那時,我們有個日本的弟子,捐了個白色的帳篷。我就把帳篷搭在個平地上。晚上其他弟子都回宿舍了,他也跟在後面。我指著帳篷對他說,「你不用走,你就住在這兒。」他進去帳篷看了一下,馬上跑出來說,「師父,就這樣啊?會有點兒冷吧?」我告訴他,「不會冷,我明天叫喇嘛送一點糌粑給你吃。你以後就住在這裡面。」後面他還是堅持和其他師兄一起住,說這樣「方便一點」。其實,他想住宿舍「舒服一點」才是真的。

以前經濟條件沒有辦法支撐的時候,當個「苦行僧」也是迫不得已。居士們也是如此,以前在昌列寺參加法會,要大家一個小房間里擠二、三十個人住,甚至睡在廁所邊上。晚上一個師兄姐上廁所,都要踩在其他師兄姐腦袋的邊兒上過,那時也是沒辦法,因為當時大家的福報只到這裡了。

你能享用的一切都是自己的福報。當我們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為什麼還要蓋茅屋去修行?我們可以把寺廟建設得非常莊嚴,把佛像打造得漂漂亮亮。佛菩薩本身不需要我們鍍黃金,佛菩薩不需要我們用好的顏料來畫他們,但是眾生需要,是我們要累積足夠的福報。

莊嚴的寺廟、佛像,能讓我們及大眾產生更加虔誠的信心。比如你家裡有個破電視機,是七八十年代那種小小的黑白電視機,現在你也能用它看節目。為什麼大家都不用了?都喜歡看高清液晶大彩電?因為之前的破電視,無法讓大家產生歡喜心。人們都買得起好的,就不想用差的。

當大家還沒有學會清凈見,沒有辦法真正對一塊破木頭與金身的佛像一視同仁來看待時,就不要太高估自己。有些人也許覺得清凈見很簡單,但是,讓他們喝碗里的乾淨礦泉水可以,讓他們喝馬桶里的水,他們就不願喝下去了。說到做不到的人太多了,大部分人都還是在培養自己清凈見的過程中。

只要不浪費,我們甚至可以用所有的福報,盡自己的全部能力去供佛,諸佛菩薩雖然不需要這些東西,但是為了表達我們對佛菩薩最真誠的虔誠心,我們可以用大家認為最「俗」的東西,金銀珠寶來鑲嵌莊嚴佛像,讓每個人看到非常莊嚴非常美的佛像都覺得心生歡喜。因為我們及其他眾生,都太需要福報了,因為需要,我們就去努力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列寺 的精彩文章:

所謂的具德善知識,一定要具備什麼樣的德?

TAG:昌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