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玩家不了解這些盲目收藏被坑慘了!
收藏品投資具有高風險、高回報、周期長等特點,即便是十分普通的大眾收藏品,也自有它獨特的投資規律。這些規律,收藏愛好者只有通過親身實踐、努力學習才能掌握。
初涉收藏品投資領域的愛好者,開始時最好以收藏大眾收藏品為宜。如果讓一個毫無收藏知識和投資意識的人一下子拿出幾萬、幾十萬元錢去購藏高檔收藏品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理智的。收藏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熱身
先用少量資金購藏一些大眾收藏品,這一時期大約要一年半載,目的是適應一下收藏品市場的途徑與規律。北京翰海藏品徵集:一八三,二六零零,三七四四。在這一時期,收藏者應儘力掌握收藏方面的多種知識,多跟有收藏經驗的人接觸,多看實物,多逛古玩市場,多留意收藏方面的信息,千萬不可心急,以免得不償失。
2實戰
在進行了初步的熱身之後,收藏者對收藏品市場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如果條件允許,這時可相對第一個過程適當多投資一些,可以選擇買一些較有藝術水準的收藏品,如對於收藏品的優劣真偽沒有把握,可請專家把關,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可購藏一些較有升值潛力的收藏品,比如奧運郵票、小型的紅木傢具等。這一時期,應該為自己所關注的藏品建立資料庫,隨時掌握相關的拍賣行情,了解相關的收藏知識,為下一步的收藏打下基礎。
3確定投資路線
有了初步的實戰經驗,對收藏品市場的走勢有一定的了解之後,才可以考慮大規模地投資,並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比較熟悉的買進賣出的途徑。投資收藏品,最忌博而不專,即使多線投資,也應該有一條主線。只要擁有了豐富的知識並掌握了市場走勢,獲得回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謹防受騙
所有收藏入門者都有這樣的想法:花最少的錢,購入最珍貴的藏品,然後賺個盆滿缽滿。現實情況中,以少量的投資獲取較大的回報,並非完全不可能,但必須掌握一定的相關知識,只有具有了一定的鑒別能力,才能發現偽造收藏品,從而避免上當受騙。
2008年7月24日的《深圳商報》刊發了一篇題為「數百萬元買了一屋子假瓷器」的文章,文章介紹了7月23日在市文博機構主辦的面向全體市民免費文物鑒定會上,市民姚女士將家人耗資數百萬元購買的幾箱瓷器送至文物鑒定會,經專家鑒定全都是現代仿製品,有仿哥窯的,有仿青花的,有仿彩粉的,沒有一件是真品。
在湖北省首屆珠寶玉器藝術品博覽會上,專家們為300多名市民的一千多件藏品進行了鑒定,發現不少人由於不懂行、不識貨,花大價錢買的、當做寶貝的收藏品,竟是一文不值的假貨。
一位姓黃的先生抱著一個足球大的「玉貔貅」,滿懷希望地詢問專家:「請幫我鑒定一下,看看這個值多少錢?」專家經過鑒定,告訴黃先生:「不值錢,這是塑料做的。」黃先生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我花兩萬元錢買的,怎麼會是塑料的?這麼重呢,你抱抱……」
有關專家解釋說,有些不法商販用白色透明塑料冒充玉器,裡面用水泥等當填充物,專門哄騙不懂玉的人。實際上雖然這些大件重量不輕,但做工粗糙,用手一敲就砰砰響。
像姚女士和黃先生這樣上當受騙的收藏者為數不少。在收藏界人們都明白,品種越稀,假偽越多,因此收藏者一定要多研究,多掌握相關知識,有機會多接觸真品,多用實物鑒別。此外,不要有貪圖便宜買好貨的投資想法,若總是想花很少的錢去買真品,往往買來的只是一塊破銅爛鐵或一張廢紙,這就得不償失了。
改革開放以來,收藏品市場日益火暴,各種藏品的投資回報率都很高,使得越來越多的收藏愛好者蜂擁而入,這裡面只有極少數行家裡手,大多數都是一些盲從及跟風者。作為一個普通的收藏入門者,不能輕信諸如某某玉器價值多少、某某郵票價值幾何之類的無稽之談。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收藏愛好者要想在收藏過程中有所收穫,首先必須掌握以下必備的基本功:
擁有超前意識
作為一名收藏品投資者,洞察市場潛在熱點的前瞻性眼光最為重要,也就是對未來市場趨勢的把握。
曾先生是四川的一位收藏家,他說:「在20世紀70~80年代,成都的游泳池古玩交易十分活躍,當時古玩市場上的藏品不僅贗品少,而且價格低,最為重要的是還有很多精品、珍品。當時我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藝術品收藏必將成為一個新的投資熱點,在那時我就購得了大量的名家書畫。」
當時曾先生購買的如潘天壽、齊白石、徐悲鴻的書畫每幅最多也才100多元,而到現在這些書畫早已經高達幾十萬元至幾百萬元了。
由此可見,收藏品投資者獨到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識對於收藏和投資而言非常重要。
TAG:清風兩袖徐徐來 |