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部百科全書式的「宇宙古史」有新版了!

這部百科全書式的「宇宙古史」有新版了!

在古印度韋陀文獻里,屬於古史的作品有兩類:

一類被稱為Itihasa,是以某個人物或王族為中心的史書,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羅摩衍那》和《摩呵婆羅多》;

另一類被稱為Purana,即往世書,所述史事非僅限於一人一族、一時一地,而是上溯於鴻蒙開闢,下及乎人倫化成,人神鬼怪、地獄天堂無所不包,神話玄理、政制禮法一體貫通,可謂是一種百科全書式的「宇宙古史」。主要的往世書有十八部,其中尤以《薄伽梵往世書》(Bhgvt Purn)為尊,而且流行最廣,影響也最大,波及古印度的宗教、民俗、神學、哲學、文學、史學、美學、道德、倫理、教育、科學、戲劇、美術、音樂、舞蹈等各個領域。甚至可以說,印度人至今還生活在《薄伽梵往世書》所建構的神性世界裡。

《薄伽梵往世書》又名《勝妙薄伽梵經》(Srimd Bhgvtm,直譯《薄伽瓦譚》)或《摩訶往世書》(Mh Purn),共十二卷。據書中所說,其作者為毗耶娑天人,寫作年代就在大約五千年前的《摩呵婆羅多》史事發生之後。實際上,《薄伽梵往世書》開篇就緊接《摩呵婆羅多》的歷史場景,從《摩呵婆羅多》大英雄阿周那之被救、俱盧族老祖父毗史摩之臨終開示,以及俱盧王朝唯一繼承人巴力克斯之逃脫劫難,一直到薄伽梵克利須那隱跡升天,整部書以巴力克斯與叔伽天人的問答為線索,繼續演繹《摩呵婆羅多》之史事,但主角已經從俱盧英雄轉到了薄伽梵克利須那及其化身身上,中間穿插了與作為整體大梵、宇宙主神而存在的克利須那相關的一切:世界的創造、長養和毀滅,宇宙大我和天地身相,時間的循環更替,神話地理和神話天文,諸神仙聖之誕生及其與魔族的鬥爭,人類的繁衍教化及其命運,太陽和月亮王朝列王譜系,天人數論,瑜伽解脫,最後是克利須那本人及化身跟奉獻者之間的種種逍遙遊戲。

按照傳統註疏,《薄伽梵往世書》涵攝十大主題:

其一,Sarga,諸元素之創造,包括五大(地、水、火、風、空)、五唯(色、聲、香、味、觸)、五知根(眼、耳、鼻、舌、身)、五作根(手、足、口、肛、陰)、心根,皆為原因海毗濕努所化生;

其二,Visarga,第二重創造,由梵天開啟三極氣性之互動與運化;

其三,Sthanam,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之分層與星辰體系;

其四,Poshanam,神人感應;

其五,Utayah,因果業報之生成;

其六,Manvantara,世主(摩奴)更替,即宇宙時間之循環;

其七,Isha-anukatha,薄伽梵克利須那及其諸化身之遊戲;

其八,Nirodha,宇宙劫毀與生靈之返歸冥界;

其九,Mukti,解脫通天之途;

其十,Ashraya,宇宙大我或太一為天地萬物之根源。

如果說,《薄伽梵歌》是對宇宙、神、人共融共存之道的義理闡說,那麼《薄伽梵往世書》就是宇宙、神、人共同上演的氣勢恢宏、彌綸天地的創世史詩、化育讚歌,可以用《莊子·天下》篇的一句話來形容它:

古之人其備乎!配神明,醇天地,育萬物,和天下,澤及百姓,明於本數,繫於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運無乎不在。

但遺憾的是,這樣一部偉大的東方聖典,一千多年來居然從未譯介到中國。其實,根據我個人的研究,《薄伽梵往世書》與華夏的上古神話傳說乃至天人學說有甚深的淵源,比如「太一生水」之於原因海毗濕努,崑崙神話之於須彌山,北極北斗崇拜之於「豚魚輪」。《山海經》《天問》《易經》之類奇書尤其可以從往世書中得到破解的線索(具體考證參見拙著《文明的基因》,東方出版社2014年版)。前輩學人蘇雪林先生就從《天問》中讀出了「攪拌乳海」故事。我相信,這部書的譯介將打開中國神話學、考古學以及比較文學、比較哲學、比較文化學等研究領域的新天地。

由於原作篇幅過於冗長,又是詩歌體,實在不利於一般讀者進行閱讀理解,所以本書參考數種梵、英版本,採用了章回體故事述說的方式,對原作進行了一定的提煉和壓縮,以使全書有通暢良好的閱讀感,但原則是保持敘事的完整和對原作的忠實。如此,整部浩瀚的《薄伽梵往世書》十二卷便可在短時間內盡收眼底,一覽無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雖然在幾年前出過一套《薄伽梵往世書》的譯本,但因為是按原文逐頌翻譯,又有大段的評註,因此篇幅過長、書價過高,非一般初學可以承受,並且對梵文的翻譯也不是按照中國傳統的梵典翻譯方式,故而常常失於雅馴,令人殊覺遺憾。此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這套書迄今只譯出前九卷,未能首尾涵蓋,使讀者無法盡窺全豹。本書之出版,希望能彌補以上缺憾。當然,讀過本書,願意深入考索的研究者,也可以再看全譯本。

本文為【印】毗耶娑天人著、徐達斯譯的《薄伽梵往世書》

作者毗耶娑天人,音譯為毗耶娑,或譯為廣博仙人。印度古代傳說中的聖人,相傳為著名苦行者缽羅薩臘牟尼與一位生於魚腹的美貌少女薩提耶筏蒂的私生子。被認為是諸往世書和著名史詩《摩呵婆羅多》的作者,並將最原始的吠陀經分編為四大部,整理成現有的形式。

譯者徐達斯,獨立學者,師從劍橋大學比較宗教系托瑪斯·赫茲格博士,在東方學、考古學、神話學、中國文化史領域研究十餘年,尤其對古印度文化和瑜伽哲學有深入的理解。已出版《處處是禪機》、《文明的基因》、《天下第一書的開示——與高效領導力》(譯著)等著作。現為北京三智東方文化研究院副院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程千帆:中國人到了宋代,才在創作實踐中解決了以文字、議論、才學為詩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