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烏市破獲假拍賣公司詐騙案,市場常識需注意

烏市破獲假拍賣公司詐騙案,市場常識需注意

烏市破獲假拍賣公司詐騙案,市場常識需注意

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警方破獲一起假拍賣公司詐騙案。

51歲的田先生是一名收藏愛好者,2017年4月25日,他收到珍寶典藏國際文化交流公司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稱,可以將他手中的收藏品變現。

田先生交付了94500元「場次費」,委託對方拍賣自己收藏的一些書畫、瓷器和紀念幣。按公司「評估師」的說法,這些物品拍賣後,田先生可以得到150萬元現金。直到8月7日,他再次來到公司樓下時,保安告訴他「珍寶典藏」已被查封了,於是田先生報了警。

據受理此案的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分局經偵大隊民警介紹,4月24日,「珍寶典藏」在沒有進行登記備案的情況下開張營業,4月至7月,先後與近60名客戶簽訂了《藝術品委託拍賣合同》,並以拍賣收藏品需要支付拍賣「場次費」為名,向客戶先行收取了金額不等的拍賣「場次費」共計人民幣51萬元。 9月,經偵大隊民警將其抓獲。

烏市破獲假拍賣公司詐騙案,市場常識需注意

寶貝藏品進不了拍賣行,該考慮這兩個原因

熱鬧拍賣背後,總有一些落寞的人,一邊翻看剛剛成交的某件拍品,一邊對比自己手中的「寶物」,憤憤不平:「為什麼我的藏品幾乎一樣甚至好於拍賣品,但是去拍賣行人家就是不收呢?」

每年春秋兩季大拍之前,藏寶人往往會懷揣自己的藏品輾轉於各個拍賣行,他們對自己的寶貝有著毋庸置疑的信心。在他們看來,媒體一直在說近兩年拍賣行日子不好過,總是徵集不到東西,但為什麼自己去了拍賣行,人家看過自己的「寶貝」後,只扔下一句話:這東西我們拍不了。

其實,這句話一般包含兩個意思。一是這件東西儘管藏寶人自認為具有不可辯駁的真實性,但其實是一件贗品或存疑作品,拍賣行不會明說「您這東西是假的」。二是這件東西市場行情不好,賣不出高價或找不到買家,拍賣行不願意浪費自己的經營成本。

這兩層意思中,大多數的藏寶人最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東西是贗品,但除了拍賣行的人的確看走眼或者業務不純熟,把真東西當作贗品。很多情況下,拍賣行拒絕你,是因為你的東西不對。

目前,還沒有一個絕對權威的鑒定機構為藝術品定真假。市場上諸多鑒定機構出具的各種證書其實都不具備法律效益,一些機構只要付費就能給你出具保真證書。隨著藝術品市場活躍,造假市場也日益猖獗,造假技術層出不窮,很多高仿作品,甚至可以騙過博物館研究員的眼睛。儘管如此,很多人在被拍賣行一次次拒絕後,並不認為自己的東西出了問題,而是認為拍賣行難打交道。真實的情況是,如果真是好東西,拍賣行一定會收,因為它是一個靠賺取傭金生存的機構,不會將送上門的生意拒之門外,只是,自1993年出現拍賣市場以來,經過20多年的淘換,流落在民間可挖掘的藝術品已經被不斷送入藏家手中,並沉積下來,出現在市場以及民間的已經不太多了。

另一方面,拍賣行每年花在巡展、圖錄印製、宣傳等方面的成本非常高昂,一件拍品如果成交價低於十萬元,對於一些大的拍賣行是難以為繼的。所以,儘管幾千乃至幾萬元的藝術品交易群體很大,但並不是拍賣行鎖定的目標。因此,他們將很大的精力放在讓大藏家出貨高價藏品,放量到拍賣市場中,而不是去民間藏品市場中花費巨大精力海選出他們所需要的拍品。因為這些在藏家手中的拍品,拍賣行能夠追溯淵源。

這,就是市場。

來源:中拍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拍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聯拍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