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期換「大清門」牌匾為「中華門」,摘下牌匾後大家都愣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時期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那就是天子守國門。那麼這個國門究竟是什麼呢?是一個虛擬的事物?是首都?又或是真的有這麼一個門呢?其實還真就這有這麼一個被稱為國門的門,只不過明朝時期並不叫國門就是了。
我國元明清時代可以說首都都在北京,只不過是明朝初期首都在南京,不過沒隔多久便遷回了北京,所以現在的故宮並不僅僅只是清故宮,而是元明清三朝都有貢獻了,而所謂的國門就是元朝時期的大元門,明朝時期的大明門,清朝時期的大清門了。
清朝時期所謂的天子守國門守的便是這個門,其實這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因為現在我們在北京參觀故宮的時候不難發現,其實故宮也是有城牆的,這在當時被稱為皇城,其他的一些城市也有內城,只有真正的攻破了內城才算是一個城市的失守,同樣的只有攻破了首都的皇城,才能算作攻破了首都。
而大明門並不像其他的城門那樣修成了一個塔樓的形狀而是一個毫不起眼的門,而且平時也並不開啟,這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只要這扇門開了就代表著一定會有大事發生,所以才會這樣修,明清兩朝的國門位置可以說是一模一樣,於是這扇門變成了國門。
這裡還有一個趣事,那就是在李自成攻陷皇城之後曾經想過把國號改成大順,那這扇門就叫大順門。但是還沒等他換,這扇門就成了大清門。可見清朝入關之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這扇代表著國門的牌匾給換了。
等到民國時期我國是曾經想過把這扇門換成中華門的,但是當時卻有一個阻礙,那就是這個費用實在是太高了,人工不說,單單是那面牌匾所需要的石料就是一個大價錢,這個時候就有人說了,要不就把牌匾翻過來,用背面寫不就行了嘛?
這個建議可以說是獲得了一致的好評,但是沒想到最終卻沒有實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面匾的後面也有字,那就是大明門三個字,這樣一來所有人都知道清朝為什麼能夠在一夜之間便把這面牌匾換了的原因了。
TAG:野文化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